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家子。”钟姐帮她解围之后,也留了个尾巴,有用没用,看人,看机会。
“知道了。”
外面杨如意松了一口气,办公室里面,季铭还是比较轻松的。
“辰哥你打电话过来,就是为了说‘你你你你你——’的么?”
“你你……我我我我——”
“哈哈。”
“哎呀我真是,你居然拿下菲拉格慕这么大的代言了?我那天就在你面前表示了一下希望,你就这么不当回事地做成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看到消息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快炸了。”
季铭把手机换了一边,声音太响了。
“也没有那么轻松。”
“……唉,”辰哥长叹一口气“算了,跟你计较这个,也没意思,当初纽约时装周也是一样,把你送过去你就上了,我也是半点没想到,可能这就是命吧。行了,不打扰你了,白白吧。”
“白白,哈哈。”
季铭摇摇头,挂了电话,可能是早年就合作过的人,他跟辰哥虽然电话微信不多,但还是能聊一聊的。
尤其这个愿望,还是他许的。
“梦想成真!还愿任务优雅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态度,请消耗50点功德值,体会优雅人生”
啊咧?
谁的优雅人生?
季铭脑子里的思绪飘啊飘啊,他想到一个钢琴师,一个在最艰难的岁月里,都会继续追寻巴赫的女钢琴家,那应该是优雅的。他也想到了一位同行——奥黛丽·赫本,优雅的代名词,天使般的女人。
嘶,怎么都是女的,不会体会一下就变得嗯~~了。
阔怕。
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好事的季铭,还有75点功德——如果不是在完成初晴拜师吕思清的感愿任务之后,他多出来了50点功德值,就不够用了。看来还是要偶尔做做好事,满足一下别人的愿望。
“怎么了?好像大战一场了似的,汗淋淋的”季铭看着进来的杨如意。
“都跟我讨教怎么拿到这样的代言呢。”
“那你怎么说的?”
季铭挺好奇的。
“就像有人问你那么好的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一样。”
“……”季铭看着桌子上才大半页纸的论文,哪怕用手写都没能引发什么灵感,他点点头,明白杨如意的感觉了——只能等天下掉下来了,感觉,当然就是天下掉馅饼的感觉了。
杨如意的工作,目前已经全力转向筹备戛纳之行上了,其实在季铭看来,没那么严重,就一个闭幕式一个开幕式,大概还有一两部电影的红毯吧,其余时尚媒体的拍摄、代班等等都谢绝了,时装周是一回事,电影节又是另一回事了,季铭不愿意弄混掉。包括菲拉格慕,他也没有首肯对方在电影节安排什么行程。
除此之外,他是挺想去看看《小偷家族》的,是枝裕和是个很有气质的导演,因为他的镜头语言是很有人文色彩的,戛纳多次垂青这位岛国大导,当然有其理由。但也不是那么强烈,毕竟都是岛国的故事,难免有些文化隔离,更重要的还是对导演、剧本、叙事、镜头这些技术领域的好奇。
倒是之前拍《药神》聊天的时候,王传均挺迷这位导演的。
“你要不想继续写论文,那边密码柜里有几个本子,你可以拿出来看看。”
“哦?”
季铭从里头拿出来一本纸,有三个剧本,最上面那个,起了个特文艺的名字《跳舞吧,大象》——居然是个喜剧。
“你觉得我应该接喜剧?”
“……你挑类型?”
只要是好本子,好角色,你不是都会演的么?
季铭眨眨眼,一下子忘了自己是个很伟大很专业的演员了“那也不是,行吧,我先看看啊,京城文化,宋总那边的本子。e舞蹈教练,呦,38岁?”
有点意思了。
第0338章 舞蹈,十五年,病和电影
“你是因为这个角色把本子留下来的?”
“嗯,”杨如意不知道在跟谁哒哒哒地聊事情,一边回答季铭“对,角色比较特殊,不知道你是不是会感兴趣。”
杨如意,或者说团队对剧本的筛选,其实是相对比较疏松的——但即便如此,也能把九成以上的剧本给排除掉。季铭成名之后,拿到的本子太多了,而且应该比那几位顶流还要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季铭选片的条件比较不限定——类似如《遇仙降》的前身《阿浪的远方》,这样的本子是很难被送到那些顶流面前的,更遑论说被操作成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入围电影。
这太梦幻了。
事实上在国内的小成本文艺片市场,《遇仙降》已经成为一个典型——新人嫩手写出一个本子,被顶尖明星看上,然后召集圈内好手,从编剧到导演,一概齐全,重构剧本,将其提升为一个水准极高,难得一出的高级本子,接着操作成一个有巨大价值的实地项目,多美好啊。
哪怕最早的原创编剧阿虹,只能在编剧群里有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但这不影响她已经超越剧本码农的定位,成为一个真正的编剧了。
这也是另一个娱乐圈的成功故事——只是小一点,没那么璀璨。
但绝大部分送过来的本子,依然“不堪入目”,可能是海外奖项的催动,很多本子莫名的让你都说不出话来,喜田的编辑跟原作聊得时候,对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有一个核心表达,你瞅某某某的某某戏,不也是看不明白么?这是后现代的,这是什么什么的,你们就让季铭来拍,搞不好就是一个影帝,欧洲三大不在话下,奥斯卡外语片也不是不可能。
鬼扯。
往往这边就呵呵两声,说稍后会给他回应——“对不起,经过慎重评估……感谢您的投稿,希望下回能有合作的机会。”
对于很多看不懂的,却又广受好评的电影,不能说绝对,但绝大部分这一类片子的背后,都有一整套属于导演、主创的,或是美学,或是社会学,或是哲学上的理念,必然有一种引发思考的自洽逻辑在电影里发挥作用,它可能是传统链条式的,也有可能是先锋的区块链似的,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离散的——但它一定有。
而季铭眼下的这个本子,《跳舞吧!大象》,就缺乏这个东西。
季铭可以看出来它有一些企图,比如也有涉及到性别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思考,但是整个本子的叙事实现和理念表达是不相称的,一方面它设定了很多有意思的人物,这也是为什么杨如意会留下这个剧本给他看,给季铭的角色,一个舞蹈教练,中年,女性化,同志,自小想跳芭蕾舞而承受着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被女主角感动之后,决意全力投入为她们重新点燃生命的意义。
黎春夏,这是女主角,一个因为车祸睡了十五年的人,醒来的时候心智留在了十五年前,本想结束生命的她,被一张舞蹈传单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