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获得有用的信息。退一万步讲,帝国同意提供数据进行查证,也不代表就能查出什么。要知道上次战争末期,查理曼处于极度胡乱的状态,各种档案不是毁于战火和政府机构自行销毁,剩下的基本都被帝国缴获了,共和国手里的残缺资料根本不能当成参考物。
“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最专业最精明的智慧型罪犯,他们冷酷无情,精通法律和文件工作,清楚要如何抹掉犯罪证据。你要如何从这帮家伙设置的完美迷宫里找出破绽?”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作为参照的原始数据,没有具体的档案资料,没有愿意充当证人的关键性人物,没有完整的设施照片。
除了帝国为他们准备的文字迷宫和自己发掘出来的只言片语,他们几乎什么都没有。
就凭这些不可能挖掘出帝国隐藏的罪恶秘密。
“施瓦茨科普夫先生,我呢,见过所谓完美无缺,如同神一样的家伙。”
将文件收拢,一寸一寸对齐,罗兰缓缓说到:
“不是形容词,也不是夸大,那个家伙真的是不存在破绽和弱点,他所设计的每一个计划、战略都充满了远见卓识,常人根本追不上他的思路和布局,人群中所谓的天才和他一比,根本是土丘和高峰在攀比高度。”
“你说的是……”
“如果说有人能建立亘古不灭、永存于世的国家,那一定非他莫属。”
一定会变成那样吧。
凡人们积累几千年,穷极所有智慧,积累各种经验教训也未能成就的伟业,对他而言根本连难题都称不上。
智慧;
力量;
美貌;
寿命;
魅力;
异能;
神的恩宠;
所有人都奢望却穷极一生亦无法得到的一切集于一身,仿佛造物主吸取了经验教训后创造出的最终杰作。
是他的话,一定能建立永恒不灭的国度。
可是。
那个国家里没有人的存在。
所谓“人”并不是种族层面的定义,而是精神层面的寓意。
拥有自我意志,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能自己思考和选择未来的人。
那些是带着答案和目的出生的机器所做不到的。
也是只会将所有人化作齿轮的永存国家所做不到的。
那里没有未来,只有“永存不灭”这个目标而已,那里的一切都只是为此而存在。
“如果所谓完美无缺是以牺牲所有的可能性和未来为代价,那么这个完美无缺必定是错误的。我仅仅是想要相信并证明这一点罢了。”
16.不存在地区(十六)
文字;
数据;
印象操作;
关系网保护;
证据销毁;
所有能做的一切都已经做了,那些不该曝光于公众视野下的秘密也按照计划顺利的逐步湮灭中。
一帆风顺?
非也。
不管如何周密策划,安排优秀的部下,制定完全的监控策略,依然无法杜绝风险。
越是精密复杂的计划,其容错阈值也就越小,每一个环节紧密衔接。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不管那是多微不足道的问题,经由连锁反应放大后都会使得原本的轨迹大幅偏移,最终导致整个局势面目全非,甚至满盘皆输。
KZ的撤离、转移计划也是一样。
从纸面上来看,整个计划周密详致,根本不存在泄露机密的问题,为了保险起见,还将沃尔格雷沃之外的“七宗罪”全部派了过去。如果再把那些堪称激烈的保险措施也一并纳入考量,任何人都会觉得要突破这重重封锁抵达核心机密,然后再活着把那些秘密带出来公布天下,完全是一个超出人力极限的疯狂任务。
但这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有一个不管怎么规划、操作,始终无法避免的薄弱环节存在,只要罗兰或其他势力注意到这一点展开针对性操作,帝国将不可避免遇到极大的麻烦。
那个环节就是人员运输。
公国不是帝国的领土,而且幅员极为辽阔,要在经济高效的前提下实现远距离人员移动只能依靠铁路。集中营之间动辄上千人的转移更离不开铁路网络的维持,一旦铁路发生什么问题,依据铁路时刻表制定的人员移送过程也会发生混乱。
“最严重的情形是罗兰他们突袭从II类营向III类营移送人员的列车,虽说那些人并不知道III类营的实际情形,但他们可以提供关于II类营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证明确实存在‘连集中营犯人都不知道的特殊集中营’。只要顺着铁路网络查找,总会让他们查到蛛丝马迹。”
“那么……整个计划是以III类营会暴露为前提制定的?”
尼德霍格愣了一下。
对这一点,他多少有些预感,可实际从李林嘴里说出来时,还是让他有些受到冲击。
好死不死,偏偏是被那个小鬼……!!
“其实暴露了也没什么,且不说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只会停留在口头谴责,派遣斯洛斯他们过去也是为了在最坏情况下进行全面应急处理所做的布置。但重点其实不在那里。”
声东击西是罗兰惯用的战术,作为可用资源和实力皆不沾上风的一方,制造状况来分散对手的资源和注意力,将原本缜密的网络撕开一道缝隙——这是合理的战术选择,也是弱者唯一的选择。
“战略的基本原则是集中力量,用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去碾压对手。不管是我还是罗兰都会谋求能够实现这样的状态,只要做到这一点,之后战术战役层面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变,都不可能颠覆整体战略态势。相对的,所谓‘以少胜多的奇袭’是我们尽量避免发生的状况,因为那已经不能算是战略,基本上是战术层面的投机或赌博,不可预测的变量过大,风险也高。”
但是状况并不总会按照设想发展,特别是战场,不可预测的变量和意外被放大到了最大限度。罗兰面对的又是李林和帝国,他总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迄今为止的作战中,他从未真正意义上实现所谓的“理想的战略态势”,他总是在打着尽量想要避免的“以少战多的战斗”。
那些战斗很大程度上是情非得已之下被迫而为之的,换言之,他一直处于被动之中。这一次虽然战术层面上依然是居于弱势,但却是少见的主动出击。
“曝光KZ带来的战略收益值得他做到这个地步吗?”
弱势且战略上处于被动的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案例并非没有,只要能看见一丝翻盘的希望,他们也会不吝啬手里的赌本,做出乾坤一掷的决断。
指望着能在强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