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6 章(1 / 1)

方外:消失的八门 徐公子胜治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孩的玩具,可见竹子在此地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

根据《天国物志》所载,这里一共有十三种竹子,形态不一、各有其用。竹料比木料更好获得,一片竹林只要限定一定的采伐量,每年都会有竹料出产,更兼竹笋可食,细嫩枝叶还可以饲养竹鼠。

丁齐看见了竹鼠,也就是此地的“猪”,经过长期的人工培育,个头很大,跟小猪仔似的,一只估计有十来斤重。集市有卖竹鼠肉、竹鼠皮还竹鼠油的,其中油最贵。

此地的买卖同时有以物易物和货币交易两种方式,假如双方的东西恰好可以交换最省事,否则就用金币买。有意思的是,竹鸡蛋也有部分某种货币功能,很多人拿竹鸡蛋换东西,比如丁齐就看见有人用一小蓝竹鸡蛋买了两筒樱桃膏。

此地也有人制作樱桃膏,不是像丁齐那样做成半透明固体乳糖,而就是熬成浆膏状出售。固态的糖也有,山楂糖,集市上甚至还有糖葫芦。集市上居然还有卖炕山芋的,炕山芋其实就是烤地瓜,地瓜在这里很便宜,主要是烤的工夫值钱。

人最多的摊位是卖豆腐的,还有豆腐干和豆腐皮出售。地瓜、水稻、小麦、黄豆、向日葵、南瓜、西瓜,应该是当初从外面带进来的物种,数万人的大军不可能没有粮草,粮草同时也是种子,各种瓜子可能是某些人带在身上的零食。

整个天国总人口是四千三百多人,而东大营的人口是七百二十六人。今天因为天兄降临的缘故,所有人都来了,就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大人抱到了东大营主社,其他三个村社完全空了。丁齐等人在四处参观时,其他三个村社的居民正在陆续赶来。

这么小的人口规模,却有这么丰富繁多的物产,简直令人惊叹。以丁齐亲眼所见,此地居民过的日子,比外面他的老家山村要舒服多了。

140、天国游

140、天国游

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这四顶轿子所过之处,众人都得纷纷让开行礼,显得很是拥挤不便,丁齐便示意前面领路的元帅肖博知离开了集市,边走边问道:“这旁边的两座楼,是做什么用的?”

空地的东西两旁,各有两栋二层的小楼,有点像外面的联排别墅,但是不带院子,和村社中其他的建筑不太一样。旁边的军师陈容答道:“那里是学舍,一间属于小学,另一间属于大学,孩子们的食宿之地。”

此地的孩童不论男女,年满十二岁就要到主社来上小学,满十三岁上大学,教室就是神祠的前厅和后厅。主社人家的孩子自然可以回家住,但其他三个村社的孩子却不可能每天来回,所以分别修了两间学舍。

“进学”期间的孩子,“公家”是管饭的,粮食就由大营公库出,但平时想改善生活吃点更好的,那就要各家大人自己给孩子送了,通常都是每月小市或大市的时候。因为几位天兄的到来又恰逢小市,所以学舍中的孩子都放假了,暂时停课以免打扰到几位天兄的休息。

丁齐吩咐道:“不必继续停课,不要因为我等到来而搅扰各营日常,明日就继续吧,我也想看看这里的小学和大学都教授孩子什么。”

几人离开集市来到村社小巷中,所谓的小巷就是各家院落之间自然形成的道路,这里不缺地方,村社的面积比较大,只有五十多户人家,所以每户人家的院落都很宽敞。

丁齐有一种感觉,假如和外面过去的老村庄相比,仅仅看房子,这里的人家几乎都能称得上大户人家了。

全是青砖瓦房,修得很宽大舒适,每栋建筑都很精致。门槛用条石砌成,而门楣和窗楣以及屋檐下,几乎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砖,花砖的内容有飞禽走兽、草木花卉,还有此地历史传说中的各种人物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水平,人们也追求精神享受,看这些装饰就知道了。丁齐特意下了轿子走进了了几户人家的屋子,参观建筑内部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丁齐一边看还一边问,几位首领在一旁回答。

如今此地建房用的大料早就不在山中采伐了,而是取自大路两旁种的行道树,每到一定年限便采伐大料储存再种上新的。储存方式就是用石条压住沉在湖泊里,假如谁家修房子需要梁柱等大料,就可以取出来,如今几百年上千年的水沉木都有。

水沉是一种储存木料非常好的方式,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没几年。完全沉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还能使木料的组织结构缓慢的结晶碳化。将水沉木捞起来在干燥的地方放上几年,还可以防止变形。

当地的建筑极讲究经久耐用,一旦修好了至少要用上百年,所以才会修得那么精致用工。那些精美的花砖其实并不算太费工,因为砖模大多是现成的,历代人加工好了留下来的。真正费手艺的是木工,走进房子一看,也算是雕梁画栋,哪怕只是普通人家。

说是上百年也不确切,其实这里大部分房屋都已经使用了几百年,总是有人居住,人气不散,而且历年都不断在修缮。假如谁家新造或大修房屋,所需要的砖瓦和大料提前好几年就开始准备了。

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白天就散放在院子里,到了晚间则关进鸡笼。鸡是他们平时最主要的肉食来源,鸡蛋还可以拿到集市上换东西。而且在院子里养鸡有个好处,就是各种虫子几乎都会被啄吃了,包括蜈蚣蟑螂之类,鸡的粪便还可以做肥料。

房前屋后包括院子里都种了树,有枣树、山楂树、樱桃树、香椿树、桑树、桐油树、胶树……这些都算是当地的经济作物了,可以遮荫小孩子也有零食,墙角边的空地上还种了成排的向日葵或火麻。

火麻籽可以榨油,更重要的是麻纤维可以织布,这里的布料有三种,麻布、葛布和丝绸,其中麻布的产量最大。此地有野蚕,古人捕捉之后人工饲养,并且在田间植桑。丝绸的产量很低,但是此地的人口也少啊,而且对东西非常珍惜。

他们平时下地干活穿的衣服,不追求华美,就讲究结实耐用,基本是麻衣,磨破了可以打补丁,穿坏了也不心疼,破布头还可以浸油扎火把或当其他的的小国寡民?有些地方也有点像,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