第 199 章(1 / 1)

手术直播间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手术台前,穆涛没有着急。

单纯的追求速度,已经就落了下乘。

他先沉心静气,核对患者姓名,又慎重的看了一眼挂在阅片器上的片子,回忆64排三维重建的影像。

这个患者有一根肿瘤供血血管是从肾动脉分支出来的,属于很难做的类型。要不是有64排ct三维重建的话,穆涛觉得这台手术自己得做三个小时以上。

可是现在,半个小时多点就能做完。

脑海里快速回忆、计算患者的手术路径,然后穆涛这才胸有成竹的拿起动脉穿刺针。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

置入动脉鞘,导丝进入,穆涛估计着长度,适时打开影像系统。

手术很顺利,没有冒蒙的一根血管一根血管的超选,寻找肿瘤供养血管。而是有的放矢的先做肝动脉超选、打药、栓塞,然后造影,继续寻找肾动脉。

果然,肾动脉分支处一根血管,直奔肝脏走去。虽然迂曲盘旋,山路十八弯一样,但只要找到,细心超选就可以了。

这时候,示教室里的教授们一定都看傻了眼,穆涛设想那面的情况,心里暗爽。

手术做的云淡风轻,顺利到了极点,穆涛心里舒畅,得意。

云淡风轻的基础是自己弄明白了肿瘤部位的血管来源,估计这时候手术结束,教授们应该对自己赞不绝口了吧。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穆涛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台手术。

由本家医生压迫止血,穆涛去休息室暂时休息。

其他人还没下来,看样子自己在时间上已经占据了优势。

耗时短,手术难度大,穆涛想不出有什么人会比自己更强。

他坐在操作间的椅子上,安心的闭上眼睛养精蓄锐。

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天自己一定要让所有的教授刮目相看。

第二台手术……

第三台手术……

一切都很顺利,穆涛用了两小时十五分钟,便完成了自己选择的三个患者的手术治疗。

手术做的特别漂亮,穆涛自己给自己点赞。这不是自大,而是一种自信,一名优秀医生的自信。

一名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手术医生的自信!

“穆老师,您休息吧,今儿的手术做的可真漂亮,长见识了。”和穆涛配台的本家医生一脸崇拜,主动说到。

“别这么叫,哪有老师,叫我穆哥就好。”穆涛笑道。

“叫老师是应该的,您的手法简直太纯熟了,比好多教授都强。”小医生不肯,有些执拗的说到。

穆涛能看得出来,那名本家的小医生称赞自己是出自真心的。

不过他只是淡淡笑了笑,带着几许自矜。

真正的重点,这个小医生看不出来,他的水平还只限定于只能看到自己手术手法纯熟上。

“好好学,你也会的。”穆涛鼓励他道。

“嗯,我会的。”小医生认真点头。

脱掉铅衣,满身汗水。

几十斤铠甲般的铅衣穿在身上,要做精细到极点的操作,即便是穆涛不到四十岁的身体也觉得有些困难。

穆涛没有像在鹏城开发区人民医院一样,先去洗澡。

而是穿着隔离服,带着汗水,直接来到手术室的示教室。

现在教授们应该在赞美自己的手术吧,穆涛想到这里,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丝微笑。

耗时或许不短,但和某些医院十五分钟一台介入手术不同,没有把导管搭在肝动脉上,不负责任的做一个灌注化疗就草草结束。

肿瘤栓塞做的特别完整,甚至穆涛有一种强烈的自信,手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做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

几乎完美!

穆涛确信,即便是吴老上台,也不会做的像自己一般干净利落。

这并不是说吴老水平不够,而是吴老六十多岁了,穿着铅衣上台,本身就是一种特别困难的事情。

好多老人,扛着三四十斤米面走一段路都会腰酸腿疼,更别说穿铅衣上手术了。

如果说外科医生的黄金岁月在30-60之间的话,介入科医生的黄金岁月只有35-45岁这短短的十年。

这还是有名师教导,35岁已经入门的情况下。

全国大多数介入医生自行摸索,过了黄金年龄,也无法达到成熟。

就像是穆涛想象中那样,教授们端坐,一个个专心致志的看着大屏幕,有一台手术的投影投射。

只是……

和他想象中的剧本有什么不一样……

竟然不是自己做手术的回放,而是一台正在进行的手术!

0207 那天,那夜,那人(4/5)

穆涛楞了一下,但随即释然,自己做完了手术,那么焦点一定放到还没做完手术的医生身上。

示教室里投屏的视野是手术对面的屏幕,导丝正在进行超选,看手法十分纯熟。

这手法……看上去好熟悉啊。

穆涛有些恍惚,来到吴老身边,一不小心膝盖撞到椅子上,疼的他一咧嘴。

“多大的人了,还毛毛躁躁的,这么不小心。”吴老瞥了他一眼,小声训斥。

穆涛似乎没有听到,看着眼前的手术操作,心里惊讶。难道说教授们没有看手术,而是集体在看杏林园的手术直播间?

“坐下,好好看。”吴老继续看直播,小声道。

穆涛极其熟悉吴老,从他说话的语气里,穆涛知道老师已经处于暴走的边缘。

吴老年轻时候脾气不好,老了老了,自己注意控制,已经很少发火了。

他连忙坐下,不敢惹怒老师,免得吃一顿苦头。

“老师,这是在看杏林园直播么?”穆涛小声问道。

“什么直播,这是正在做的手术。”吴老道。

“……”穆涛怔了一下,随即仔细看去。

图像越看越熟悉,穆涛努力回忆,几秒钟后,一拍大腿,这不是那天晚上,自己在ct看到的“自称”老板的,来自海城那么一个偏远城市的小医生琢磨的片子么!

“搞什么搞!”吴老被吓了一跳,怒斥。

“老师,我知道这人。”穆涛连忙说道,平息老师心中怒火。

“裴教授介绍过,我当然知道。”

“不是,我去做三维重建的那天晚上,在64排ct室见到他了。”穆涛道。

“嗯?”吴老来了兴趣。

“当时他在对着影像看,没见他做重建。”穆涛道。

“事后肯定做了,他超选的每一个血管都有目的性,很准确。”吴老淡淡说道:“而且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通过某种手段区分出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结节。”

穆涛沉默。

那天,那夜,那张片子。

不可能!

那绝不可能!

穆涛一下子恍惚了。

ct三维重建,用于巨大实体肿瘤还有可能。

但那天晚上看到的片子,是肝脏上弥漫了无数肝硬化结节以及类似于癌症与结节样变之间的疑似组织。

那种疑似的小结节,64排三维重建,一个层面就扫过去了,怎么逆行寻找血管?更不要说区分结节的良恶性了。

这不是开玩笑呢么?全部做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