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公国也好,帝国也好,似乎都是舞台上的一出喜剧,而他则是那个坐在观众席上面露冷笑的评论家。
这种过于超然的态度,很容易让人产生“这个人到底在想什么”、“他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其它盘算”之类的想法,说的直白点,就是会觉得沃尔格雷沃似乎十分期待公国的动乱和帝国的难堪,这种期待并非源于幸灾乐祸,而是基于某种特殊目的——例如谋反——而产生的。
这绝不是误会或错觉。
在一旁细细品味红茶的杰勒斯就很清楚这一点。
“七宗罪”可以说是七种人性的原罪,也可以说是七种性格的衍生产物。
沃尔格雷沃的原罪的是“傲慢”。
将自己的妄想强加在别人身上,不在乎现实,也不想面对现实,就算强行扭曲常理逻辑也要强加妄想,这就是“傲慢”。
关于“傲慢”的大罪,还有一段更能说明问题的逸闻传说。
创造天地的神身边有一位司掌黎明和启明星的天使之长,他被赋予了仅次于神的权限和力量,渐渐的这位天使不再满足自己被赋予的权限,想要取代神,最终发动了叛乱。叛乱以失败告终,那位天使带着部下堕落到地狱去称王了。
那位曾经司掌拂晓启明的天使堕天时所背负的原罪正是“傲慢”——不敬神明,将妄想加诸他人,扭曲世间常理的大罪。
杰勒斯很清楚这些事,也清楚沃尔格雷沃就像那位背叛神的天使一样,时刻瞄准着自己的创造主的性命。
想要成为神,所以弑神。
想要成为真货,所以要杀了真货。
还真是……惊人的相似呢。
那么,自己又是怎么样呢?
想着这个问题,杰勒斯的嘴角微微踌躇了一下。
杰勒斯是“嫉妒”之罪的具现化。
过度的崇拜和憧憬,连自我都扭曲,甚至想要成为别人来强调“自己更好”、“自己才是真物”——这便是“嫉妒”。
杰勒斯嫉妒着一切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更强烈的嫉妒着自己的造物主。
为什么他是那么完美?
为什么自己是如此不完全?
两个疑问如同蛇一样纠缠着杰勒斯,在没有尽头的憧憬和嫉妒的螺旋中,杰勒斯产生了“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李林”的想法。
只要拥有超过真物的价值,只要击败真物,那么拥有更高价值的伪物才是真物——这便是杰勒斯隐藏在最深处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望。
沃尔格雷沃是无法忍受自己的不完全和屈居于李林之下,杰勒斯则是憧憬着李林的存在形式和难以接受自己现在的状况,尽管出发点略有不同,但想要成为或取代李林这一大目标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照理说他们两人应该联手一起谋划对李林的叛乱,取代自己的造物主才是,然而这两个目的相近的家伙恰恰正是“七宗罪”之中关系最恶劣的。
自视甚高、目的相近所产生的竞争关系、性格上完全合不来——这些算是表面理由,更深层的原因是杰勒斯认为沃尔格雷沃的目标太明显,早已引起李林的注意,和他共谋绝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与其在注定赔本的买卖里投资,不如隔岸观火,时不时在沃尔格雷沃背后拱火,让这个自大的傻瓜跳出去当出头鸟,自己则在他与李林相争时瞄准时机,一举将他们两人消灭,实现自己的夙愿。
这是最具可行性的计划,也是唯一有实现可能的计划。
要想实现这个作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运气,慢慢观察情势发展,控制矛盾对立的程度,同时要尽量让自己不起眼,直到最后一击的时刻到来……
现如今,杰勒斯还是要继续扮演一名忠诚的亲卫队成员,皇帝监视沃尔格雷沃的眼睛。
“命令已经来了。”
杰勒斯以一贯的冷漠语气说到:
“公国军已经通报帝国大使馆,他们将调动军舰剿灭叛乱军人,帝国不必介入公国的内政,你我的首要任务是拦截罗兰。”
“死活不论?”
“死活不论。”
随着沃尔格雷沃一声冷笑,房间内没有了人影,尚有余温的空酒杯落入地面,碎裂了一地。
15.阿芙乐尔(十三)
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混乱之后,政府、军队、民众三方都行动了起来。
作为最直接的责任方,公国海军行动的最快也最直接,在“阿芙乐尔”号开始炮击冬宫二十分钟后,三艘“巴甫洛夫”级巡洋舰迅速升空,兵分三路开始包抄“阿芙乐尔”号。
波波夫海军上将总算做了一件比较正确的事情,他没有命令升空的战舰集火射击“阿芙乐尔”号,要知道这可是圣彼得堡,流弹打中工人群聚区也就罢了,打中政府机构或贵族私宅绝对下场精彩,打中弹药库、造船厂、军官学校之类的要地,陆军和宪兵会在第一时间冲进海军部大楼来天诛国贼。在几乎不能动用火炮射击的情况下,由复数战舰包夹目标,不管是将其驱逐出圣彼得堡空域再用火炮解决,亦或是发动接舷战,以海军步兵登舰镇压叛乱都是适当的做法。
这个计划中还是掺杂了许多政治考量和算计,但在当前环境下,这些都是必要的。
公国政府和军队已经丢尽了颜面,这种时候再扩大损害范围只会让所剩不多的颜面也一并丢光。不扩大损害范围确实应该是最优先的的考虑事项。退一步讲,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上空进行炮战,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必然给地面造成重大伤亡,虽说避免伤及无辜和人道主义灾难并非波波夫一级海军上将的本意,但他的选择客观上达成了这种效果。
察觉到自己正在被包围的“阿芙乐尔”号果断终止了炮击,开始与正在形成包围圈的三艘巡洋舰周旋,不断调整阵位的四艘战舰渐渐远离冬宫,远离圣彼得堡。
炮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事件结束,熊熊大火和隆隆炮声破坏的不只是冬宫建筑群,长久以来盘踞在人们心底的某些禁忌也随着冬宫的炮声被打碎了。
一些心怀不满的民众开始鼓噪上街。想看海军笑话和强化自身权力地位的陆军、宪兵、奥克拉纳都在采取行动,街上负责戒严的士兵一脸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到底要警戒谁。更有一部分野心家筹划着要如何从此次动乱中获得利益,一步登天。
暗流涌动的圣彼得堡街道上,一个人影正在快速前行。
这个人的穿着与市面上的工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一身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