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可战胜”这个绝对的定律,这就和太阳东升西落,黑夜之后必然是白天一般,是人力无法改变的真理。
在这道注定不可能跨越的高墙面前,理想、革命、变革、抗争——这些热血又美丽的词汇注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且一事无成。
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就算生活在希望枯竭、只剩下不幸的世界,那只是希望稀少,算不上真正的绝望。
可如果连脚下立足的世界也与自己为敌……应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能战胜伫立的脚下吧。
皇帝是天灾,是神明的使者,是世界的化身,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方法,没有人可以战胜皇帝。无论是谁都领悟到抵抗是没有意义的。
——不管做多少努力,不管怎么有骨气,不管付出多少,最后都会有名为皇帝的“终点”在等着。跨不过去也绕不开,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这种革命到底有什么意义?!!你知不知道,你们描述的理想和希望,只会让更多人送命?!!!
仿佛要将胸中郁积的愤怒全数发泄出来一般,男孩大吼着。
呼应他的怒吼,一缕似血红光对准船体喷发。
一如之前的流体金属,这一击瞄准的依然是船体核心动力区,且比之前更快,更有力。
真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霹雳般的咆哮,降下致命一击。
可是——
——别给我撒娇了。
冷彻的话语沿着红光反馈过来,马赛的视线一阵动摇。
那不是“夜莺”的声音。
光芒的洪流自地面迸发,分毫无差的命中红色长剑。
一如之前,粒子束未能将其破坏,但剧烈的能量冲击破坏了去势,使得冲击力衰减。利用爪状锚从弦侧垂下的“夜莺”挡在破洞前方,张开双手试图抓住迟缓下来的长剑。
赶在被“夜莺”抓住之前,“剑”自行分裂了。
直到此时,“夜莺”与船员们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剑。
那是用几十片三角形、四边形发光体像玩七巧板一样拼接组合成剑的形状后,进行挥舞攻击。
——那是……脑量子波感应框架?
曾数次目击过“独角兽”变化形态的“夜莺”一眼就认出了那些几何体的真面目,面对这些没有任何外接动力或术式辅助,自由在天空飞行组合的小东西,女孩不禁发出了惊叹。
这正是“沙拉曼达II”压箱底的王牌——感应单元。
作为各种感应兵器的发源地,帝国在感应兵器上一直有着独到的超前见解。除了感应炮、反射组件之外,在早期开发过程中,他们也试图将感应兵器与脑量子波感应框架结合起来,提升运用效率的同时,也试图拓宽运用方式。
在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尚未定型时期,在后来成为主流的机体框架式结构外,还存在着将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完全外置,充当感应式伴随攻击机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结果便是“感应单元”。
作为具有探索性质的感应兵器,“感应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以匹敌盾牌的坚固性取代粒子炮。具体使用方式是利用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在与“特殊人群搭乘员”发生共振时硬度会大幅提升的特性,各单元组件在发光的同时可自由分离合体改变配置形状,即可为矛亦可为盾,一切全凭使用者的想象,根据使用者的想法能够展现出近乎无限的利用方式。
正因为有着这种特性和巨大的威力,搭载这款王牌武器的“沙拉曼达II”得以将外形设计的十分简练,将几乎所有的重量都用在提升机动力上。搭载“感应单元”的“沙拉曼达II”如果与重火力的同系列机协同使用,其在战场上的效应远远超过单纯的叠加,其威力是呈几何系数级的提升。像“亚德利安”号这样的小船三两下就收拾干净,这会儿可能都会到基地进行整备了。
不知为何,帝国只派出了“沙拉曼达II”,却没有派出任何协同辅助的机体。也不知道他们是对自己的秘密武器抱有极高的信心,还是另有什么隐情。
不过眼下这些都不是重点,对“夜莺”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将这台怪物机体放倒。
6.彩虹之上(十四)
要放倒“沙拉曼达II”,谈何容易。
纵然状态并非绝佳,也没有最能让展现价值的团队配置,全部底牌也尽数暴露。“沙拉曼达II”对于“亚德利安”号的乘员而言,依然是个令他们望而生畏的对手——缺少王牌能对其一击制胜的那种。
运用方式和原理不明的感应武器;
“沙拉曼达II”自身的高机动性;
不跨越这两道障碍,就没办法继续前进。
“万幸的是,那架机体现在也处于非常微妙的境地。”
仰躺在地面上凝视天空的法芙娜吐出傲然的话语,原本便格外威猛的笑容在大片鲜血的衬托下更显狰狞。
“我们急,他们比我们更急。”
所谓的他们,指的是马赛和人工智能。
受“阿赖耶识”系统和红色磷光相互干涉的影响,法芙娜也能感受到敌机内部的一些情况。
从“沙拉曼达II”内部发出的声音有两个。马赛平静而阴郁的声音,以及单调的机械运作音——不用说,后者是机体的人工智能核心,也是真正掌握机体控制主导权的那一边。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双核心配置,恐怕是“军团”当前配置的人工智能无法满足未来的战争需求,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帝国打造了搭乘活人的无人机,通过观察、分析人脑在战斗中的运作模式,优化之后编写出足以充当指挥官的人工智能,带领亡灵大军征服整个世界。
原本搭乘员应该以半昏睡状态进入机体,一同投入战场。如此一来既可以降低机动过载对搭乘员的伤害,又避免对作战来说不必要的情绪、思考也被记录下来,甚至对机体的控制造成干扰。
如今马赛却是以极度清醒的状态搭乘的。
不知道他们是用了药物还是什么术式,最大限度的抑制了马赛情绪波动,从而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完美协同。可人类终究不是一切以合理性与正确性为唯一判断基准的机器。在与“夜莺”的意识同步共鸣之后,马赛的精神状态明显出现动摇。接触时间越长,动摇就越强烈,最后甚至可能影响机体运作和执行指令。与此同时,“亚德利安”号距离会场已经仅剩下20多分钟的航程,最多十分钟后,飞行船就会进入人口密集区域,到那时一切都会曝光。清楚后果及影响的人工智能一定会竭力避免这种事态。
双方都对事态感到焦虑,急于结束战斗,接下来的一击,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