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轮回转世的可能!
自踏入道门以来,他只在道门典籍中见到过那些传闻中度过天劫、大名鼎鼎的道门祖师,至于现实中能安然度化雷劫的,他只听说过一个人。
魔君夜不凡。
十几年前,魔君夜不凡在西藏大雪山,当着天下修行人的面,一人度化天雷之劫!
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道童!
而如今,他却亲眼见到了另一个度化雷劫的人!
这怎能不让他感到震惊!
年轻道人心中想着,抬头看向天空。
雷电交加的云层之上,一身黑袍、金发飘荡的夜凡倒提魔qiāng,平静地看向悬浮在对面的鲤妖。
红芒罩体的鲤妖此时也瞪着一双硕大的鱼眼,死死盯向夜凡。
夜凡刚才的那一脚让它明白了一个事实。
眼前这个一头金发的家伙绝不是什么寻常货色!
和刚才那道人相比,这家伙要厉害许多!
它吞噬过那么多的修行人,还从来没遇到过能将它一脚踹飞的人!
这一回,它碰上高手了!
鲤妖死死盯着夜凡,目光冰冷如铁。
它在观察着这个金发高手。
看得出来,这个家伙灵力修为极强。
“看什么看,赶紧动手,老子没工夫在这和你眉目传情。”
夜凡森然开口。
听夜凡这么一说,鲤妖顿时鱼目一眯!
好狂妄的家伙!
今天就吸光你的灵力,再让你葬身鱼腹,成为我的腹中之食!
鲤妖心中想着,猛然鱼口一张!
咻……
一道碗口粗细的金色光绳从其口中喷射而出,直奔夜凡而来!
光绳金光晃耀,刺目夺睛,速度更是如光似电!
眨眼之间,金色光绳的顶端已然冲到了夜凡的面前!
璀璨的金光照亮了夜凡脸上那狰狞的黑陨面具!
见鲤妖悍然出招,夜凡面无表情的将右臂一抬,挡在身前。
刷刷刷……
金色光绳如光似电,瞬间便将夜凡挡在身前的手臂缠绕起来!
缠住夜凡手臂的一瞬间,鲤妖将巨大的鱼头一甩,准备用蛮力将夜凡直接拉入口中!
腾!
金色光绳瞬间绷直!
然而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像鲤妖想象中的那样,夜凡被直接拉入口中。
二者角力之下,夜凡纹丝未动!
倒是口吐光绳的鲤妖,反倒被自己力量的反作用力直接拉的身形一歪,差点没翻过来!
这家伙好大的力气!
被拽得身形趔趄的鲤妖心中惊道!
它将巨大的鱼身重新摆正,然后开始催动自身灵力,猛收光绳!
它开始认真了!
嗡……
随着鲤妖催动灵力,笼罩其身的红芒瞬间暴涨!
从其口中吐出的金色光绳也随之变得金光大盛!
嗡……
光绳上的力道瞬间加倍!
鲤妖鱼鳍倒摆,向后发力!
夜凡则将手臂立在身前,纹丝不动!
二者开始较上了劲!
“你就这点力气?”
一番角力之下,夜凡开口反问鲤妖。
鲤妖勃然大怒,猛摆腹下鱼鳍,后退身形!
然而不管它如何发力,夜凡始终纹丝未动!
“这回该轮到我了吧?”
夜凡口中说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右臂一转,用手缠握住金色光绳,然后猛然一拉!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五雷印
呼……
紧咬金色光绳的鲤妖还未来得及缓过神来,巨大的身形便瞬间被拉向夜凡!
刹那间,鲤妖的巨大鱼目瞬间紧缩!
自己全力之下,竟然抵不过这金发小子的一只手臂!
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居然有如此神力!
呼……
夜凡的力量极为强大,他这一拉之下,鲤妖那巨大的鱼身飞一般地朝他冲了过来!
见自己的力气不如对方,鲤妖急中生智,又生一计!
但见它一边冲向夜凡,一边再次将巨口一张!
滋滋滋……
五道颜色各异的电光从其巨口中轰然发出,滋滋作响!
这五色电光分别为:红、紫、白、金、青!
刷……
五道电光顺着金色光绳攀爬而上,直直冲向夜凡!
“是五雷印!它催动了我的五雷印!”
见鲤妖口吐五色电光,靠坐在酒馆门口的年轻道人瞬间脸色大变,失声惊道!
他的这枚五雷印,是这年轻道人在八岁那年得到的。
那时候的他还并没有拜入茅山门下,而是在一个毫不起眼、普普通通的一个小道观里当小道童。
当时的道观里面,加上他和掌教,一共只有七个人,只有他的年纪最小。
那年天下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都没得吃,哪还有供品来供养道观。
没用几天,道馆里的道士们便饿的眼冒金星,浑身无力。
为了活命,年迈的道门掌教便将几位弟子叫到一起,每人分了三个干瘪瘪的馒头以及几块黑乎乎的咸菜干,将他们全部遣散,让他们凭本事活命去了。
掌教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苦衷。
再这么下去的话,他们都得饿死,倒不如各自去讨生活。
因为当时的年轻道人年纪最小,掌教心生不忍,便悄悄地往他包袱里多塞了一张硬邦邦的饼子和一把尚未熟透的山枣。
做完这一切之后,老掌教便当着众弟子的面,坐化仙去了。
众弟子一翻哭嚎,将老掌教安葬掩埋。
互道珍重之后,众弟子出了山门,分道扬镳。
对于道门中年纪最小的这位师弟,众师兄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带着他。
谁都知道,多带一张嘴,就多一个累赘。
在那个大灾之年,能养活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带上一个孩子,谁都活不下去。
就这样,年轻道人只能眼巴巴、泪汪汪地看着众师兄一个一个地离开他。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那时候的年轻道人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懂事。
从那时起,父母早亡的他便明白了一个道理。
八个字,人心不古,世态炎凉。
观里香火好的时候,他的那些师兄们每一个对他都很好,师弟长师弟短的。
如今大灾之年,这些个师兄们便把他当成了累赘,避之唯恐不及。
小小年纪的他过早体悟到了人情冷暖。
他只留下了两个馒头,将剩下的一个馒头、一张饼子摆放在了老掌教坟前。
那把山枣,他供奉在了祖师大殿的供桌上。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对着老掌教的坟墓和祖师大殿重重叩了几个头,然后关闭山门,含泪下山了。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他加入了灾民逃荒的队伍。
虽然他年纪小,却已经是一位道门出家人。
每当队伍里有人病亡,他都会从包袱里取出他那身破旧不堪的道冠,补丁摞补丁的道袍,将其穿戴好,为亡者诵经超度。
时间一长,灾民们都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瘦小的小道童。
只要有一点吃的,大家都会分给他一点。
或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又或许是他的精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