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国才一直死抱着并吞拉普兰的想法不放,直到在共同会议期间在几乎整个世界的压力下遭到惨败,这才不得不放弃不切实际的妄想。
诸国看得很明白,除非加大对公国工业化进程的投资,用大量的金钱来扭转公国国内局势,否则公国很难忍住并吞拉普兰的欲望。可没有一个国家——包括最支持公国的阿尔比昂在内——乐意看到这头极北巨熊变得太过强大。不光是因为资金缺口巨大,各国本身也在经历经济转型升级,不可能提供如此庞大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将对新秩序体系下的和平造成严重冲击,必然会导致世界大战提前爆发,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诸国同样也不希望为此直接和公国翻脸,抑或公国内部矛盾总爆发,掀起革命和内战,因为这同样不符合大家的利益。
帝国害怕革命浪潮会塑造出另一个共和国,共和思想会对帝国造成冲击。其他国家则害怕公国就此陷入分裂,变成一堆相互牵制无法关注其它方向(其实就是指对帝国作战)的小国。
基于以上担忧和各自的利益诉求,最终大家还是在《波恩条约》里给公国留下了一条名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窄缝。即通过协议的形式,将拉普兰的市场割让出一部分给公国,既给足了公国面子,也给予了一个公国需要的市场。以此来安抚因受挫而伤心懊恼的公国。
不过就算如此,依然没人指望靠一纸条约和一个不大不小的让步就能约束住欲壑难填的极北巨熊。不管是帝国还是阿尔比昂,私底下都加强了对拉普兰的关注,各种军政人员频繁往来与赫尔辛弗斯、亚尔夫海姆、伦迪纽姆之间,其余小国的外交官和间谍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就连共和国情报人员的身影也不少见。
自古以来,间谍、军人、外交官集中出现之地多为大战将至之地,从各国如此“钟情”拉普兰来看,他们显然不相信公国会老老实实遵守合约,一定会找个机会“大干一场”。
从公国签订《波恩条约》至今的种种迹象来看,各国确实没有多虑。
13.冰风森林(三)
政治家和军人只关注国内和帝国的动向,对拉普兰发生的种种变化既不关心也无概念,即没有和其它国家的干涉部队交战的想法,也没有任何相关准备,自上至下,从元帅到小兵,谁都以无知的态度轻视拉普兰。仿佛那个在过去几百年里阻挡我们西进的国家已经不堪一击,只要轻轻踹上一脚,拉普兰就会像腐朽不堪的木屋一般轰然倒地。而这种小小的胜利,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讲也是必要的。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谴责力主冒险“打一场有限战争”的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是“彻头彻尾的战争贩子”、“蒙骗皇上的佞臣”时,普列维以其一贯对老丘八们的不屑语调说到:“库罗帕特金先生,您对国内情况不了解,所以才能说这种风凉话。现在为了压抑那些暴民们脑子里的造反思想,即使小小的战争胜利,对显示执政者的威信也是必要的。”
——摘自《维特伯爵回忆录》。
毫无疑问,公国正陷于困境之中。由于改革并不彻底,日益富有但政治主张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新兴资产阶级和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冲突不断加剧,人民也因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而不满。不安定的社会状况持续发展下去迟早会变成暴力革命的温床。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用战争来转移危机,即“需要一场小小的胜利,以便制止革命”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也并不乏通过对外战争成功转移国内危机,甚至通过掠夺强化国力,带来繁荣的案例。
但那只是少数。
如同赌博一般,一夜暴富的只是极少数幸运儿,一个幸运儿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失败者的尸骨。可人们从来只盯着幸运儿光彩夺目的背影,很少有人留意到其脚下的累累白骨。
个人如此,国家也不例外。此前查理曼已经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赌国运赌上瘾,收不了手的后果会是什么了。
当然,公国也不是全然不顾风险的笨蛋。哪怕是最激进的扩张政策推动者也要求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注明一旦外国开始有武力介入的迹象,所有行动应立即终止。显然,公国也在尽量避免情势失控引发世界大战。
按照公国的评估,只要不影响拉普兰的中立地位,不全部并吞拉普兰,只是“有争议地区发生冲突”、“边界纠纷”这种不足以影响永久中立地位和国家主权存在的程度,不至于引起其他国家过度反应。再怎么说新秩序并不是一个依靠向高度信赖和凝聚力构成的同盟,而是在帝国武力威慑和所有国家都不希望当前爆发全面战争的共识下促成的微妙平衡。与其说是某种平衡或秩序,还不如说这是相互牵制下的恐怖平衡。
既然是彼此牵制下的产物,那么各方即便是为了维护新秩序框架,想要采取行动也会受到各种掣肘,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做出快速反应。只要公国行动最够迅速,在各方完成协调采取行动之前夺取卡累利阿地峡及汉科半岛,那么强势如帝国也不可能轻易翻脸,为了不扩大局势,很大可能会承认现状。实在不行就给帝国一些在占领区的贸易特权,相信这个足够让贪婪的帝国佬闭嘴了。
“问题的全部核心就在于速度,唯有我军行动足够迅速,在其它国家做出反应之前占领所有目标。之后再展开多边协调,整个计划才有可能成功。而行动迅速的核心——”
“铁路吗?”
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紧盯着地图上如蛛网般交错纵横的铁路线,低沉的声音仿佛男中音歌手,为凝重的空气中注入肃穆的气息。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能不被气氛压倒,迅速思考并忠实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快速应变能力。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正是具备以上两种特质的杰出之士。
“是的,陆军大臣阁下。唯有开战后迅速确保铁路线完整的落入我军手中,我们才能快速度过姐妹河,将源源不断的士兵和物资送到战场上彻底压制对方。”
作为一名积极的进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