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便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情的始终。直到我无意间来到这个小镇之后,才少有与外界的交流。直到今年,也就是数月之前我曾外出过一次,去和好友会面交流。一番交流之后才得知,秦帝居然在一年之前就闭了死关,传皇位于他的大儿子秦王权,正是如今的秦二世。秦王权此人手段颇为狠辣,但和他父亲却无法相提并论。而且,为人极为好色,在天下大肆招妃,想要笼络天下所有的美人。手段更是无比阴狠,得不到的便是抄家灭族,杀个血流成河。很多人都害怕他,无奈只能将自家女儿上供给宫中。某些方面,秦归海做的虽然更加狠辣,但却更能令人折服。而秦王权,完全就是依靠着皇帝的权利,大肆杀戮。最令我痛恨的,是那些儒家之人居然再次趁势而起,直接在朝堂上提议秦王权开启独尊儒术,启用专制王权,让所有权利都掌控在秦王权一人之手,到时候他的命令就是至高权威,不可违背。这对秦王权来说是自然是求之不得,二话不说,立刻启用专制王权,同时增加各地赋税,使天下百姓过的苦不堪言。如今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辛,所以我不能在这里待太久了。半年已经是最大的期限了,否则,我定会在小镇多待些时日。毕竟这里也算是个远离世俗之地的桃园了,虽然没有桃花盛开,但梅花倒也不错。只可惜啊,如果这天下,每一处都能和此地一般安逸,百姓也都能像此时一样不为生计担忧,安度一生,此生无憾矣。”
顾晚风感叹道:“没想到这天下真是日新月异,风云莫测。如今皇权更改,边境战乱,天下未定,内忧外患,如此敏感的这种时候,居然还有人敢去更改圣道,这些人真是太令人憎恨了。”
陈无士说道:“更改圣道其实没什么,毕竟圣人也是人,也会犯错。曾子还每日三省吾身,所以只要诚心,每个人都有资格去更改圣道,去批评圣人。但最关键的,还是不能脱离轨道。这一次,他们将天下百姓置于末位,反倒令王权至上,这视天下百姓于何处?难道,从此这天下就真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吗?如此一来,往后这世道又岂有公正可言?”
顾晚风跟着道:“没错,到时怕是世间早就没了公正!前朝大宋繁荣昌盛许久,是因为宋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并且尊重生命。当时官是百姓官,人是盛世人,哪怕是天子犯错也与众民同罪,这才成就了天下大治的局面。可如今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变成王权至上,那岂不是说明整个天下都要为那秦王权一人服务?这个天下,就真的姓了秦,而不是天下人的天下了。”
陈无士眼睛一亮,赞叹道:“好一句天下人的天下!你说的没错,这个天下就该是天下人之天下,而并非是一人之天下。这天下有多大我没走完,也不敢妄言,或许广袤无边,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人命不该如草芥一般。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了,朝廷也该给天下百姓一个合理安稳的天下才对。他们拥有这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可百姓要的却不多,只是一个居所,能吃个饱饭,学点知识罢了。”
第二十七章 人心险恶
和顾晚风说了那么多,也让陈无士将自己的话匣子给打开了。
随后,陈无士又和顾晚风聊了许多事,有世间的琐事,有庙堂有江湖,有天下也有百姓,有他的感悟也有他的追求。
顾晚风一直都是倾听的角色,他能够感觉到,陈无士已经许久没有那么敞开心扉的聊天了。所以他情愿顶着虚弱的身体,也要听完陈无士所说的每一个字。或许,今天之后,他也不会如此感性了。
凡事都讲究个缘分,今天陈无士救了顾晚风是缘分,就如同顾晚风来到小镇,也是缘分。如今他有幸能够听到陈无士的许多过往和见解,更是莫大的机缘。
或许正如同陈无士所说,他不希望顾晚风过早的夭折。不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救人一命。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他这一生所坚信的。正是因为坚定,他才能更有力量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顾晚风能够感觉到,陈无士内心的追求是有多么的坚定。所以他这一生,是真的在为天下百姓做好事,也是真的心向百姓。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陈无士是真的值得他真心诚意的道上一声先生。
只是除去陈无士的信念以外,顾晚风的心中还是有许多疑惑的。
因为这宋之傅毕竟是当代大儒,更是当朝太傅,早已是人上之人,师中之师。名望之高,可谓是濒临绝顶,达于顶峰了。可他为何还始终要坚定的支持废黜百家,更改儒道,开启王权专制。对此,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如果这真是为了一己之利,那他又何苦以命来搏?毕竟这当朝太傅,当代大儒,每一个名号都够他流芳百世了,难不成他想成为一代圣人?
顾晚风想不明白,他没见过宋之傅此人,以后也见不到了,或许他这一生都无法理解此人的心里。
推荐下, \\!
可是这对与错,究竟是对是错没人知道,只能以时间来鉴定。或许宋之傅也是为了天下百姓,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或许,他真的是为了一己私利,谋断专权。
每一个朝廷的更替,都是一次思想的斗争。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亦或者佛家,纵横家,杂家等等各家流派,他们的思想都可以改变这个天下格局。所以思想之争便是圣道之争,圣道的输赢也决定着这些流派的存亡。
那么陈无士究竟是对是错?当然,他一心向着天下百姓,是绝对令人尊重的。但问题是,他一心向着百姓,可百姓也会同样一心向着他吗?他所向往的百姓,真的值得他所向往吗?
顾晚风不知道人心有多险恶,但他知道一定不简单。否则离青阳不会总是挂在嘴边,而陈无士也不会专门说出这件事。
就好比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这两者之间始终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人心究竟是好是坏,却是要分人而看了。
两人这一聊,便聊了整整两个时辰。陈无士说到最后,也不免口唇干渴,才停了下来。
虽然顾晚风此时的身体比较虚弱,但精神却无比亢奋。因为他从陈无士的话中,听到太多太多他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了。
陈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