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
能担任此重要职责的第一顺位人选,正是密涅瓦。
“我们需要的是安全保障,只要可以确保安全,驻军、领土之类的问题都可以谈。反过来,战后的查理曼也是一样,需要的不是整军再战,而是休养生息。如果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这一点,贵我双方都将获得实质上的好处。”
李林依旧目不转睛的凝视前方。
就算战争结束了,国与国的竞争依旧会继续,重新洗牌之后,新一轮竞争将会开始。届时精灵、人类、兽人三大阵营的鼎足之势形成,能从侧面牵制亚尔夫海姆的查理曼必定会成为各方争取的对象。直面查理曼的亚尔夫海姆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那么就只能用武力来彻底断绝这个威胁。对等的,经过大战放血的查理曼没有余力去参与国际博弈,还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亚尔夫海姆开出的条件固然苛刻,也比割地赔款,甚至吞掉整个查理曼来得强。
不如说,李林开出的条件是对查理曼最有利的。
现在查理曼可是以一国之力于整个世界为敌,战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旦战败,很可能被分割肢解——念念不忘“南方温暖的深水港”的毛熊们显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机会。老对头阿尔比昂也一定会让查理曼付出代价,卡斯蒂利亚弱是弱了一点,大概没机会扩大版图,但他们一定会乐见查理曼被分割,出了胸中一口恶气之余,北方的安全威胁也算是解除了……仔细一想,查理曼是眼看着要完的节奏啊。
相比之下,李林的提议已经是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聆听着会让人把推演当成真实的魔性声音,放在膝盖上的拳头微微颤抖,想要说什么,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是自己还未能理解对方的意图吗?不是的。比起提案本身,诉说提案的声音更叫密涅瓦感到恐惧,甚至心寒。这股仿佛并不存在于人世,过于超然的语调究竟是——
“我们无意介入贵国的内政,也理解王族不愿外人插手王位之争的心情。不过我们希望尘埃落定之后,未来的查理曼是对我们友好的,担任领导者之人是一位能审时度势,能充分理解我方的贤明之人。如果是殿下担任主君,那就再好不过,退一步,如果殿下出任摄政的话,我们也愿意接受。”
毫无窒碍的说完,几近空虚的瞳孔微微转动,映出勉强保持坐姿的少女。
他一点也不担心密涅瓦是否会接受,她太年轻,经验不足,容易冲动,还远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如果是黎塞留的话,他一定会注意到阿尔比昂喜欢搞大陆平衡的搅屎棍传统,还有诸国对罗斯联合公国扩张的担忧,对精灵阵营崛起的潜在恐惧,充分利用以上要素来诱导战后国际会议的方向。运气好的话还能使之成为另一个维也纳会议,创造战败国跻身战后大国、打造国际秩序的经典案例。
但密涅瓦只是一个16岁少女,她所接受的教育和思维方式告诉她,在当前的环境下,接受对方的提案是仅有的、符合逻辑的选择。只是暂时还不能接受这个结论,没有其他理由,单纯只是感情上无法接受罢了。
感情总是一个相当复杂又毫无效率的问题。有些时候,轻微得不值一提;有些时候又会变得非常重要,以至于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可无论怎么挣扎反抗,到最后每个人都只能面对现实。
这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未完待续。。)
3.纵使天堂陨落(十五)
“原来如此。”
一直保持安静的罗兰开口,眯起的眼睛再度看着李林。
“要是占领整个查理曼,可能会引起其他阵营的激烈反应,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一边要镇压占领区的反抗运动,同时和其它国家作战。但如果只是解除查理曼的武装,确保今后不会卷入与他国的纷争,各方就都能接受。不,是不得不接受,经历过惨烈的战争后,民众和国家都已经疲惫了,没有人会拒绝这种‘根绝纷争的提案。政治家们不能悖逆这股思潮,也提不出反驳论据或者替代方案,最终大家都会同意。”
“诚然。”
淡然回应到,李林的目光转移到罗兰身上,沉静的目光仿佛在催促罗兰说出自己的选择。
深吸一口气,少年以坚决的语调继续说着。
“最重要的是,谁也不能违反‘神意代行者创设的法律,无论是否愿意,谁都无法修改或者拒绝‘神所设定的律法。”
卢梭在关于立法者和宪法的关系描述中有一段精准的发言。
——这种超乎俗人们能力之外的崇高的道理,也就是立法者所以要∴≦,把自己的决定托之于神道设教的道理。为的是好让神圣的权威来约束那些为人类的深思熟虑所无法感动地人们。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代神明立言,也不是当他自称神明的代言人时,他便能为人们所相信。
不是神明却充当“立法者”是相当危险的,当神圣光辉不再的时候。人们会反过来憎恶那些束缚了他们的法律,为曾经接受那些法律感到羞愧或耻辱,会想方设法否定曾经接受的法律。并且连立法者本身也予以否定。这正是身为“人”的极限,所以古往今来的宪法总会给人“是人民自己选择了那个宪法”的映像,因为人唯一无法否认的是自己。
但李林完全不受这方面的限制。
他是实质上的独裁者,超越所有种族的超越种,不受任何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其力量可以干涉物质存在形式与空间的全能存在,更是每个种族都无法也不敢否定的“神意代行者”。在无法与母神产生交集的芸芸众生眼中。他几乎就等同于神。
一位神明设立的法律。有谁能予以否定?有谁敢去否定?战后国际会议上提出这部宪法的瞬间,所有人都只能按照设定好的剧本前进,登上新的舞台开始新一轮演出。
“这不是什么和平。也不是根绝纷争,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
“……”
没有肯定或否定,李林沉默着承受罗兰的视线。
罗兰的发言和1919年费迪南德.福熙元帅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惊人的相似,不过老元帅是因为战败国被收拾的不够彻底发牢骚。罗兰则是为战败国被收拾的太彻底而忧虑。
“查理曼确实被解除了武装。再也不会加入到与其它国家的战争之中,可纷争本身并没有消失。倒不如说,因为查理曼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