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赛听到过这样的话语。
十分平静,近乎于冷酷,感觉不到一丝怒气,也没有迷茫和伤心,反而更加不对劲。就像是踩进了探不到底的沼泽里,一直会沉沦到自我消散为止……
类似艾潘妮的“塞壬”,最起码有上百台聚集在“语言之塔”内,如果有必要,周围的蜉蝣型“军团”还会赶来增援。要在这种环境下向诸国外交代表团展示“阿赖耶识”?
被吓到大概是最好的情况,疯了或者直接挂了可是会弄出外交事件的。
可要是什么都不做,白白浪费一整天时间也是不现实的。
这一天时间是共和国反败为胜的最后机会,如果不能及时展现“阿赖耶识”系统,其后果是不但整个会议回到原来的方向,共和国还要面对诸国的责难和帝国的报复。
事情要是演变成这样,那可真是赔大了。
前进是毁灭性的灾难,后退是万丈深渊,脚下立足的大地时间一到就会崩解。
真是最糟糕也最危险的选择题。
该怎么才能突破这个困局?
马赛啜了口咖啡,蹙紧眉头将浓过头的泥水咽了下去。
这个局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其从根源部分排除了大部分的选项,只留下最坏的三个选项。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这种局面来阻止共和国对诸国代表进行典范转移,同时回避引发外交问题的风险。至于给共和国制造麻烦,事后报复,这些都是计划顺利实现,帝国将局面完全掰回来之后的事情。对这一部分,感觉帝国其实并不十分上心。
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一点,先让帝国顺利推进计划,待会议结束后,向诸国私下进行协调沟通呢?反正共和国的目标是进行典范转移,有没有经过帝国批准,是否通过会议认可并不是重点。
恐怕不行。
技术管控协议针对的目标的确是“已经注册专利的技术”,照理说“阿赖耶识”并不存在于帝国技术专利局里面,理应不会产生冲突。但很难说已经对“阿赖耶识”有所了解的帝国会不会抢先在帝国技术专利局里注册原理构想之类的“纸面技术专利”,之后再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打压共和国。退一步来讲,纵然共和国用这种方式绕开专利管理体系,也会成为之后与帝国之间的定时炸弹,对谋求争取时间壮大国力的共和国来说,这绝不是好消息。此外,在已经达成协议之后再做出绕开协商机制的行为,虽然不违背原则和条例,但也形同公然蔑视国际协议和外交基本原则,也会造成一堆麻烦。
“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把‘军团’和‘阿赖耶识’的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希望诸国体谅这一种选择。可是就算说出来了,那些家伙会接受吗……”
小声嘀咕着,马赛再次举起了咖啡杯。
充斥着亡灵喧嚣的夜晚里,本来就糟糕透顶的配给咖啡比平时更加难以下咽。
12.善与恶的彼岸(十四)
开诚布公是人与人交往的大前提,没有足够的互信,即便交涉谈话可以成立也多为虚与委蛇,最终不是成果有限就是压根不会有成果。
这是普遍原则,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之间的交涉,基本都会以此前提。
除非一开始就将谈判定位为掩护开战的烟雾弹,否则再怎么尔虞我诈,最基本的信任、允许范围内的信息公开都是必要的。不然根本谈不起来。
罗兰还有共和国既不想让外国代表莫名其妙的发疯或死掉,又想要展示“阿赖耶识”的性能,最稳妥的做法似乎应该是将“阿赖耶识”与“军团”之间的关联、风险全部说清楚,获得代表们的谅解后,协商另寻时间、地点进行性能展示。
这听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通过展现技术的优越性、广阔运用前景、可观的回报来进行典范转移——说白了,其实和上门推销差不多。而直言产品的不足和不成熟,正是推销员的大忌。
你自己都信不过的产品让别人当白老鼠?
有这么多的问题,是不是等等再看看?
该不会就是诈骗,想要骗别人砸钱下去吧?
在听到坦诚不足之后,人们最先的反应不是感动,而是以上种种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量。
原本新技术在成熟之前就不见得比旧技术好用,一旦坦诚“阿赖耶识”的弊端,而且还是当前还无法解决的致命弊端,诸国代表难免会产生“这玩意儿根本没法用嘛”的想法。要知道诸国采用“阿赖耶识”最大最可能的动机必然是用于军事用途,作为将来支撑起诸国军事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战场上面对规模庞大的“军团”,别说正面交战,光是远距离听到亡灵之声就能把人弄疯弄死。这种东西换谁都不会感兴趣。
共和国一开始也不感兴趣,甚至一度打算废弃整个计划,但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承受的压力完全不一样吧。”
马赛小声嘀咕着。
时刻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共和国;
有危机感但并不是非常迫切的诸国;
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时,双方的视角、思考方式、结论当然不会一样。
共和国不是不知道“阿赖耶识”的问题,也清楚这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或改善的。但面对天知道什么时候打上门来的帝国军,他们可没有挑三拣四的余裕,所以哪怕明知道在未完善防护措施之前就批量生产、装备、推广“阿赖耶识”系统与草菅人命无异,他们还是硬干下去了。
相对的,诸国固然对帝国抱有敌对意识,时刻防备着帝国。但帝国的入侵对他们而言终究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与其为了一个不成熟的、最终可能半途夭折的项目去得罪帝国。不如暂时退一步,看看共和国能否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帝国对此又有什么反应,之后再决定支持哪一方。
这件事没办法简单的说谁对谁错,共和国有共和国的想法,诸国有诸国的考量,没有哪一边是绝对正确或错误。人们只是根据各自的立场、价值观、身处环境去做出选择而已。
共和国不可能也做不到去强行扭转那些代表的想法,先不说可行性和潜在的麻烦,这种行为本身就与“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决定”的基本理念相抵触,不管最后是否成功,选择这一做法的瞬间便是共和国自我否定的开始。
“这种事情果然是帝国那边比较轻松啊。”
皱着眉头,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