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嘴脸感到麻木了。反正大家都知道该如何解读公国的战报了。
“一个师被打残了?战况真是激烈。拉普兰怎么说?”
“圆满完成任务,成功后撤,伤亡轻微。”
拉普兰也有发表战报,和公国一样语焉不详,很多时候也有注水战果。但比起公国吸满水的海绵,拉普兰的战报相对靠谱,同时也很乏味。
“公国主动进攻,拉普兰被动防御,这完全符合事前分析。不过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应该会变成两军沿着‘曼纳海姆防线’对峙的堑壕战,公国很难再靠堆人命的办法去突破,除非……”
马赛顿了顿,道出了他的想法。
“新的战术,新的兵器,不知道是哪一种,总之公国应该有能够突破筑垒地域的手段。对拉普兰来说,接下来的消耗战应该是他们尽量避免遭遇的状况。可如今拉普兰军的种种行动却似乎有意识的要将局势引导向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会不会是那位‘战场魔术师’又在规划什么了?”
“你觉得会是什么?又一次旋转门?”
“旋转门是以大平原机动为前提的,如果拉普兰境内有和旧查理曼王国一样好的的交通系统,同时手里又有一支可以执行快速机动合围的部队,以及能跟上这支部队的行动,随时提供保障的机动后勤力量。依托‘曼纳海姆防线’实现一次战役级别的旋转门也不是做不到。但拉普兰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所以他只能被动防御,谨慎使用手头不多的兵力?”
安丽埃塔点点头。以少胜多固然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但这并非用兵之道,只是结合多个偶然和必然,加以精心计算和执行后得以实现的奇术。战争说到底,还是数字的比拼。将奇术视为正道,并且加以倚靠,那就真和查理曼王国末期没差了。
“把战事延长,拖延成消耗战,然后引入国际压力迫使公国退兵——这会是那位提督的剧本吗。如果剧本得以实现,公国会因此做出让步吗?还是把战争原本的目的抛到一边,升级成为了维护面子的恶性赌博呢?”
看着手边犹如迷雾般的战报和地图上相互交错的红蓝箭头,马赛轻声嘀咕着。
13.冰风森林(十七)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正如你预料的那样,那位帝国的魔术师是个非常沉得住气的人。在这个矜持和传统已经让位给效率和利益的时代,还有这种沉稳的将领存在,而且还是帝国的将校。真叫人吃惊。”
马卡罗夫海军上将临窗而立,窗外正忙的热火朝天,车水马龙之类的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亚姆立札当前的忙碌。明明已经是初冬,亚姆立札的氛围却如同盛夏一般。
随着公国军越来越深入拉普兰的领土,两国军队开始沿着曼纳海姆防线开始对峙之后,亚姆立札的重要性和忙碌程度便呈直线上升趋势。
这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攻势作战对后勤的要求总是更高,在对手实施焦土作战且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极为恶劣的状态下,任何后勤保障任务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这绝不是夸张。
每一粒粮食,每一发子弹,每一条毛毯都必须从遥远的后方经过好几次转运,当中还可能遇上一系列意外,最终经历千难万险之后到达前线单位手中——这对任何后勤部门都是灾难和地狱。而且随着战事越来越明显的扩大化倾向,这场噩梦必然会愈演愈烈。而这正是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和他的心腹极力避免,帕西法尔所乐见的情形。
“必须说,帕西法尔阁下做得很好。即使在一件我们已经料到的事情上,他仍然能够让我感到出乎意料……我相信其他人也会有这种感觉。”
高尔察克少将今天也紧绷着他的扑克脸,过度严肃的语气给话语的内容染上了一层肃杀之气。
身为一名军人,没有什么事比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走进对手的陷阱却没有任何办法更窝囊了。
马卡洛夫和高尔察克都很清楚,帕西法尔要想让他那支小小的“存在舰队”发挥作用,唯一的可行之道就是反复袭击公国军脆弱的补给线,让公国军机动力量疲于奔命,最终制造出缝隙突袭亚姆立札据点,一口气瘫痪公国军的后勤系统,让公国军因为无法继续战斗进而结束这场战争。
这很合理,易地而处,高尔察克也会干同样的事情。
所以他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故意让护航编队和浮空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抛出一个对方难以抗拒的诱饵。当对手自以为幸运,兴高采烈的扑上去撕咬时,高尔察克率领的机动部队将包围、歼灭这支舰队。
这是最合适的做法。
在破袭战和护航战的攻防中,攻方总是更容易掌握主动,集中兵力针对护航兵力较弱的目标下手。相对的,守方必须处处设防,不但要安排护航船队,还要准备机动巡防兵力,以便在运输船队遭受袭击时能以最快速度前出支援,拖住敌袭击舰队,为其它舰队合围争取时间。
其实守方并不一定只能消极被动防御,更积极主动且对高尔察克少将的胃口的战术选择是存在的。即公国军主动出击,深入拉普兰腹地对其所有空港、浮空船基地实施全面彻底的打击。能把拉普兰的浮空战舰歼灭在地上最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起码也能使敌舰队失去获得休整和补给的据点,使其战斗力大打折扣。
只不过因为政治上的理由,这一选项无法实现。
如果是全面总体战,别说轰炸港口基地,就算是对城市和乡村进行无差别轰炸也没问题。反正只要最终成为胜利者,谁都不会来指责这些小事。可眼下是“有限战争”——仅仅限定于某个区域的局部冲突(公国和拉普兰都没有正式宣战,从法律上讲双方只能算是武力冲突,而非经过正式手续的合法交战者),深入拉普兰腹地进行全面袭击很有可能拉高对抗层级,引发失控的连锁反应。这一点是公国高层乃至绝大多数军方高层都竭力避免的,所以这种更有效的方案绝不可能获得通过。
“敌我双方都清楚,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是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只要保证后勤畅通,战争必然会以我军胜利结束。所以围绕我军补给线的战斗胜败将直接决定战争的走向。但我军的护航能力将随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