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科研成果,到时候这些详尽的数字是要拿出来说事儿的!
患者送进去,金耀武铺好单子,对着铅化玻璃外的技师和护士做了一个手势。
手术开始,外面的人开始计时。
这是金耀武的一个小习惯。
他在和自己赛跑,虽然每个患者病情不一样,很难统一量化,但是金耀武还是坚持着这个小习惯。
因为每一台手术的时间,会让整个科研资料变的更加严谨。这只是一个小点,但却无形之中会影响所有人的感官。
手术做的很快,华裔的助手已经和金耀武配合越来越默契。
从以前一个半小时一台手术,渐渐的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一台手术。
当进入一小时大关之后,手术速度的缩短开始变慢,直至龟速。但金耀武并不着急,他心里很清楚,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永远不可能把这个数字变成零。
越到后期,难度越大,想要取得一秒钟的进步都并不容易。
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这个道理。
手术稳稳的做着,导丝超选,找到胃左动脉,开始栓塞。
关于栓塞的点,金耀武在上百例手术后也总结出了经验,他隐约觉得栓塞的越细致,术后并发症反而越多。
只是这一点他和大boss说了几次,得到的却是训斥。
想要修改术式,金耀武还不够资格。
他的身份、地位只是一名做手术的手术狗,根本进不了这项科研的核心。
金耀武只能把大boss的意思贯彻、落实。
这里不需要意见,只需要行动。他要想实践自己的想法,就得回到国内再说。
不过那时候整个减肥手术应该已经成型了,完全不需要金耀武再做什么。
栓塞,再次打造影剂,栓的很结实、很彻底。
撤出导丝、导管,金耀武让助手压迫止血,做了一个手势。
46′58″!
又是一个最新的记录。
患者的血管比较简单,这是能这么快的原因。但更为主要的则是金耀武的手法越来越纯熟,越来越细致。
撕掉无菌衣,金耀武走出手术室。
“金医生,手术做的真快!”操作师用流利的美式英语称赞到。
金耀武笑了笑,快么?
每当想起快慢来,他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穆涛和他说的话。
那个年轻的郑老板在抗震救灾的时候,15分钟做一台骨盆骨折的栓塞治疗手术。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金耀武一直到现在都想不懂。
15分钟一台……这个已经类似于奇迹了。
肯定是穆涛在陈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加了夸张,1个小时还差不多。
骨盆骨折的介入栓塞手术要比栓塞胃底、胃左动脉复杂很多。
自己拼尽全力,也才能把胃底、胃左动脉栓塞手术缩短到1个小时以内。
抗震救灾?那时候还要面对不时的余震,能1个小时做完一台……算了,不想这个。
金耀武等待助手送患者、接下一个患者上来的同时开始把数据调出,这都是最宝贵的资料。
所有的科研,都要立足于详尽的手术资料的基础上。
20分钟后,金耀武开始了下一台手术。
依旧是计时手术,依旧是熟练的操作与手术,依旧是保留各种数据,包括手术时长。
依旧……是自己和自己赛跑。
金耀武相信,没人能比自己做的更好。
在肝癌治疗、在门脉高压的治疗方面自己比不过年轻的郑老板,那就换个方向。
他确定,现在连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大boss做胃底、胃左动脉栓塞手术都不会比自己更熟练。
这是百余台手术“喂”出来的熟练度,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自己才能达到这种水准。
第二台手术难度较高,用了足足55分钟才结束手术。
但金耀武的情绪没有波动,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像穆涛描述的那种不管病情复杂程度,不管患者年龄,不管血管是否有畸形,15分钟一台骨盆骨折的介入栓塞治疗……
那就是一个神话。
一台……一台……接一台,金耀武在专心致志的做着手术。
他全神贯注。
他心无旁骛。
他拼上一切。
他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活力。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回到国内,能成为介入手术某一个分支领域的最强者!
1859 我来做一台
刘旭之做完一台手术,撕掉无菌衣走出来,摘掉口罩,露出憨厚而卑微的笑容。
“郑老板,您今天没事。”
“晚上一起吃饭。手术做的还行,跟你说的你基本都做到了。”郑仁开始从头以8倍速看手术过程。
“哦哦。”刘旭之不太会说话,郑老板前一句还说要吃饭,到后一句竟然又说起手术,这让刘旭之有一点点的小分裂。
“老刘,不错!”苏云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心脏怎么样?”
“完全没事了,每天口服药物,控制血压。”刘旭之憨憨的笑了笑。
“注意点身体。”郑仁道:“老刘,你来。”
说着,他手指一动,画面停在手术的某一个点。
刘旭之惊愕,8倍速的放手术过程,郑老板竟然想停在什么位置就停在什么位置。
不说别的,光是这份手速和眼力,就已经骇人听闻了。
弯着腰,刘旭之摆足了学生的姿态站在郑仁身边。
“坐下说,你这么弯着腰累不累。”郑仁笑道:“一点点来,本来最开始做的时候我想带你几台,但出任务,就给错过去了。”
“不过问题应该不大,毕竟你还连100台手术都没做到。有些坏习惯现在就改,一切都来得及。”
刘旭之听到郑老板的话,整个人打了个晃。
一台1500,100台那是多少钱?十五万!
为了几千块钱的私房钱,家里的憨婆娘拎着擀面杖追到医院来。而这面十几万的手术费,郑老板却说得这么简单轻松。
在刘旭之心里,100台手术和郑仁说的100台手术绝对是两个概念。
“别愣神,这里你的手型是这样的。手指的间距不对,要像我这样,角度提高。”郑仁右手握着鼠标,左手做了一个手势。
见刘旭之把自己左手的手势转换成右手的手型,似乎有些困难,郑仁便松开鼠标,用右手做了一个姿势。
“嗯,这只是外在。其实你最应该注意的是手感。”郑仁道:“手感这种事情不好说,但做多了会有体会。你要记住,导丝不是在一个空的管道里行进,是在满满的血液中行走,血液的粘稠度会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像。”
“……”
刘旭之无语。
难道以后做手术前,还要给患者查个血脂全项么?可是那上面枯燥的数据,也不能证明什么。
郑仁笑了笑,“这只是一种说法,老刘你只要记住就可以,以后做的多了,超过一千台手术不断的印证,自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千台手术……刘旭之眼睛里出现的都是钱。
一百五十万,够在老家买最好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