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2 章(1 / 1)

未能改善的现状产生怨气的话,还是可能被军部利用。到头来只会回到原点,甚至比那更恶劣。”

拧紧的战争发条不可能一直紧绷着,要么释放其能量,要么在持续的紧绷中崩坏。没有真正的缓和,一时的利益集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最终查理曼经济还是会被庞大的军事开支拖垮,在战争和贫穷之间抉择。

从根本上来说,什么都没缓和,或者说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缓和。

毕竟亚尔夫海姆要的不是“缓和”,而是“拖延爆发战争的时间。”

——国家不是靠施舍得来的,尊严不是从嘴皮子里出来的。想要属于自己的国家,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尊严,那就用枪炮和谋略去获取吧。

从结论来说,没有比这更正确的了,一如既往地正确到让人厌恶。

“那么,阻止战争的手段……”

“……只能尽人事了。”

房间内的空气瞬间陷入窒息。

答案并不意外,只要仔细思考时局的发展,了解历史运转的巨大惯性。不难得出“阻止战争是徒劳的”这一结论。

情报操作、技术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地理大发现、政治斡旋……数十年的积累下来,一切都已经走上不可逆的轨道。

“……就算不发生战争,恐怕还是会进入预设好的状况。”

难以呼吸的房间里,少年的低语引来密涅瓦的侧目。

“我也是最近在和矮人工匠们交流时才理解到的。”

矮人工匠们一句无心的抱怨,挑动了思绪,一路延展为近乎可被视为疯狂的假设。

完成了齐射炮之后。带着些许快意和昂扬的矮人们如此说到:

——总算没有被他们申请专利的玩意儿被我们发明出来了。

轻飘飘的一句话,揭开了极为可怕的前景。

那就是——

“技术专利的弊害……亚尔夫海姆的文明变革,不,应该称之为‘纯技术文明变革’。”

“纯技术文明?”

罗兰点点头,对密涅瓦问到:

“殿下知道现如今世界上充斥着多少出自财团的发明?”

“应该……有很多吧?”

“具体数字难以统计,不过用‘所有领域’来概论,一点也不过分。”

天空、大海、大地;

民用、军用;

衣、食、住、行;

社会的所有角落早已被v.e的技术所渗透,方方面面都充斥着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并且很快就有更新的技术取而代之。

这速度太不寻常了。

如果将亚尔夫海姆纳入视野。仔细审视的话,便会对这异乎寻常的技术发展速度有更深的体会。

“几千年来一直停滞的技术,突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爆发式发展,这一点都不合理。”

不同的时代自有其“符合时代特色的技术水平”。

如果水准只能对木料和石头进行加工,自然难以想象复杂的金属机构,就算有人想到,也只会被讥讽为白日梦。所谓“技术开发”,原本便是将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准之构想、工艺等加以组合。形成体系,经过反复尝试后。进行提升的行为。

李林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一开始就构思出明确的结果,然后从这个结果降低到符合时代的水准。

“以枪械为例,从发明前装滑膛枪到前装线膛枪,再到后装枪……你知道用了多少时间?”

“大概2年吧。”

“如果没有财团介入,你觉得需要多少时间?”

“这……”

“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从构想‘枪’的概念。论证,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测试,根据测试修正。投入战场,进一步完善……这些流程用上几十年一点都不奇怪,而这仅仅只是一代的时间跨度。现在却只用了2年时间就完成了。当然,这毕竟是财团淘汰的技术,可亚尔夫海姆那边是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从弓弩演化到了具有‘枪族化’、‘模块化’、‘廉价量产’、‘连射性’等特性的自动步枪……这已经可以算是把几百年的历程全部都压缩到这十几年里了。”

由此引发的最大弊端,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人们对跨代发展的新旧技术隔阂不会抱有任何疑问。

技术之间的传承有着紧密的关联。连锁、反作用、累积……还有通过比较,发现全新的领域。李林的技术不但一开始就是完成品,并且用申请专利的办法加以隔离,技术与技术之间已经失去关联。人们只是不断获得成品,没有时间和能力去思索技术传承过程中本应积累的东西。

按照罗兰通过设计、制造新式枪械获得的经验,新技术融入社会至少会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思考、构想”,通过反复思考,论证构想、理论的可行性。

第二阶段为“开发、实用化”,将原本只是构想的技术以试做的形式实现,解决各种基本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为“普及、淘汰”,技术相对成熟后流入社会经历大众的考验,顺应文化潮流后作出选择。

上述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耗费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李林却在瞬间将其完成。对他而言,第一和第二阶段都是不必要的,思考之后就立即可以投入实用化。以极短时间接连出现的新技术完全不给大众思考的时间,缺失了第3阶段,人们就毫不怀疑地迈入享受新技术的社会……

“如今我们所掌握的新技术,真的都加以理解了吗?给了之后就接受,连是否需要都不曾考虑,被庞大的数量所迷惑,连质疑的能力都失去了。到最后,即便想出了什么,也发现早就有财团的专利在前面等着。”

“你到底……想说什么。”

密涅瓦轻声反问,冷汗顺着脸颊滑落。

“这就好像园艺,把剪刀和铁丝换成‘专利’,用‘发布新技术’取代肥料和水,随心所欲地培养出符合自己理想的系统树和社会树。”

所有的技术都已经被开发出来;

所有能发明的都已经被发明出来;

自己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过是在重复他人早已完成的东西。对技术研发者而言,没有比这更大的挫折了。所有技术者被残酷的现实压倒,再也没有人有兴趣研究技术,世界彻底成了离开财团的技术就无法维持的僵硬系统——

“到那时,就算不用战争,‘将世界变革为理想形态’这一目的也已经实现了。尽管不那么明显,也更加迂回曲折,但目的确实达到了。”

是故,战争爆发与否对精灵阵营来说,其实是个伪命题。只要有扩散出的技术和系统理论持续发酵,哪怕没了亚尔夫海姆这个平台,甚至就算发生李林死亡这样超低概率的时间,计划本身依旧能继续推进下去,以近乎自律的方式朝向设定好的终点前进。

战争不过是让这种支配更加确实的手段罢了。

想到这里,无力感从心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