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 章(1 / 1)

重生大亨崛起 流浪de橘猫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兑的风潮击垮。

毕竟,银行吸收了储户的存款,肯定要贷出去,不然,如何才能支付储户的利息?可挤兑一旦发生,银行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调回现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唯一的结局就是宣布破产,由政府接管。

在香江,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地产公司,当地价崩溃之时,地产公司与银行一损俱损,必然发生亏损,这种时候所有的储户本身就是火药桶,只要一点消息,就会被点着。

但出乎金融“专家”们意外的是,第一家中招的恒隆银行虽然倒闭了,但根本原因却并非因为地产。

恒隆银行之所以发生危机,根本原因是其长期的合作伙伴谢利源金铺的倒闭。

谢利源金铺创办于1867年,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论规模比不了郑裕彤的周大福,但胜在品牌悠久,是很多香江百姓们的最爱。

70年代,国际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谢利源金铺推出了“千足黄金积存计划”:任何香江市民可以在谢利源开设黄金账户,按照当日价格买入纸黄金,谢利源公司再统一购买黄金,未来的任何时间,纸黄金都可以来商铺按照当日的金价进行兑换或者购买金饰。

这种操作表面上看没问题,但实际上谢利源金铺拿到客户们的资金后,并没有按照与客户的协议去市场上购买黄金,而是参与了香江的地产投资。

虽然在81年之前,谢利源利用这笔资金在房市中赚了不少,但82年,地价下跌,9月,更是发生了崩盘,利用杠杆投资的谢利源金铺尝到了恶果,一夜回到解放前,前几年赚的利润全部折了进去。

同时天有不测风云,国际黄金的价格开始大幅度反弹,谢利源金铺的资金根本不足以补充这个漏洞,于是被迫破产。

而恒隆银行则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谢利源金铺倒闭后,市场盛传谢利源与恒隆银行关系密切,于是,一堆手持谢利源金铺黄金券的投资者到恒隆银行要求兑换现金。

这种事当然会被银行拒绝,这跟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所属关系,只是商业上比合作比较多罢了。

但谣言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蔓延,恒隆银行被宣称发生巨额亏损,于是引发了储户们的挤兑,两天之内,被取走了一亿港元的现金,幸而渣打银行与中国银行两家巨头联手支持恒隆银行,才暂时平息了挤兑风潮,但市场及储户的信心却已经失去。

祸不单行的是,两个月后,一家名为大来的财务公司因为欠下了多家银行一共65,亿港元的贷款,而被迫清盘,同时,某财经报纸爆出大来财务的两名董事也是恒隆的董事,因此,恒隆银行的经济状况更是受到质疑,但因为两大银行的保证,倒是也能苟延残喘的经营下去。

按照原先的历史,到了1983年9月,因为渣打银行发现了被恒隆银行高层隐瞒的一笔高达8亿港元的债务,然后官宣放弃支持恒隆银行,由此引发了恒隆的倒闭。

但这一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赛德斯居然提前发现了这笔坏账,于是,放弃了支持恒隆银行,还带走了中国银行。

失去了两大银行巨头的支持,消息立刻传播开来,无数储户连夜赶往恒隆银行,意图取出自己的现金。

失去了渣打及中银的支持后,恒隆联系了香江的数家大型银行,意图周转资金,又或者希望有大型银行能够提供支持,但遭到了汇丰、恒生等银行的拒绝。

东亚银行总部内,刚刚回到香江的徐志,立刻召集了银行高层进行紧急会议。

“天帆,现在的恒隆银行是什么情况?”徐志直接问道。

袁天帆答道:“董事长,根据渣打银行提供的资料,恒隆银行目前有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有266亿港元的款项被前任公司董事以及关联机构以极少抵押的情况下被一笔笔借走,按照香江的法律,这已经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第二则是,已经破产的大来财务,仍然欠着恒隆银行8亿港元的债务,这笔钱恒隆银行的高层一直拼命的隐瞒着股东,但还是被渣打银行的专业人士查了出来。”

去年年底,恒隆第一次爆发挤兑危机时,渣打银行出面保住了恒隆银行,事后,港府财政司以及渣打自然要对恒隆银行进行全面的调查,最终,发现了这两笔问题款项。

“那现在整个恒隆银行亏损多少?”徐志问道。

袁天帆说道:“266亿港元的违规款项倒是好说,借钱的几个人已经被限制出境或者被刑事调查,这些人身价都还可以,应该还能把这笔钱吐出来。

最大的麻烦,就是借给大来财务的8亿港元,现如今大来财务已经破产,这笔钱就已经彻底成了一笔死账,只能由银行自己本身来承担这笔损失。”

383 庄氏两兄弟

在地产危机之前,恒隆银行,作为香江华资银行之中的佼佼者,总市值高达15亿港元,控制的资金超过百亿港元,在华资银行领域,能超过它的也只有被汇丰银行控股的恒生银行以及东亚银行。

地产危机爆发之后,虽然恒隆银行的业务也受到了冲击,但底蕴还在,仍然能够坚持下来,直到谢利源金铺倒闭,恒隆被无辜躺枪。

实际上,在这次的危机之中,香江任何一家中型银行都面临着亏损,但银行是金融领域最核心的行业,内部金融人才无数,只要不被爆出有大的问题,那么在内部精英的操作之下,足以熬过这场寒冬。

但偏偏,恒隆就发生了挤兑,这是一种多米洛骨牌效应,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压垮了这家已经诞生超过半个世纪的银行。

徐志听完后,问道:“那你觉得,现在我们应该入场收购恒隆银行吗?”

袁天帆分析道:“董事长,恒隆银行现如今已经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据我所知,只是今天一天,储户就从恒隆银行之中提走了6000万港元,庄荣坤以及庄清泉已经联系了数家大型银行及金融机构,但基本上都被拒绝,只有我们东亚银行还未正式回复,他们二人现在已经来到我们银行总部,想与我们进行一次会谈。

如果我们想在这个时候收购的话,成功的概率应该很高,只不过还蕴含的很大的风险,除了我们已知的266亿港元的内部违规贷款以及8亿港元的债务,我担心恒隆银行的内部还有其他未知的亏损。”

大型公司之间的并购,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未知的负债及隐形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