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1 / 1)

手术直播间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里,郑仁视若无睹。

在急诊大楼外举着锦旗的医闹和老赖们,高高举了三天,连晚上都不休息,轮班换岗,一个个叫苦不迭。

最后引来无数人的注意,成了海城市一院的一道别致的景观。

三天后那群人静悄悄的离开,小六告诉郑仁,职业医闹已经走了,去了别的医院。

郑仁当然没有圣母心,关心那群险险致自己于死地的医闹们会不会吃饱穿暖。

一日,已经四点多,眼看要下班了,郑仁忽然接到老潘主任的电话,让他来办公室。

郑仁进了办公室,老潘主任保持着严肃的表情,但郑仁能感受到他内心中的愉悦。

“坐,小郑。”老潘主任随后看门见山的说到:“刚接到裴教授的电话,说是帝都有一项新科研要开展,需要年轻的介入人才参与。”

“帝都?科研?”郑仁疑惑。

“具体细节他没说,我也不好问。估计是哪项新术式的研究到了瓶颈期,要应用在临床上了。”老潘主任笑道:“现在能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人,真的不多了。”

“我是住院总,急诊病房……”郑仁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潘主任打断:“离开你,地球还不转了?你走了,我去申请手续,把苏云或者杨磊提成住院总。”

郑仁想想,倒也是这么个道理。

要是哪家医院依靠某个人才能撑下去的话,早晚得倒闭。

“什么时候去?”郑仁问到。

“说是随你,什么时候想去都可以。科研么,你也知道,不是一蹴而就的。别想太多,那么多大牛级的人在,你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出去要注意多结识人脉,每一个大牛对你以后都会有很大的意义。”老潘主任道。

“行。”郑仁应下来,“那就过几天再去好了,反正也不着急。”

“嗯。”老潘主任点头,在他看来,下一次裴教授打电话催促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不过老潘主任真的认为郑仁去帝都,做不了什么。大概率就是去旅游一番,也算是对他最近辛苦、勤恳工作的奖励了。

又聊了几句,郑仁汇报了最近遇到的某些比较难的手术,电话铃声响起。

“郑总,有急诊,失血性休克。”电话那面简单而急促的说到,随后便挂断了。

“看一眼。”老潘主任也听到了,马上站起来,推门出去。

急诊抢救室里忙成一片,护士在测血压、扎点滴。医生在查体,不时的让护士推注某些药物。

只是患者失血性休克明显很严重,连扎了几针,都没见回血。

“我来吧。”郑仁快步走上前,打开一个深静脉穿刺包,开始操作。

“潘主任,郑总,患者是4分钟前由120急救送来我院的。入院血压高压50毫米汞柱,低压测不到。脉搏细速,163次/分。”值班的医生快速汇报病史,“查体发现患者有板状腹,怀疑内脏破裂。”

正说着,b超室的医生推着床头b超赶了过来。

郑仁视野右上角的系统面板里,给出的诊断是——肝脏动脉瘤破裂,失血性休克。

动脉瘤是很常见的一种……算不上疾病,只是血管迂曲成团,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因为毛细动脉太过于集中,所以一旦破裂,将会引发大量出血。

这个患者看样子不知道什么愿意导致动脉瘤破裂引发大出血。

深静脉穿刺一针进去,少量暗红色静脉血回流。

“补液,采血,准备手术!”

137 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

采血主要是明确血型,好给患者配血。

输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肝区有大量积液,肝肾隐窝可见积液,考虑肝脏破裂出血。”b超室的医生给出了他的检测结果。

“做什么手术?”老潘主任问到。

“介入,止血。”郑仁道:“通知手术室,准备介入手术。”

说话的功夫,护士已经把点滴连接上,又扔了一袋右旋糖酐到急救车上,把心电监护也一并扔到车上,郑仁护送,飞快的往手术室跑去。

“潘主任,术前签字的事情就麻烦你了。”郑仁像是一阵风似得转过拐角,消失不见。

老潘主任表情严肃,患者有多重,他心里明白。

低压已经测不到了,意味着患者血容量很低,出血迅猛。即便是手术,能救回来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郑仁跑去急救、手术,老潘主任开始指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保存好患者的衣物,每一件都做好标记,并且要在视频监控下做这些事情,留好证据。

这些事情并不是无意义的。

每年以无名氏入院,抢救成功的病人,后来发现……不管真假,反正就这么说,发现丢失了财物,向医生索赔的没有一百例也有八十例。

所以,在急诊急救的时间,总是有那么几丝被这些琐碎事情耽搁,至于有没有人为此丧命,就不得而知了。

所幸的是这名患者病情很重,需要抓紧时间上手术。而此时还没下班,老潘主任可以帮着郑仁处理这些事情。如果要是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光是一个术前交代的法律程序,估计病人就死了。

有时候,能不能活,除了医生的水平之外,还是得看命。

找到患者身上的手机,因为是老人,所以没有设置密码。

老潘主任找了最近的通话记录里标注着宝贝儿的电话,拨打出去。

“我是市一院急诊科。”

“你是汤国庆家属吧,请马上赶到市一院急诊,你父亲因为腹腔脏器大出血,需要急诊手术。”

“患者已经上手术台了,有些手续需要补办。”

“病情很重,没有把握一定能急救成功。”

老潘主任冷静、客观的把现场情况快速和家属说了一遍,然后把电话放到干净的黄色垃圾袋里,由护士封存好。

虽然找到了家属,但还是不能等家属来再做术前签字。

很快,医务处的科员已经赶到急诊科,老潘主任拉着他开始做病情记录和术前交代,由院方授予急诊科手术权限。

虽然老潘主任估计此刻手术已经开始了,有些小小的违规,但在人命面前,这样的违规都不是事儿。

十几分钟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人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她脚上没穿鞋,估计是因为穿着高跟鞋跑不快,所以不知道扔在哪里。

“大夫,我是汤国庆的家属,我父亲呢?他现在怎么样?他省了什么病?”女人焦急的说到。

白净的脸上有眼泪划过的痕迹,妆已经花了,但她顾不上这些,抓住一个护士就询问道。

声音很大,很急躁,很不客气。

在急诊科工作时间长了,都理解患者家属此刻的心情,护士也没计较,说到:“主任在办公室,你去找他。”

女人按照护士的指引,匆忙来到老潘主任的办公室,敲了一下门,也没等里面回话,便推门而入。

太着急了,左侧肩膀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