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2 章(1 / 1)

路边,或是起来暴动吗?!”

“不是还能加印吗?”

“要加印多少才够?不,要在钞票上印多大的数字才够?亿吗?兆(壹万亿)吗?京(壹亿兆)吗?您是要国民推着整整一辆手推车的钞票去买面包吗?”

“可是因为之前的战争,我国也已经疲惫不堪!哪来的余力把战争继续下去?!再说诸国的立场,有可能接受比这更现实、更有把握的议和条件吗?”

“……再赢一次。”

罗兰因为这句无比愚蠢的话停止了思考,茫然反问到:

“你说什么?”

“只要再赢一次,让其他国家意识到我国强大的军力,我国的优势是他们难以动摇的。他们就会放弃现在苛刻的要求,给予更加宽大的妥协提案吧?”

“目前敌军防线已经被撬开,只要冲过莱茵河,就是他们工业心脏地带,只要夺取那里。就算阿尔比昂和罗斯联合公国拒绝妥协,我们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没错,只要不断胜利下去,王国就还有希望!!”

——这些家伙在说什么啊。

随着官员们越来越热烈的发言,一股针刺般的恶寒从脚底窜了上来,罗兰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

眼前身着考究服饰的,似乎不是文质彬彬的政府官员,而是一群在赌场里连续呆了几天几夜的赌徒,又像是一群饿极了的狼。

不。

这不是像。

服用了太多名为“胜利”的麻醉剂和兴奋剂,这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出现了成瘾症状,在把“胜利”当成万灵丹的现在,恐怕查理曼举国已经没几个人能够正常理性思考了。他们已经难以看清现实,只想着要更多的胜利,似乎这样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略显讽刺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无视呆坐的罗兰,所有文官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到:

“为了王国、王室和全体国民的未来,我们真挚的恳请圣少女阁下再一次引领我们走向胜利。”

罗兰的嘴角抽搐了几下,拧成一团的唇线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

17.十字路口(三)

“很多事情乍一看让人感到太过突然、匪夷所思,但如果仔细追寻脉络,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必然性。人体的癌变是如此,国家的病变同样如此。”

放下报告书,亚尔夫海姆独裁官在末尾签字后递给了亲卫队队长。

查理曼任何重要会议在亚尔夫海姆都有一份会议纪要,决定国家大政方向的会议更是不会缺席。罗兰在军政协调会议上的遭遇在会议结束一小时后就摆在了独裁官的办公桌上。

李林对查理曼人的反应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指望赌红了眼的人收手本来就不现实。不论那些曾经和罗兰及密涅瓦一起想要阻止战争扩大化的政府官员多么理智,可他们终究不可能做到“纯粹理性”。这些曾经高呼和平之人既无法忽略已经付出的成千上万生命和无数物资,又畏惧汹涌的民意,即使明知道继续打下去将是凶多吉少的局面,依然抱着一丝侥幸,硬着头皮死撑。期待屡屡创造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圣少女能将幻想中的反败为胜的决定性会战化为现实。

应当说会变成这样的局面,一再给查理曼带来胜利,使整个国家出现依赖症状的罗兰自己也有一定责任。但如果说没有那些振奋人心的胜利,查理曼就会头脑冷静下来,接受停战议和,只怕也是过于乐观的预测。

只要“财政问题”这个断头台存在,查理曼就绝不可能停下来。

“可根据目前为止的数据来看,即便停战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财政困难,却也还没到政府马上就会破产的地步。滥印钞票带来的通货膨胀或许是很麻烦,可停战后各国的援助和海外商品流入的话,抑制物价也不是做不到啊。”

尼德霍格实在无法理解查理曼人的思维,为了回避日后的困难,主动为自己制造一个更大的困难甚至是绝境?这和为了躲避饿狼,主动跳进狮子嘴里有什么区别。

“恰恰相反。”

鲜血般的红色眸子微微眯细,独裁官展露出典雅的微笑。

“就是因为不会立即破产才让他们感到恐惧。”

国家是身体的话,经济是血液与骨骼,军队为肌肉,政府则是大脑和心脏。查理曼如今所有的血液(经济)都在供养肌肉(军队),大脑和心脏已经疲惫不堪,细胞(国民)也已经到了极限。然而此时停战,一直在扭曲状态(战时体制)下大量服用兴奋剂(军需订单)的内脏必然会出现问题,必须通过输血(外国经济援助)和戒断兴奋剂来调整体质以适应新环境(产业转型)。

道理大致便是如此,可正如求医需要耗费诊疗金和药费,产业升级转型也是要需要注入大笔资金的。以查理曼当前的状况,去哪里弄这么一大笔钱呢?

选择有两个。

第一,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将一切物质需求降低到人类生存的最低标准,一边等待时机,一边完成国家复兴。但这个选择有两个问题,首先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即诸国对查理曼保持友好态度,持续提供支援,且没有什么突发的冲突来打断整个过程。其次需要查理曼各阶层具有极大的战略定力和忍耐力,能够撑过以十年为单位的恢复期。可以当前查理曼人个个脑袋冒烟,像患了痨病似得咳着喊着要“胜利、胜利!给我们更多胜利”的状态,根本无法期待。

第二,就是出售资产换取资金了。

查理曼大可以向伟大的钢铁慈父学习,将国内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搜刮一空,以不惜饿死百万人的决意从别国换取资金和技术来完成本国的工业化。不过先不说查理曼当局是否有这种大无畏的魄力,能不能赶上别国发生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好事。在他们成功获得资金和技术,投入到产业转型之前,全国上下恐怕已经没多少有力气开动机器和种地的工人了。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大批前军人和饥饿暴民高唱《莱茵军团战歌》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饥饿永远是反抗的主要原因。

“最简单好卖的,当然是殖民地。渴望拓展海洋利益的阿尔比昂、热衷寻找暖水港的罗斯联合公国都会对这笔生意感兴趣。其次就是开放市场和优惠政策,也就是放弃关税壁垒,对我国之外的诸国商品开放市场。这样不但获得了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