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顽固型糖尿病的项目。您看我这是……”
“又没让你直接过来,我说小郑啊,你对工程院院士了解么?”崔老问到。
“……”郑仁恍惚了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按说你的贡献,能获得诺奖提名,就应该有资格进入工程院了。但你毕竟还年轻,大家都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件事儿。这种事儿吧,在我看来,你们都是年轻人,不应该忽略的。”崔老淡淡的说到。
郑仁不知道崔老是什么意思,这时候保持沉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来陪我出急诊,这点能做到么?”崔老话锋一转,不再提工程院院士的事情。
“如果不出国,我一定来陪您出急诊。”
“哦,都忘记了你现在是梅奥诊所的客座教授了。”崔老白眉微微一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今天下午有时间么?”
“有,有。”郑仁连忙应道。
“去忙吧,下午来我这儿。”崔老挥了挥手,把郑仁撵走。
郑仁走在急诊科的走廊里,心里还琢磨着崔老说的事情。很隐晦,也不算是太隐晦,没有任何承诺,只是拿工程院院士来说事儿。
一个分支学科,潜规则里只能有一名院士存在。选新院士,至少要原本的老院士点头才行。
难道崔老想通过这种手段让自己入选工程院?
可是崔老也说了,一般人都会很在意年龄的。自己这个岁数,入选工程院似乎有些早。国内么,论资排辈的厉害。急诊科就不想了,要是介入学科,倒是还能琢磨一下。
郑仁心里想到。
说实话,他对这个院士的称号并不是很感兴趣。名利之类的东西,也就那么回事。但老人家有要求,自己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来出急诊,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那个虚无缥缈的承诺,郑仁根本没放在心上。
回到病房,早交班,送患者。柳泽伟把沈博士给挤到一边,承担起送患者的“重任”。
鲁道夫·瓦格纳教授不在,现在这些琐碎的杂活将由柳泽伟来承担了。
郑仁没有着急上去,他先和孔主任汇报了一下崔老一早和自己说的话。
这是对孔主任的尊重,郑仁心里是有数的。有些事情可以不说,但有些事情是必须要说的。
“郑老板,这是崔老向你伸出的橄榄枝。”孔主任笑着说道“去陪陪吧,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有了孔主任的允许,郑仁舒心多了。只是他不知道,在他离开后,孔主任的目光有多复杂。
来到手术室,冯旭辉和刘晓洁已经到了。大型的拉杆箱竟然准备了两个,满满登登的,看着都累。
郑仁还没来得及和冯旭辉说句话,护士长就来到身边,小声问到“郑老板,里面消毒那位,是地北省省院的教授?”
“嗯。”郑仁点了点头。
“郑老板,你这配置够奢华的啊。”护士长笑道“不是国外的教授就是国内的教授负责送患者、消毒,一般人还真没这个待遇。不过从鲁道夫教授降格到国内的教授,郑老板还要再努力呀。”
郑仁楞了一下,护士长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从前自己都没注意过,医疗小组的配置竟然如此奢华。
自己真是瞎的,从前直接无视了这一点。
刘晓洁也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她看着里面忙碌消毒、铺单子的柳教授,也有些发呆。
柳教授是自己亲眼在省院见到的,可是做不了假。人家的水平有多高不知道,但地位毕竟在哪,是省院带组教授。
带组教授来进修,当小大夫用,护士长说的没错,的确是太奢华了。而护士长却说他的地位是不够的,难道还要怎么奢华才行?
刘晓洁知道,如果不是长风的微创设备,想要在地北省省院介入科卖,肯定是起不来销量的。甚至能不能进省院,都不好说。
一半的带组教授都是郑老板的人,还想出销量,这不是开玩笑么。
就像是在帝都肝胆一样……渐渐的,刘晓洁一点点找到了自己在帝都肝胆折戟沉沙的原因。
可是这个事儿真的不怨自己。
不是自己能力不够,而是……郑老板太凶残!
1165 成功的理由(27500加更×12求月票)
柳泽伟很激动,他期盼已久的教学手术终于来了。
曾经眼睁睁看着高少杰从比自己略弱一点的位置超越过去,却没有任何办法,技术壁垒可不是那么好超越的。
他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了这个打算。
只是人到中年,做决定容易,真的实施起来,却特别费力。
一路从海城到省城再到帝都,四十多岁的男人,算是抛家舍业了。
不为了金钱、不为了名誉,只为追求技术上的进步。这一点,柳泽伟有时候会想到,他也为自己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而骄傲。
消完毒,铺好单子,柳泽伟也有些感慨,这些细碎的小活,自己多少年都没干过了。回头看郑老板在最后一遍看片,他招呼了一声,郑仁去刷手。
柳泽伟站在手术台前,激动的手有些抖,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自己是该站在术者位置还是助手位置。
郑仁刷完手,胡艳徽给他戴上直播眼镜,见柳泽伟站在手台外,双手举着,一副局促的样子,便笑了笑说到“老柳,第一台我做,你好好看看。剩下五台,你做我来指导。”
“好。”柳泽伟马上应了下来。
这应该是自己最近距离观看郑老板手术了,一定要仔细看,不能遗漏任何细节。
沉心静气,柳泽伟开始做准备。
郑仁站到术者位置,和胡艳徽打了一声招呼,直播开始。柳泽伟顿时觉得压力巨大,就像是他当年第一次上手术的时候一样。
从前,他只是一名放射科的小大夫。
高考失利,去了一所刚升本的学校念书,专业也是比较冷门的放射影像学。
不过好在这是全国当时唯一的一个专门影像学的专业,毕业后直接分到省院的放射科。
一般人这时候就得过且过了,但柳泽伟没有。他并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只是个影像学的医生,他要上台作手术,他要成为受人尊重的医生。
经过缜密分析,那时候介入手术在世界上刚刚开展。他没有着急,而是做着技术积累。等了小十年,介入手术进入到国内后,柳泽伟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开始复习考试,三十多岁成了研究生,一直到博士毕业才回家。可是等他毕业,到家后等待他的是一纸离婚协议书。
分开的时间太长,任何感情都会变质。对这一点,柳泽伟也没有办法。
他也承认是自己不对,也认为在省院成为一名带组教授后,一切会步入正轨,之前的事儿不会再发生了。
可是直到他看见高少杰技术水平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