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产巨头,其实目前能与徐志有什么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香江毕竟就是一座小城市,以后经常参加各种豪门聚会,还是需要认识一下的。
李兆基,郭德胜,郑裕彤这三人与李嘉成在后世被称为香江四大家族,现在是1979年,他们几人的公司已经被称为华资地产五虎。
而五虎之中最后一个合和实业其实现在反而是五虎的老大,再过一年,新建的合和中心大厦将会超过置地旗下的康乐大厦,成为香江最高的建筑。之所以后期会没落,是因为合和实业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处,投入了太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比如后世最拥挤的广深高速,总投资超过40亿的沙田发电厂,这些给内地经济注入大量活力,合和实业也从中获利不少,但对房产公司而言,在80年代初的地产危机中,资金被困住,失去了发展的最佳时间。
而另外四家公司则乘势崛起,不少人只知李嘉成为香江高房价之祸首,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没错,但老李不是唯一之人。
在80年代中期,李嘉成一边操作香江的房地产,一边开始多元化投资海外,相对而言并没有将精力全部放在香江。
而另外三大家族却扎根于香江,吸尽小市民之血,这三大家族对于香江高房价的功劳比起老李同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又介绍了几人后,徐志也都是客套的握握手,说两句客气话,直到李嘉成介绍道:“徐生,这位你应该认识,船王包玉钢先生!”
包玉钢此刻还是宝刀未老,声音洪亮的说道:“什么船王,比起小兄弟的创业之路,我们这些人可都是汗颜啊!”
徐志笑道:“包生谦虚了,您可是华人首富啊,我还差的远呢。”
包玉钢摇摇头说道:“什么首富,不过一堆数字罢了,徐生你这么年轻,估计过不了两年,就要超过我这把老骨头了。”
徐志道:“再超过也只是数据上而已。”
同样的身价,一个人只是银行里有这么多钱,另外一个却有一个产业,可以不断的创造效益,提供就业。那么这两个人的影响力就是天差地别。
徐志的产业虽然利润高,但就影响力而言还是比不了这些香江最顶级的大亨们,更不用说船王包玉钢,老包同志现在是最辉煌的时刻,无数国家的领导人抢着将船卖给他,他办公室的合影也有着无数国家的首相与总统。
包玉钢点点头,认可这一说法,说道:“你还年轻,这种事急不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二女婿,吴广正,你们都是年轻人,多交流交流!”
吴广正握手笑道:“徐生,你好。”
“你好。”徐志回握道,这可是未来整个中国最“霸气”的女婿,继承了包家最核心的资产——九龙仓集团,到21世纪,光是每年都收租就超过150亿港元,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啊!
不过娶到富豪老婆也是能力,算是另外一种“白手起家”,只是选择的方向与其他人创业不同罢了!
吴广正说道:“徐生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一部电影赚到了不知道多少豪门家族一辈子的心血,让人佩服啊!”
徐志说道:“运气而已,这种电影好莱坞多少年都未必能诞生一部,想再复制一次几乎是不可能的,吴生也喜欢看好莱坞电影?”
吴广正点点头说道:“我以前在美国留学,经常就去看看电影,后来工作了,反而没什么时间了,小鬼当家出名后,我特意租赁了一部回来,的确很有意思。
徐生在电影方面有了这种成就,现在回到了香江,难道不准备继续赚好莱坞的美金了吗?”
“美金谁不喜欢。”徐志笑道:“我在美国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团队已经建立好,我留了几部剧本,他们按照剧本拍摄,虽然不太可能有小鬼当家那样的成绩,但赚点零花钱还是可以的。”
“徐生的零花钱可是要羡慕死无数人了啊!”吴广正哈哈笑道。
徐志笑道:“比起香江的一些商业,这的确只是零花钱而已。”
吴广正说道:“不过香江的商业可没那么容易立足啊!”
徐志笑了笑说道:“吴生,既然发起了挑战,就得有信心,有些公司看起来庞大,其实只是纸老虎而已。”
包玉钢获得李嘉成的九龙仓股份后,便和吴广正加入了九龙仓董事会,但怡和明显对他们很不信任,董事会上各种明争暗斗,极力排斥包玉钢二人,坊间数次传闻在董事会上,双方交谈无果的结局。
吴广正点点头笑道:“敢说怡和是纸老虎的估计整个香江也没见过几个。”
徐志笑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不假,但如果碰到一头野狼,那可就是一顿丰盛晚餐了!”
吴广正道:“多谢徐生吉言了!”
……
168 霍府之邀
徐志在和吴广正扯淡的同时,包玉钢,李嘉成,李兆基等人也在随意的聊着,这种场合虽然可以谈谈商业,但不可能细谈,更多的是谈论宏观经济,房价走势等等。
“这里这么热闹啊!”一阵洪亮声音传来,所有人都转过头望去。
在香江的诸多富豪中,不少人可以成为香江的名片,在60-70年代,船王包玉钢名震海外,80年代以后,李嘉成被称为香江超人,但有一个人,即使财富比不上二人,但名气和影响力之大,包玉钢和李嘉成则远远不如。
霍营东出生于香江,受二战影响辍学打工,后来连续经营杂货店,海上生意,房地产等等生意。
20世纪50年代,霍营东首创预售“楼花”,分期付款,公摊面积等经营方式,为香江地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进入新世纪后,内地经济大爆发也离不开这几项“伟大的发明”。
众人见是霍营东,立刻停下了自己的交谈,纷纷走上前去客套了几句,过了一会,霍营东才抽出身来,来到了包玉钢等人这边。
“包生,好久不见了。”霍营东过来打招呼道。
包玉钢哈哈笑道:“霍生,你也是啊,听说你出去旅游了?”
霍营东回道:“对,最近去北方又转了一圈,看了不少风景啊!”
包玉钢笑道:“不错,可惜我没有时间,不然我们倒可以结伴而行了。”
霍营东看了一眼包玉钢身边的吴广正,说道:“这天下迟早是年轻人的,我们这些老头子应该早点退休,不应该再天天想着生意了。”
“哪有这么容易啊!”包玉钢叹气道。
霍营东的年纪其实比包玉钢还要小5岁,不过因为在60-70年代被当时的港府打压,当时霍营东在中环投资兴建的华人行居然没办法通水通电,其他商业也备受刁难,最终胳膊硬不过大腿,卖掉华人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