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3 章(1 / 1)

诸天一页 天帝大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家相亲相爱一家人,吃一顿饭也跟在家一样。

叶知秋看着他们吃完饭,又看着自己被田灵儿抱走,又看到张小凡被传授太极玄清道第一层,又看着田灵儿修行太极玄清道。

他看了好一会儿,终于看清楚了太极玄清道的一二三层。

这一到三层是所有术法的根基,难度也是渐深,第一层是“引气”,第二层是“炼气”,到了第三层,则是“元气”,用这种法诀修行出的是太极元气。

法诀云:“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

青云门中弟子,修习到这个境界时,都会明显地呈现出一个分水岭,资质高低一目了然:聪慧之人往往势如破竹,一举突破进入到更高的“驱物”境界,从此打下修炼仙道的坚实基础,而稍差的弟子往往便停滞不前,荒废一生的也有许多。

“不知道是哪个大佬传下的太极玄清道,看起来真有些门道。”

叶知秋看着那太极玄清道的功法,觉得传下太极玄清道的那些,应该是一个大佬。

说起来,单单论及修行功法而言,这太极玄清道应该算是他见到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修行功法,太乙仙魔录的世界里或许也有系统的修仙功法,可惜他还来不及见就被迫出了那个世界。

所以,太极玄清道这门修行功法算得上是叶知秋见到的第一种系统修仙功法。

仅仅从玉清境第一层修炼到第三层,叶知秋就觉得应该到了他所知道的筑基境界,到了第四重修行者已经可以御物了,而玉清境界有十重。

玉清境界之上还有上清境与太清境,叶知秋觉得他本尊的实力有可能还比不得太清境界的高手。

所以他还是需要好好努力的。

怎么努力呢?

作为肉身是诛仙剑的叶知秋,他似乎再无法提升自己的肉身力量,所以他准备捉点天材地宝,尤其是那些有灵的法宝,吞噬吞噬看能不能有些用处。

叶知秋想起似乎在这青云门里就有一个可以吞噬的东西:噬血珠。

此珠来历不明,却有奇异特性,嗜食生灵精血,若有生灵活物接近于它,一时三刻便会被这“噬血珠”吸蚀精血而亡,只剩一具皮囊,实在是恐怖之极的邪物。

千余年前,此珠曾被魔教长老黑心老人所得,被炼成法宝,一时间所向披靡,不知杀死了多少正道人士,名声大震,随后成为魔教四宝之一。黑心老人死后,此珠不翼而飞,从此不知所踪。

天音寺普智神僧机缘巧合,于三十年前在西方大沼泽中无意间发现了此凶珠,那时方圆十里之内,白骨累累,已无活物,可谓是生灵涂炭,怨气冲天。普智慈悲之心大动,遂以佛门大法将之收起,之后每日夜间便以佛家降魔密法施行于上,震慑邪力,三十年间从不间断,并以佛门至宝“翡翠念珠”并行串挂,以其清净之气抵挡噬血邪念,终于将这股凶灵压了下来,紧紧缚于珠中,在层层佛力之下不得见天日。

不料草庙村一战,普智为神秘黑衣人连般重创,几近油尽灯枯,虽然黑衣人亦负伤遁逃,但普智知他未伤根本,又料其对“噬血珠”志在必得,自己服下“三日必死丸”后只能强延三日寿命,一念之下,他兵行险着,将这噬血珠交于张小凡,并叮嘱他不可示于人前,得空便丢下深谷悬崖,虽可能再伤些无辜生灵,但比起落到那妖人手中却是好得太多了。

于是这嗜血珠就到了刚拜入青云门大竹峰下的张小凡手里,被张小凡带在身上。

叶知秋看了看不远处的张小凡,那里的确有一串珠子。

以他诛仙剑之尊,对付嗜血珠应该不会翻车吧……

第三百七十三章坑

“现在的修行者,都是这么废寝忘食不睡觉的嘛。”

当夜晚来临,叶知秋看着张小凡也没有睡觉,出门修行去了。

上一次他看到的是陆雪琪,这个姑娘大晚上不睡觉在外边修行神剑御雷真诀,也不知道有没有吵到她的师妹师姐们。

估计是有的。

而这一次,大晚上不睡觉修行的是张小凡,他也在修行。

小凡同学的日程安排的很满,早上是去上山砍竹子,下午则修行太极玄清道,而到了晚上他还要修行普智和尚传给他的大梵般若。

一门道家神功,一门佛门神功,兼修佛道两种神功正是主角才能做的事,上一次想做这样事的普智和尚已经死了。

不过要从一开始就佛道双修,似乎并不容易,小凡同学现在就很迷茫。

因为佛道两家修行的法门不一样。

小凡师兄宋大仁传授给他的玉清境第一层在太极玄清道中本是最粗浅基本的修习法门,功用只在两个字练气。修炼之人,静坐之下,放开心念禁制诸般烦恼,引天地灵气入体行大周天运转,借此与天地一息,进而感悟天地造化。若能引入灵气在体内连行三十六大周天,则自身经脉已然稳固,可修炼更高境界。

这种修习法门,本是道教数千年来千锤百炼之法,决无任何差错疑义,但张小凡的心中却如急风暴雨,摇摆不停,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听到的,与当日普智和尚传给他的那套口诀,修行方式截然相反。

普智传他口诀时,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修真炼气之时,务必要斩断自身与外界一切联系,体悟自性,即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是佛门的至高法道——大梵般若,主旨在“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佛家修真,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能以一般若而生八万四千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而道门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借天地之力以为己用,所以修行之时需与天地保持深厚的联系,当落在细节的修行上时,一个需要封闭自身,另一个需要张开自身。

所以叶知秋看着张小凡先全身孔窍初开,灵气入体,接下来修行大梵般若,强关上各处孔窍,入寂灭之境,所以前头努力,几乎尽付流水。

叶知秋便知道小凡这几个月乃至几年是要被他师父狠狠骂了。

不过小凡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