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2 章(1 / 1)

穿越全能网红 佟言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1个月前

几万个。

第二天,在学校里,同学们都跑来问刘嫚、孙玮炜她们,神秘特别奖到底是什么,关于奖品的讨论已经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了。

首都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从关注“开心锅锅”开始认识孙玮炜,再跟着她关注“小姐姐们”,他们是“小姐姐们”的第一批原始粉丝,不少人凑热闹,报名参加抽奖活动。

万一走狗屎运中奖了呢!?

刘嫚现在的校园生活比较平静,她没有再拍戏、直播、搞演出,东跑西颠的,安安心心的到校上课,因为她现在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债务压力了,不需要铆足劲的赚钱,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主要花在学习、猫粮生意和书法课三件事上面。

上周,首都大学第一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篆书课在选课系统上亮相,上线20秒之内,150个选课名额被抢空,这个夸张的抢课速度,堪比一些比如苏邑这样的知名教授专家的课程。

篆书课也从上周起正式开课,每周仅一堂课2个学时,在周五晚上上课。有上学期的教授楷书课的经验,又是自己擅长的书法门类,刘嫚并不感到紧张,她提前做好课件,给苏教授过目,征求他的意见后再修改,最后定稿课件。

第一堂篆书课,不是座无虚席的问题,而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那150个选修该课的同学——他们完全挤不进去,本校、外校试图来旁听课程的学生先一步来了,把位置占得满满的,这些人争前恐后的往里面挤,甚至还有媒体混在其中,想拿到一手新闻素材。这么多人严重影响到整栋教学楼的秩序,吵吵嚷嚷的,周围教室的学生们完全没法自习,其他的晚间课程也受到了影响。

刘嫚准备充足、自信满满的到教学楼后,为这个夸张的现场感到吃惊,别说上课了,她甚至连面都不敢露了,她在教学楼外,打电话给辅导员求助。

最后学校不得不出动保安,维持秩序、赶人,无论校内校外,闲杂人等都得离开,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可一个学时也才45分钟而已。浪费这么多时间,还上什么课呢?

于是首都大学乃至全国大学第一堂篆书课,就这样被迫取消了,这件事当天还上了新闻。

隔天,首都大学专门在学校官网上为此事发布了一份说明,先是强调了学校纪律秩序问题,第一、以后不准校外人员出入所有本科生教学楼,第二、所有报名满员的公选课禁止任何学生旁听;第三、篆书课暂时停课,复课时间待整顿纪律后再另行通知。

学校也是担心出安全事故,才下了这个相当于一刀切的命令,没有任何学生对此表示异议,大家都老实了。而这件更加坚定刘嫚要把“学文涂墨”app推上线的决心,无论大家是跟风亦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至少他们愿意听她讲述书法课,这对于郭副部长的意图而言,已经足够了。

“学文涂墨”前期的重担——研发,主要压在江乘风身上。江乘风现在属于闭关练功,憋大招的阶段,他早出晚归,闭门编程,他的同学都发现他越来越神出鬼没,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稍微简单一点或者老师不点名的专业课,他人直接不来了。晚上也不回宿舍住,连他的室友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

话又说回来,到了大三下学期,学校氛围跟之前也大不同,每个人都在谋划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出路,该保研的,该考研的,该申请国外学校的,该刷绩点的,该找工作的,每一件都是人生大事,是重大转折,都迫在眉睫,大家自己的事儿都忙不过来,其实也没空关注别人在做什么。

江乘风出入的是研究生的办公楼,本科生很少来这边,别说本科生很少来这附近,连研究生都不太注意隔壁空实验室有人。

江乘风的三个室友,室友a和室友b都准备出国,室友c要保研,他们对自己更加自律,去自习室,连手机都不带在身上,也不太关注网上的东西,其实江乘风的同学大都如此,大家都拎得清,在前程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他们也问过江乘风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是读研还是出国,江乘风含糊的说,“走一步看一步吧。”

对自己的前途,怎么能这么敷衍呢?

江乘风看起来完全没有一点要继续学业或者找工作的意图。

三个室友很为江乘风忧虑,他们以为江乘风打算以女装大佬为职业了,网红这行业现在的确是赚钱,但是谁也保证不了未来是什么样的,除非江乘风能保证自己长久的红下去,要不然他吃的就是一碗青春饭。而且大家都知道江乘风的女朋友去美国音乐名校去深造了,万一将来人家成为钢琴家,可江乘风还是一个女装大佬,e,他俩看起来一点也不般配,八成要吹。

第七百五十四章 她也是富婆

江乘风一直都和一群女生混在一起,他的室友们都觉得不太好,男人要有自己的圈子。

室友b曹元与江乘风关系最好,曹元劝江乘风,“我们还是得靠专业本能谋生,有技能,越老越吃香。”

江乘风哭笑不得,他只是想低调一点,他和刘嫚签订了关于“学文涂墨”项目保密协议,在最终成果出来之前,他不能透露任何信息,没想到被朋友误会成不务正业了。

至于他们担心的江乘风和李小茹的感情问题,纯粹是想太多,他再忙,李小茹再忙,时差再颠倒,他们俩每周都会空出几个小时,视频聊天,把自己这边发生的事情与对方分享。

相比理工科学院,文学院这边的压力没有这么大,古典文献系同学们还是优哉游哉的上课,他们人太少,竞争少,往年只要学生没有挂科,成绩差到不能看,基本上都可以全部保研,刘嫚转学过来以后,古典文献系这一届被文学院的教授们戏称为最风光的一届,不说被学校树榜样的事,往年拖拖拉拉到大四才会慌张的弄虚作假的课外学分,到现在他们每个人都修满了。

对于只想钻进课本研究历史,不爱活动的同学来说,刘嫚帮把他们的负担撂下一半。

所以他们更愿意跟着刘嫚混,梁胜男问刘嫚,“神秘特别奖是什么?现在就告诉我吧,我发誓绝对不说出去。”

可她的声音特别大,一点都没有要帮刘嫚掩饰的意思,大家都竖着耳朵偷听,刘嫚问梁胜男,“你报名抽奖了吗?”

“没有,”梁胜男讪笑,“过年的时候,我跟着我爸回乡下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