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1 章(1 / 1)

应该将部队收缩,抑制“失血”的同时,缓和与诸国的关系。利用外交折冲和地缘战略遏制亚尔夫海姆。不过这些艰深的东西,对战术精明、战略低能的陆军总参谋部来说完全是不知所云的胡说八道,他们的脑子里除了军事解决之外不存在其他选项。更何况此时国内民族主义和民粹思潮风头正健,处于亢奋状态下的民众绝不会接受国家看上去还可以继续战斗时,作出任何对敌国的退让。等到前线传来惨败的消息,大批的伤兵与骨灰盒运送到后方,人们才会想起和平的重要性。可要拖到那时候再着手布局。就实在太迟了。

自己的思考方式正越来越接近原先最厌恶的那种大人——回过神察觉到这一点时,罗兰可谓五味陈杂。面露苦笑之余忍不住庆幸李林不在这里,否则说不定他会摆出招牌姿势——搭在一起的手掌平放鼻翼下,阴影恰好遮住冷笑,接着用一本正经的语气说着“这就是成年人的特权”……

将思绪从那个闹不清到底是正经还是不正经的家伙身上收回,罗兰再次直面总参谋部的活化石们。

总参谋部并没有将真实作战意图和规划告知密涅瓦,但罗兰还是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了大概——以“神鹰之城”为诱饵,吸引敌预备力量进入阵地,用坑道爆破将敌有生力量全数加以歼灭,之后由步兵巩固缺口,浮空要塞、空中舰队和地面骑兵组成的机动集群快速向亚尔夫海姆推进。

如果说总参谋长沃邦元帅是赛马场上的赌徒,那么他寄予厚望的,是坑道爆破、步兵突破巩固缺口、机动部队跟进扩大战果——这三批赛马。作为机动突破战来说,这其实算是中规中矩的标准战术,只是把突击前的炮火准备换成了坑道爆破,机械化空地协同作战换成浮空舰队掩护协同骑兵推进。如果对面是阿尔比昂和罗斯联合公国,成功的可能性倒是相当大。面对全盘掌握战场信息、拥有制空权和重火力优势的防卫军,这就不过是纯粹的送人头罢了。哪怕输红眼的查理曼把“神鹰之城”整个砸上去自爆,最核心战力未曾受损的亚尔夫海姆依然可以从容维持战线,继续推进他们的战争计划。

正当罗兰一脑门子官司之际,老奸巨猾的陆军大臣开了口。

“到此为止吧。”

卢瓦侯爵以右手食指轻按太阳穴,用无可挑剔的礼仪说出像是调停双边的话语。

“圣少女的意见确实新颖,你的意见我们也明白了。至于你和王女殿下所担心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值得参考的部分。但现在唯有尽快解决叛乱军才是最为急迫的课题。就算想展开所谓的和谈,国民们也无法接受。大踏步后撤是不可能的,只会让敌人得寸进尺。让诸国小看我们。”

(之所以会进退不得,不正是因为你们任意妄为吗?!)

勉强咽下愤怒的咆哮,罗兰继续以扼杀感情的冷静语调诘难到:

“陆军大臣阁下,以我军目前的损耗速度,是难以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攻势的。”

和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铁路在加快部队机动,让后勤工作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协调的难度,如果加上武器装备技术进步和对手干扰这两个客观因素,问题还会进一步被放大。当查理曼王家陆军向前线集结的时候。“七日战争”中曾经困扰防卫军机动部队,一度险些导致整个作战胎死腹中的难题,现在缠上了查理曼人。

物资过快集中、货运列车和兵员运送列车争抢铁道,物资堆在仓库和车厢里无法转运,士兵在车站里饿着肚子苦等上车,千辛万苦送到前线的炮弹和使用中的大炮不匹配……加上空洗的干扰,整个前线就像一个沸腾的大锅,屋里冒着泡变焦的,是混乱、抱怨和各种形式的咒骂。

16.要塞VS要塞(九)

查理曼王家陆军上层或许有点疯,思维还有点僵化,有时候还表现出各种脑残,但他们绝不傻。特别是吃了几次大亏、交了大把学费后,他们对后勤补给重要性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加上国民支持战争的热情高涨,王家陆军借机大量招募劳工,试图利用热情又廉价的劳工大军整合并拓展手中的铁路系统,充分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彻底杜绝再出现瓜达卡纳尔战役那样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

王家陆军的想法是美好的,他们投入行动中的热情和努力也令人动容,但努力的结果……实在让人无语。

铁路系统的运营从来都是高度精密计算的结果,仅仅靠热情和努力,有时非但无法发挥正面作用,反而会成为混乱的催化剂。

以物资集散地之一圣米耶勒为例,该城市可利用铁路和默兹河水道转运物资,这座便利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拥有大批设施良好的库房。理论上来说,此地足以协助维持一个军团的运作。开战后也确实有大量物资运抵该城,然而现实却是40公里外的前线供应吃紧,后方补给却上不去。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除了防卫军空军夜以继日的轰炸之外,最大原因是物资集中过快,根本无法分配发送。

汇拢过来的物资实在是太多太快了。铁路部门接到的指令是:“赶紧把东西都送到圣米耶勒去!动作快!这可是战争时期!”而圣米耶勒的反应则是:“天呐,你们到底想闹哪样?这么多东西让我往哪搁?!”过度涌入的物资和列车使得物流几近瘫痪,大批物资白白堆在库房里积灰尘,前线则在苦等救急甚至是救命的物资。

另一个问题更为致命。尽管铁路里程确实实现了增长,车厢面积和机车功率都得到了提升,但这些进步并没有减轻战时运输的负担。相反,随着军事技术和军事组织的变革,铁路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甚至还被甩在了后面。

过去使用前膛遂发枪的士兵,一天最多打掉20发子弹。换装新式后装线膛步枪和齐射炮后,枪支的发射程序更加简便,射击频率也更高,日均耗弹量迅速上涨到一天56发。火炮的问题更加严重,不但炮弹消耗速度加快,体积和重量也更甚以往。这便需要更多的牲畜拉拽,马的食量约十倍于人,军马更是必须用精饲料饲养,它们的饲料需求可是一个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