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文科结束
“怪力乱神”之“怪”,意谓责怪、疑惑、惟恐.《淮南子.说林训》:“知者不怪”.《注》曰:“怪,惑也.”
而“怪力乱神”之“力”,指力气、力量、功夫,却不是“勇力”。这在《论语》中,亦非罕见.《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怪力乱神”中之“乱”,指扰乱、搅乱、迷惑,如《荀子.解蔽》:“酒乱其神也.”
“怪力乱神”中的“神”,是指“神志”“精神”,并不是鬼神.《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淮南子.原道训》:“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都是把“神”解释为“精神”而非“鬼神”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
但在后世,很多书生,乃至是百姓,都将这句话说成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将其含义变成是孔子说,在书生儒家眼中,没有什么怪异鬼神。不听,不动,不相信。变成了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在儒家眼中,鬼神是不存在的。
这无疑是曲解。
但无人为之做出解释。
最终,在民间盛传,演变到现在。意气的摄取出来,腾空而起。从考房中破空而去。来到半空,一张张层叠在一起,眨眼间,就累积成一叠厚厚的卷宗。跟着,这批卷宗就被破空而去,落入青云楼。
“请考生离场,下一场考试,将会在明天举行,请所有考生在明日清晨,再次进入考房。”
随着最后的嘱咐,一名名考生纷纷离开考房。
虽然足足有一天时间呆在考房内,不过,这种消耗,对于修士而言,显然,不值一提,绝对不会出现以前科举时,在考完后,脸色苍白,出去就大病一场的情况。
那是不可能的。
“科举十科,这只是文科,不知道剩下的九科要如何进行,难道也是进入考房中,在纸卷上作答。”
诸葛亮微微皱眉,文科能在纸卷上作答,可其他的九科,分明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没有实践,如何能做到考验。这让他十分不解。
“以王上的圣明,应该不可能做出这种纸上谈兵的事情。绝对还有后手,另有玄机。”
包拯抬眼看向虚空,目露自信。
但心中也在猜测,这其他的九科,到底要如何来考。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应对之法。
诸多考生心中都在暗自猜测。
对于明天的科举,也暗自生出期待。
此刻,青云楼中。
庞大的卷宗已经摆放在蔡邕等人面前。
“阅卷!!”
蔡邕扫视一眼面前的卷宗,手中光芒一闪,出现一柄青色的戒尺。这戒尺似乎有一道道圣贤经文在闪现,似乎有圣贤的警示名言在回荡,传出朗朗读书声。
这一口,赫然就是蔡邕的本命至宝。
祭炼的就是这一口戒尺。
名为证心尺。
可以说,这是一件儒道法宝。
戒尺,在儒家中,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与意义。这是教与戒。
“以我证心尺镇压卷宗,牵引卷纸中才气,分为十等。在戒尺压制下,能生出一尺高的才气,可得一分,两尺,两分,以此类推,九尺为九分。”
蔡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