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就得砸我们公司的招牌,得不偿失啊!”
苏星晖道:“许伯伯,您这种做法是对的,是不应该接受挂靠。”
许海民道:“可是那是贾副县长,我又不好直接拒绝他。”
贾鹤群虽然只是个常务副县长,不过他管着县里的财政呢,许海民不少工程款结账都得找他签字,许海民当然不好直接拒绝他,要是得罪了他以后卡许海民的脖子就不好了。
苏星晖也知道许海民为什么跟他说这事,他还只能把这事告诉苏星晖,他能跟谁说呢?他跟张开山关系还没近到那份上,再说了,他让张开山去压贾鹤群也不是太合适,造成了县领导之间的矛盾,他是两头不讨好。
就算张开山能够暂时压住贾鹤群,可是毕竟贾鹤群是分管财政工作的,以后找他签字怎么办?贾鹤群非要卡他的脖子怎么办?总不能一辈子找张开山吧?
许海民也只能找苏星晖想办法了,一来他跟苏星晖的关系够近,二来苏星晖有智慧,三来苏星晖的背景也够硬。
不过这事还真的挺麻烦的,就像许海民顾虑的那样,贾鹤群毕竟是直接分管财政工作的,经常要找他签字,难道每次都找张开山甚至纪涛去压他,这也不现实嘛。
许海民也拖不起,他现在在县里做的工程,工程款动辄几百万,拖上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他的建筑公司被拖垮都不稀奇,有多少建筑公司就是被工程款拖垮的。
贾鹤群也不需要故意拖许海民,一个县里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他只要把其它需要支付的款项先付,就没钱付给许海民了,他有充足的理由拖着许海民。
就算张开山或者纪涛愿意帮许海民,那到最后本来是正常的付款行为,都有可能变成是以权谋私了,搞到最后,不是了局啊。
搞到最后县领导之间闹起了矛盾,甚至政治风暴再起,这对张开山和纪涛也不是什么好事,给上级领导的印象就不好嘛,你们就这么不容人?原来的单国智他们都被你们搞下台了,新调来的常务副县长你们又容不下?
苏星晖沉吟良久之后道:“这样吧,许叔叔,你就跟贾县长说,说是公司的股东不同意工程队挂靠,只能接受工程队加入,先看看他的反应吧,如果他还是要挂靠的话,您再给我打电话,我再给您想办法。”
许海民这段时间已经对苏星晖是非常信任了,听了苏星晖的话,他点头道:“行,我就先跟他这么说吧。唉,现在做点事情是真难啊!”
苏星晖也是脸色凝重的点起了头,现在的官场风气太差了,像许海民这样的人想要好好做点事情确实太难了,特别是在不眛良心的情况下想做点事情就更难了。
可是能怎么办呢?让他也去跟其他建筑老板一样,给每个管他的衙门都烧香拜佛?那要是时间长了,他跟其他建筑老板还能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这还是官场风气的问题,没能给一些真心想要做事的人一个好的环境,他们这些干部,是有责任改变这样的风气,给许海民们营造一个好的做事环境的。
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也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可是不管多么艰难,苏星晖也要坚持,要不然,他的重生有什么意义呢?
第两百三十二章 顾书记要来了
苏星晖道:“许伯伯,您放心吧,以后只会越来越好的。”
许海民点头道:“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走,去办手续吧。”
两人一起起身来到了先前那间办公室,许小明正陪着郭素华他们看商业街的模型,选门面房呢。
从商业街的模型可以看出,商业街的设计是在街道的两边各建一排两层的门面房,全长三百米的街道上空,有四座过街天桥将街道两边的门面房连接起来,这样的设计让逛街的群众可以随意的在街道两边的商铺里闲逛,而不用下楼再上楼这么麻烦。
在商业街的街面上,隔个十米左右就有水泥长凳,可以供逛街的群众休息,还有花坛、雕塑等等装饰物,加上行道树,让商业街的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许小明给郭素华推荐了靠近西边街口的几间门面,这边的街口离人民医院非常近,也就一百米左右的距离,到时候商业街建成之后,这边的人流量肯定相当高,这里的门面位置可以说是最好的。
郭素华按自己和女儿带钱,选了两间比较大一点的门面,一间有三十来个平方米,另外一间有二十多个平方米,她算了一下,他们带的钱差不多刚刚够。
许海民和苏星晖一来,许海民便对许小明道:“小明,他们买的门面房按九折开票。”
郭素华一听喜不自禁,这比他们的优惠价格再次优惠了百分之五,两间门面房全价五万多块钱,这一下就又优惠了两千好几百啊。
许小明叫来一个财务人员,开了票,按开票价收了他们的钱,然后把收据给了郭素华,至于房产证,那就要等项目建成之后才能办了。
这两张收据,一张写的苏星晖的名字,一间写的谭明诚的名字,郭素华把写着谭明诚的名字的收据交给女儿道:“这张收据保管好,要是丢了可就是两万多块钱啊。”
许小明笑道:“阿姨,就算是丢了也没事,我们这里有底子。”
许小明说是这么说,可是苏星云还是珍重的把收据放到了自己的钱包里。
看到苏星云把收据放进钱包,苏星晖欣慰的笑了,姐姐、姐夫没什么大本事,不过就凭这间门面房,他们以后至少也能过上小康生活了,以后有机会他再帮帮他们吧。
门面房的事情办好之后,苏星晖回到了猛虎岭,回到猛虎岭之后不久,余高山又来了一趟猛虎岭,这一次他当然还是来收野味的,现在他一个月至少要到猛虎岭来三四回。
收完野味后,余高山到乡政府找了苏星晖一趟,跟他聊了聊天。
余高山兴奋的说:“星晖,我这次来,在上俊县城看了一下商业街,我看了那模型,觉得这项目真不错,现在销售情况也很火爆,看来咱们要发财了!”
苏星晖笑着点头道:“当然不错了,那可是上俊县城最好的地段了,对了,我和我姐一人买了一间门面房呢。”
余高山道:“你哪来的钱买门面房?你在我那儿入股的钱不都是借的吗?”
苏星晖把钱的来历告诉了余高山,又跟他说:“我借许小光的三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