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赛、安丽埃塔、露易斯都是帝国出身,在帝国境内生活的人们嘴里“重新安置”、“劳动使人自由”、“乘上去北方的火车”都是具有特殊含义的隐喻。翻译成谁都懂的话,就是“犯了事情被送去帝国在公国的飞地集中营”。
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集中营,有多少人被送了进去,那些人后来怎么样了。一切都被笼罩在“连提都不能提”的恐惧迷雾之中,谁都不敢去触碰这一禁忌的话题,生怕自己也成为其中一人,搭上前往北方的火车,从此彻底消失。
有这样一层心理障碍在,他们难免对此感到不自在。
三人之中又以露易斯的情形最为严重。
她从未上过那种火车,但她曾目击过一列驶往北方的火车,还有那些人是如何被赶上火车的。
一大群穿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特别行动队制服的士兵和保安警察包围了站台,一辆辆卡车开进火车站,男男女女从卡车上被赶下来。在士兵的呵斥和狼犬的吠叫声中,人们哭喊着被赶上拉牲口用的车厢,每节车厢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后锁住。从被带刺铁丝封住的窗口,一双双手探出来挥动着。一些试图逃走或与士兵抗辩的人被当场打死,尸体直接被扔进车厢里……
不管心理建设多么强大,精神被残酷的战争磨砺的多么强韧,目睹过一次那种残酷的画面后都会留下终身难忘的阴影。露易斯能保持表面上的平静如常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这种时候毒舌吐槽比平常更犀利更多一点,也实属情有可原,毕竟谁都需要有个心灵通风口。
“‘蟑螂战术’?”
挥舞着手里的报告,露易斯说到:
“想出战术的和命名的都是绝品啊。”
“但你必须承认,这是一种有效的战术。”
接过话头的安丽埃塔将讨论方向拉回原来的轨道。
“对我们来讲,这也是一种有高度借鉴意义的战术。”
如今公国各种暴力机构最头疼的,就是以首都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的“蟑螂”了。
所谓“蟑螂”,不是指某种家庭害虫,而是对街头游行示威抗议者和他们使用的新形态战术的代称。他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平时走在大街上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分别,你根本区分不出哪个是“蟑螂”,哪个是“良民”。直到他们突然朝某个公共设施——通常是政府机关单位,有时候警察局和奥克拉纳的分支机构也是目标——投掷汽油弹。或是从怀中取出头巾、面具遮住脸孔,高呼各种反政府和无政府主义口号,煽动人群游行示威或冲击政府机构、商店街、警局军营。此时如果附近有骑警或军队在,在周边高层建筑望风的同伙会迅速通报赶来的部队规模、速度、各部队间距,如果军警人数较少或各部队间距较大,那么“蟑螂”们会煽动民众袭击落单的军警;如果军警人数较多,“蟑螂”们会朝弹压的军警投掷土制燃烧弹,乘着军警上前弹压的混乱设法逃进下水道、小巷子、事先约定好的建筑物里,改头换面后通过城市下水道转移或等待事态平息。那些蹲守在建筑物里的同伙则利用不知从哪里来的摄像器材拍摄“具有感染力的控诉画面”,充当宣传题材,让更多的人倾向甚至是被蛊惑,直接参与到街头暴力当中去。
上面的还只是比较初级的版本,玩到比较高级的甚至将暴力活动数据化了,同时在多个街区制造暴力活动,利用列车时刻表一般精密的高频率暴力活动使得军警无法集中力量。有时候只要一天时间就能让军警疲惫不堪,同时损失惨重。
老实讲,这已经不是什么游行抗议,这根本就是一种“准战争”。
“土制燃烧弹、弹弓、长矛、铁棍、街道上的砖头、投石机……投石机?!真的假的?那玩意儿哪来的?博物馆?”
看着报告书里的附带照片,安丽埃塔用近乎夸张的声音惊叹着。一旁的马赛凑过来看了看,亦不禁摇头叹息。
“注解说是大学生参考历史教科书里的插图做出来的‘防御性工具’……不知道这种东西具体能发挥多少效果,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幕后推动者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没错。”
这种高度组织化的行为,背后必然有帝国在控制。
某种程度上对“革命”的敏感程度更甚于公国的帝国到底在想什么,这一系列行动背后到底有什么目的,弄清楚这些隐藏在迷雾后的真相,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15.阿芙乐尔(六)
发生在城市的大规模骚乱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极度容易失控。
情绪激动的人群挤在一起本来就容易失控,清楚这一点且在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面对人群的军警更容易做出过激反应。这种时候的现场完全就是里里外外浇满汽油,再灌满可燃性气体的火药库,一个电火花就能制造出大爆炸,何况是鸡尾酒燃烧弹。
公国的各种街头抗争正是在激烈的相互作用下快速升级,一路向着越来越血腥的方向发展。
公国军警向来以行事强硬闻名,哥萨克骑兵更是头顶“反革命急先锋”的荣誉称号冲锋在前。可在实际镇压过程中,这些处理街头运动的老手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嗜杀成性。再怎么说,军警中不少人是圣彼得堡的土著,很多时候街上游行的人群里就有街坊领居,下手太重破坏邻里关系,家庭被整个街道孤立不说,严重时还会祸及家人(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国家处理内务的军警家属都有特定的居住区,有些直接在军营里开辟家属区,里面附带教育、娱乐、医疗、购物等设施)。所以圣彼得堡的军警在镇压过程中其实都是很有分寸的,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虚张声势,偶尔会找个把不开眼的家伙拖出来杀鸡儆猴。要说圣彼得堡军警天天手染群众的鲜血,时刻以虐杀无辜群众为乐什么的,多半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再不然就是别有用心,故意渲染恐怖对立气氛来激化事态。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身处在一个时刻变化的世界里,动态变化才是常态。更何况身处各种情绪、算计、突发情况相互冲突的最前沿,谁都不会保证自己不会有任何变化,总能不被情绪绑架,一直理性的处理眼前的问题。
实际上,就算圣彼得堡警察单位和哥萨克骑兵营都是老油条,最开始阶段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