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6 章(1 / 1)

一切决断皆是诸公的自由。唯有一点,在下必须说明清楚,请在做出决断之前,扪心自问‘下一次我们还能向民众索取什么呢?’”

这一次再也没人能忍耐下去了,各国语言的指责和粗话如洪水般扑来,最激动的如戈尔恰科夫伯爵,差一点就把白手套丢出去要和罗兰决斗,只是碍于贵族的矜持和其它一些原因,攥紧白手套的拳头始终只是高举在半空。

一直到皇帝轻敲桌面,闹哄哄的小剧场才算暂时歇了下来,一群贵人们气鼓鼓的坐回位置上,闪烁着光芒的小眼睛不时在罗兰与皇帝之间来回游移。

“汝可理解自己发言的含义?汝认为恐吓、威胁会对此处任何一人有效?当今诸国上层可有此等人物?”

“我并非恐吓,亦非威胁,只是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事实并非仅有汝口中的一个而已。”

皇帝的手指不急不慢,他的语气同样平静舒缓,但其中蕴含的无形力量是谁都不得不正视的。

“民众有民众的利益诉求,政府也有政府的优先顺位。汝为民众发声,此合情合理,但以此胁迫国际会议,亦是不争的事实。”

照道理说,李林完全可以利用罗兰刚才的发言,将其定义为“恐怖主义活动”,再怎么说“胁迫”都是很严重的罪名,“自由军团”身上的“恐怖组织”标签也还没撕掉,李林非要这么干的话,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即便如此,李林依然非常谨慎。

这里不是大学辩论会,也不是帝国议会,在座的都是诸国要人,还都是老练的外交官和国家决策参与制定者。换言之,这里每一个都是老狐狸。别看他们一个个好像因为罗兰的发言而义愤填膺,实际上这些人微妙的眼神却已经透露出了足够的信息。这种时候要是得意忘形,在错误的议题上咄咄逼人,最终只怕会陷入意料之外的困局中。

“汝是想以多数正义来决定一切么?以谁的声音大,谁的支持者多,而非谁的见解更正确合理来决定么?这真的是广大民众的声音么?”

皇帝的还击分量十足。

对于公共秩序和国家利益,寄希望于所有人的美德未免过于天真。纵观历史,只有极少数人能始终如一地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一个合格政治家必须考虑人类天性的无情现实,当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互冲突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必然是妥协。如果诸国确实不愿意接受,包括帝国民众在内的大多数基层也对此持坚定反对立场,即便是李林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和妥协。

但李林很清楚,所谓民意是什么东西,民众的真实心态是什么。

或许罗兰的意见确实能被有识之士接受,可那只是广大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人对他的论调其实抱有本能的警觉和冷漠,他们宁可相信一成不变也不贸然涉足未知。只想着追求眼前看得到的、确定的、小小的幸福,绝不愿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思考那些与自己太过遥远的所谓“未来”。

指望可爱的民众能挺身而出?不遗余力的支持他?如果罗兰真这么想,只能说他太天真了。

更不要说,就算开放让一般人讨论,他们也不会讨论出什么好结果。

“民众的声音是很重要,但他们不是专业人士,让多数但见识有限的凡人来拖少数天才的后腿,最终只会酿成更大的悲剧和混乱。无法承认这一点,看不清现实的你,终究只是个会耍小聪明的小孩子罢了。”

12.善与恶的彼岸(七)

绝大多数情况下,辩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要是打嘴炮能解决问题,也就不会有战争和犯罪了,军队和警察也没必要存在了。

任何言语争论到最后都会陷入辩无可辩的局面,双方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彼此依旧无法说服对方。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基本都是因为彼此根本不愿意被说服。即便是睿智的智者也常常会干这样的事情——没错,我知道你讲的都有道理,我知道你说的很可能都是对的,但我就是不满意XXXX,所以我坚决不同意!

这里的XXXX,可以是“你的态度”,也可以是“被迫妥协”,还可以是智慧生物所有能想到的理由,甚至干脆没有理由。总之不接受就是不接受。

李林和罗兰这样的的人同样难逃这一规律。

或者说,正因为是他们,才不可避免的陷入这一状况之中。

他们都是理性派,都有着杰出的智慧和敏锐的思辨能力,目光长远更是常人所不及。即便此刻气氛激烈,说出来的话依然条理清晰,思维敏捷,且每一句话都是无可辩驳的正论。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双方都是正论,怎么会僵持不下?

正因为他们是基于两种背道而驰的正确所衍生出的理论和观点,所以他们必然冲突、僵持。

从根源来讲,李林和罗兰的目标都是“追求或实现更好的世界”,双方在这一点上么有任何分歧。但什么是是更好的世界,应该侧重何处,双方的意见完全对立。

国家整体利益和国民个人权力的保障,到底哪一边更优先?

这个让人困扰的问题正是双方争执的核心。

崇尚秩序和强势领导的帝国及诸国主张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让步和服从。而多少带有理想化色彩的罗兰和共和国主张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个人在服从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时,也应享有基本的权力。

双方的论点都有其合理性,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想被对方说服。一时间,辩论似乎有越来越朝无聊化、扯皮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真的这样发展下去,无疑对帝国有利。

将会谈无意义的责任全数推给罗兰,然后排除罗兰的干扰,强行通过协议——没什么意外的话,这样的戏码很快就会上演。但就在李林动作之前,罗兰抢先出招了。

“如果各位要固执己见的话,谁也阻止不了。”

他挺直了脊背,用介于失望和冷漠的声音说到:

“但我这里还要做最后的努力,恳请诸位暂停会议一日,冷静考虑后再决定是要签字还是做出改变。仅仅只是一日的思考,不会影响各位的名誉,若真的是值得诸位坚持的决断,不管是一日还是千日,最终结果是不会变的。”

——果然来这招吗?

将与会者们各种细小的变化收纳在视野的一隅,一直挂在脸上的商业用微笑从李林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