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5 章(1 / 1)

数字王国 大西瓜真甜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这上面欺骗自己,只能把它归结于男人天赋异禀。

她却是忘了,男人在这上面一向十分敏感,怎么可能会说实话。

健身还勉强能提高一点,禅修就纯粹是胡扯了。

如果通过禅修提高性能力,那世界药业巨头,早就改行研究精神的力量了。

等小水的闺蜜来时,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了。

经过简短的寒暄,杨欣怡就把来意透出。

小水这才知道,闺蜜突然上门所为何事。

杨欣怡是她的高中同学,不过大学没毕业,就嫁给了富二代,过上了令人羡慕的贵妇人生活。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结婚第二年,杨欣怡生活遭遇了巨大变故。

当时一家三口,准备出去散心,遇到了车祸。

杨欣怡虽然怀着孕,却没什么事,她老公成了植物人。

因为男方家大业大,杨欣怡想离婚都不成,只能活活守寡。

本来日子就这么过了,平平淡淡。

她生下孩子后,也算有功,丈夫家不怎么拘束,有钱有闲,除了夫妻生活不和谐,没受什么委屈,平时主要生活就是带孩子、逛街购物。

不过前段时间,她丈夫突然清醒,然而,全家还没来得及欢喜。

医生却告诉她们,因为脊椎神经受损,终身瘫痪,治疗无望。

简直从天堂到地狱,给了希望又剥夺了希望。

更为糟糕的是,杨欣怡丈夫无法接受这种打击,数次流露出死意。

在全家一筹莫展之际,她突然想起好闺蜜曾经说过的“大脑门户”系统,就赶快找了过来。

小水自己也说不清,她对此是一知半解。

当初听赵子明说过,大概就是瘫痪病人可以凭借意识进行正常的上网操作,浏览网页、打字等。

普通人能做的事,瘫痪病人也可以。

具体是什么样的技术,或者需要什么步骤,她完全不知道。

当初不过是男人在极端兴奋下,随口闲聊。

小水只对黑科技感到新奇,可以作为一种谈资炫耀,对枯燥的原理和应用丝毫不关心。

听了好友的请求,小水拿起电话和赵子明联系起来。

这边杨欣怡树起耳朵,唯恐遗漏什么关键信息。

她倒不是对丈夫有多深的爱意,纯粹是利益使然。

开始不过是贪图享受,选择了富二代丈夫,现在更不可能有什么感情了。

不过,杨欣怡也明白,她今时今日的优渥生活,全系丈夫一人。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活死人、植物人也比死人强。

因为生了一个女儿,在家里并不怎么受重视,总归看在男人面子上,吃穿用度不少。

一旦丈夫离世,摆在杨欣怡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落魄离开。

婆家可能会负担起女儿的生活上学费用,但她自己想再像现在这么潇洒,几乎不可能,

所以,多方面考虑,杨欣怡要尽最大努力,激起丈夫的生存欲望。

“嗯嗯,我知道”,小水挂下电话,开口说道,

“欣儿,是有这个技术,不过还在实验室环境,没有推出产品,需要在大脑中植入芯片。”

“有危险吗?”杨欣怡担心问道,

“放心吧”,小水安慰,

“所有的病人都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明哥他们,已经开始筹备上市审批了。”

“需要多久”,杨欣怡稍微放下心。

她自然知道小水的男人是谁,作为朋友圈的一枝花,小水的个人情况,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而她最终选择了赵子明,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以小水的条件,无论找到谁,大家都不会惊讶,但是,赵子明确实不是一般人,很有传奇性。

小水摇了摇头,这个谁能说的准,也许很快,也许很久,

“如果着急的话,可以报名参加临床实验。”

杨欣怡点了点头,

她已经决定参加了,毕竟丈夫的情况,再拖下去,谁知道会不会发生意外。

517脑脑交互

赵子明接到小水的电话时,正在脑机公司体验最新的成果。

参加临床实验,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让杨欣怡第二天和他联系,安排相关事宜。

说是临床实验,其实已经向国家提交了申请,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进行第一批实验非实验室环境。

到了那时,才真正是瘫痪病人的福音。

在实验室环境中,需要做各种测试,有更多的标准和要求,程序复杂,步骤繁琐。

而刘洋团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芯片植入,瘫痪病人经过短期训练一周左右,即可掌握相应功能。

当然,赵子明来到脑机公司,并不是为了看“大脑门户”项目有什么进展。

他是来体验何乾最新引进的成果“心流”。

伯格教授的团队已经开始了人体实验,得到赵子明的资金支持,进展神速。

何乾为此特意在美国滞留了一段时间,亲自参观、体验了实验项目,得到了不少灵感。

伯格教授为了感谢何乾的帮助,给他介绍了不少脑机领域的项目和团队,因为大家研究领域相近,平时有很多交流,形成了一个相互沟通,而又不那么开放的圈子。

圈子内没有什么世界知名学者,毕竟脑领域太过前沿,又很难出成果,没有太大资金的投入,就没有主流媒体的追逐,

研究脑领域,要么是因为兴趣,要么是为了事业,很多人都憋着一口气,想要成为下一个吴恩达教授。

都说吴恩达教授成就了英伟达,但何尝不是英伟达反过来促使吴恩达名满天下。

深度学习不是人工智能的独木桥,当初关于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有多条路径在探索。

以吴恩达为代表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找到了英伟达公司,向其提出以GPU进行人工智能的计算。

这才有了后来的爆发,可以说双方相互成就,如果没有英伟达高质量GPU芯片,也就没有现在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

现在研究脑领域的专家们,同样多面开花,一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各自研究领悟不同,方向不一,称得上千奇百怪。

其中最让何乾感兴趣的是“脑脑交互”实验。

在去年,也就是2015年,杜克大学尼克莱利斯教授在猴子身上成功完成了第一个“脑脑交互”实验。

他让三只猴子通过脑机接口,共同做一个游戏。

这个实验本身很复杂,简单来理解就是,每只猴子只有部分信息,三只猴子必须彼此分享信息才能完成任务。

而唯一连接它们的就是大脑中植入的电极。

植入的电极,除了能采集猴子的脑信号,还能把一只猴子的脑信号,通过发射“神经鱼雷”的方式,发送到另外两只猴子的大脑里。

它们在相互完全隔离的情况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