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1)

重生大亨崛起 流浪de橘猫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5个月前

说了下事情的经过。

徐宏邦从沙发上走了过来,道:“这几天我看你天天不是跟我送货就是自己在写作,也挺辛苦的,以后你就专门做自己的事吧!”

徐志问道:“那店那边?”

徐宏邦答道:“放心,少了你难道还开不下去了,以前你上学的时候我们不一样过来了吗?”

“可是…”

徐宏邦摇了摇手臂:“我和你妈做了一辈子海鲜,这一行太辛苦,你以前是没其他办法,只能跟着我们。现在难得你有个什么兴趣,而且你妹妹都说你写的不错,我这个做爸当然得支持!”

“那我早上还是陪你去进货吧,白天我待在家里!”徐志想了想道。他不想拒绝这件事,虽然怎样做老爸有点辛苦。可是长期的折腾海鲜,让他身疲力尽,再加上写小说后又要耽误休息的时间。导致了不但人累,写书的速度也非常的慢,整整半个月,闭着眼睛抄书居然也只勉勉强强的写了十万字。按这种速度,百万字的书写完恐怕得半年啊。

徐宏邦又道:“好了,不要说了,你先把书写出来再说,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家不肯接受你的稿子也是怕你半途而废,写完了总会有机会的!”

“好!”徐志也不再矫情,点头答应了下来,他的确需要更多的时间,不光是写小说,也需要出去寻找一些资源信息。

晚饭过后,徐志也和家人在客厅看起了电视,按照今天对报纸行业的了解,他这种新人不要说明报东方这样的大刊,想要在二线报刊上发表小说,几乎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那种小报社,先发表了吸引一些名气再说。

可香江的小报社在哪?

这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小报社合作可没有什么保障,哪怕再好的小说,若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推荐,恐怕也很难打开名气。

就如后世的哈利波特虽然是一本好的小说,虽说质量本身也还可以,可若不是背后的出版财团将其抄的天有地上无,也不可能形成一个产值超过数百亿美元的庞大产业链。

昆仑若是出版在小报社,就算未来能够成名,但现在得不到利益也不符合徐志的要求。

“哥,怎么不看电视?”见徐志躺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徐雅欣好奇的问道。

徐志道:“没事,想一些东西。”

徐雅欣道:“这电视你不喜欢看吗?你不是很喜欢发哥吗?”

77年,后世的香江四大天王还未崛起,此刻的电视荧屏上,最火的还是郑少秋和发哥等人。

徐志笑了笑:“只是以前看过,现在觉得有些无聊罢了!”

不同于后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香江这边能制作电视剧的也就tvb和丽的等公司,资金也比不了后世内地的各大影视集团。香江人的在电视机面前选择的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一部电视剧重播了无数遍。

好在这个年代的人不挑食,首播之后,还不到24小时,第二天下午的重播,仍然有一群人看的津津有味。

但对徐志来说,这一切都是煎熬,前世的他虽然经常开着电视,可基本上不是在刷抖音就是在看小说。

电视上此刻放的是由发哥,芝姐,达叔主演的大江南北,去年就已经首播,按照徐志的记忆,这部电视至少已经放过5遍,但此刻一家人仍然看的兴致勃勃。

电视进入广告后,徐雅欣突然问道:“哥,你的小说我能不能带到学校去啊?”

徐志道:“带学校干嘛?”

徐雅欣说道:“我跟我同学说你会写小说,而且写的非常好,他们都不信,我跟他们多说了几句,就讲了要带给他们看看!”

“可以,不过想要带去,你得自己去抄!“徐志想了想,反正也没什么损失,让妹妹带去学校,说不定也能获得一些名气。不过正稿可不能让她带走。

“啊!那么多字要抄到什么时候啊!”徐雅欣一听要自己抄写,顿时大叫了起来。

徐志笑道:“稿子只有一份,你要是弄丢了,那可就完蛋了!”

“好吧,那我现在就去。”说完,不管眼前的电视剧,徐雅欣立刻跳了起来,跑向了书房。

“声音轻点,楼下又要叫了!”汪华立刻叫道。

重生大亨崛起

重生大亨崛起

第五章 汇星日报

除了偶尔出去找找出版社,徐志将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完成自己的书写大业。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不用再去起早贪黑的进货,时间和身体上都得到了最好的补充。

但人手毕竟不是机械,而且写的还是繁体字,即使再努力,五天后,徐志也就勉勉强强完成了10万字,加上之前的半个月,整本书差不多已经完成六分之一。前传铁血天骄已经结束,梁萧也才刚刚出场。

将最新一章写完后,摇了摇酸涩的右手,徐志起身走进了浴室,今天他约了一家小的报社。

这几天因为忙着写书,徐志拜托吴鹏在九龙寻找小点的出版社,现在也只有小出版社才可能有机会出版他的小说。

九龙虽然不大,不过很多出版社也是有各种奇葩,不少的报社连个固定场所都没有,吴鹏也是根据菜场上的几份报纸上标注的地点,才找到了地方。

几次到了地方,才发现就是一小书店,平时卖卖书籍,然后收集一些陈旧信息和一些小文章,也开始做起了便宜报纸,靠着低廉的价格有时候一天也能卖个几百上千份。

经过几天的筛选,徐志终于选中了一家有点规模位于广播道的小报刊。

…………

小报社就有小报社的好处,前一天吴鹏来的时候说明自己是投稿,立刻就见到了想见的人。

总编林文舟发现来的是一个年轻人,开始很是不喜,不过考虑到难得来了一个投稿的,自己的报纸快淡的出水了,最近销量也不是很好,于是就看了一眼吴鹏拿来的文章。

然而这一看就出了名堂。

他虽然只是一家小报社的总编,或许比不了明报这种能收到优异的文稿,但既然做的这一行,香江各家的报纸几乎都是他每天的必读之物,文学修养虽然未必会提高,但眼界也宽了不少。

初看这篇文章,林文舟就甚是欣喜,吴鹏带来的稿子只有几千字,但一看文笔就知道写书之人功底不差。再确认送稿之人并非作者后,立刻约定了时间第二天见面。

徐志突然喜欢上了这种小公司,不需要前台登记,随便找个人问一下主编办公室,人家也不会多问一句你是来干嘛的,直接指了个方向,礼貌的告诉了你。

“嘭嘭”

“进来”里面传出了声音。

徐志打开门一看,一个40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