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3 章(1 / 1)

搂住爱子尸骸的母亲。

现在。

你的恋人已经死了哦。

脑海里一个冷彻的声音发出斩钉截铁的结论。

那是罗兰自己还是昔日那位悲恸的母亲呢?

(不会的。)

——密涅瓦已经死了,这是现实,你必须面对!你现在做什么都来不及!没有任何意义!

(那是幻影,是假货,真的密涅瓦——)

——你还要自我欺骗到什么时候?密涅瓦死了,被你亲手杀死了!

(不、不是这样!)

——事到如今是或不是,真或假还有何意义?即便这一次没有发生这件事,下一次呢?你只是区区一介人类,微不足道的弱小人类,既非先知亦不万能。当你决定要拯救某些人的时候,注定就会失去另一些人,不是吗?

(够了……!)

看看你做的事情吧。嘴上说着要守护人们的尊严和幸福,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就连最心爱的女孩都保护不了!什么博爱,什么自由,什么尊严,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你连挚爱都失去了!

(闭嘴!!)

——陌生人的性命有那么重要吗?你不惜让密涅瓦,让那些女孩暴露在死亡危机下,也要保护那些素未谋面、不知道你为他们付出、更不见得会对你感恩戴德的陌生人?此时此刻,世上也有人因为战争、饥荒、疾病、纷争、犯罪、寿终正寝而死去,你要一一干涉拯救吗?你能吗?还是说因为与你无关,不在你视野之内,所以就无所谓?你根本只是对自己眼前的——

“我叫你们滚开!!”

罗兰挥剑狂吼,怒不可遏的激情化作咆哮和力量狂奔,银色闪光划开虚空,纠缠不清的幻影发出沉闷的声响,痉挛着倒下了。

“……?”

讶异的声音再次从少年嘴边溢出。

密涅瓦颓倒在他脚下。

亡灵幻影们变成了密涅瓦,深可见骨的伤口从右胸拉至左肩,血泡不断从伤口和密涅瓦口中溢出,错愕的面孔一点点失去生气转为死灰色。

“这……这……”

罗兰茫然的面孔转向前方,出现在他面前的,是正在逐渐崩解的影子。

没错,那个密涅瓦是虚构的幻影。

那么,现在这个呢?

手上还残留着切肉断骨的手感,这份黏在手上挥之不去的质感也是幻觉吗?

颓倒在脚下的密涅瓦……这一次也是假的吗?

恶寒侵袭着罗兰僵硬的身体,他摇摇晃晃地走向已经停止痉挛的密涅瓦,全身战栗不止。

他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切只是噩梦,只要再次睁开眼睛,密涅瓦就会朝他露出笑容,那道可怕的伤口会从未存在,一切错误能就此一笔勾销。

然而。

“没用的。”

像是斯洛斯,像是自己,又像是记忆中某个人的声音嘲笑着罗兰。

20.骰子已经投下!(十五)

——时间啊,停止吧,你是如此美丽。

歌德大作《浮士德》中,浮士德博士与魔鬼靡菲斯特打赌,靡费斯特会满足浮士德的所有要求,只要浮士德停止追求,喊出“停止吧”,他的灵魂便会属于靡菲斯特。在最后一刻,那位博士也确实如魔鬼所愿喊出了上面那句话,魔鬼如愿赢得了赌局。至于之后的结局是大团圆还是BADEND,这些都不重要。重点是魔鬼赢了赌局。

这是必然的结果。

人类的欲望深不见底、无穷无尽,就算给100个、1000个愿望都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误。以人类这个种族来说,其欲望确实是永无止尽。但具体到寿命有限的单一个体,那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穷奢极欲也罢,探耽求究也罢,作为个体在达成全知全能(无论真假)的那一刻,其寻求进步、继续前进的动力就已经消失了。等到最初的全能感和成就感冷却,之后剩下的只有与时间一并增长的空虚和无趣,还有对一切的倦怠。等到连对自身存在都感到倦怠厌烦的阶段,屈从于魔鬼的诱惑,喊出“停止吧”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虚无就是如此强大的存在,作为虚无主义的代表,戏谑的否定精灵靡菲斯特一开始就不可能会输。

斯洛斯设置的陷阱也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他将内容从“满足欲望”换成了“无限痛苦”,以类似斯坦福实验的高压环境来逼迫引诱罗兰堕落,本质上还是虚无主义的那一套。

一切都毫无意义;

万物最终会回归虚无;

与其毫无意义的挣扎,不如屈服于现实;

——基本上就是这一类概念的集合体,其目的就是让目标被绝望所囚禁,将放弃当成领悟。

简单、粗暴、切实有效。

不光是理论层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斯洛斯也确实成功地一步步将罗兰逼入墙角。

所以,斯洛斯的胜利是否已经可以确定?

肯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否定、肯定。

复数回答在精神领域回响,混沌胶着的思辨争执描绘出不确定的未来图形,在李林诸多分析决策过程中,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诚然,斯洛斯占据优势,并且正在有效扩大优势,不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一口气奠定胜局。解决掉罗兰之后,剩下的事情就轻松了。可以说在事前被套上紧箍咒的前提下还能做到这种地步,大概也就只有斯洛斯了。

问题是,精神世界是个比现实世界更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地方,任何一点意外都会被放大到极限。尽管斯洛斯用限定范围和人数的方式来尽可能降低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但出现变故的概率终究不是零。直到最终分出胜负为止,谁也不能轻下断言。

另一个比意外更具风险性的问题是,进入精神世界与他人的思考、情感同步会给自身也造成影响。

如果把不同个体之间的精神架构比作是不同色调、光谱的纸张,与他人精神同步,等于是让别人的颜色、光谱沾染到自己的纸张上。进入热情似火之人的心灵,自己的心灵也会热血沸腾;进入到心理阴暗之人的思绪当中,自己的思考也会变得扭曲起来;要是和什么变态杀人魔、反社会份子同步,精神又不够坚韧,闹不好连自我都会失去,从人格层面直接变成罪犯暴徒。

更不要提同步过深的话,很有可能两个人的精神会一起崩溃。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与别人的精神同步,也意味着自己要承担与对手同等的风险。

李林很清楚这些风险,所以他很少进入别人的内心。但他从未将其中的风险告诉过罗兰或七宗罪。

对他来说,两边都只是实验用的白老鼠,只要最终能出结果,哪边输掉都无所谓。

所以——

——提案,继续保持不介入下的观察。

肯定、肯定、肯定、肯定、否定、肯定、肯定。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