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也罢,驿卒都是玩命了的跑,跑死几匹马很正常,任何时辰都有可能送过来。
在丫鬟的服侍下穿好官袍,王首辅乘坐马车,在车轮辚辚声里,进了皇宫,来到内阁衙门。
王首辅脚步飞快,进了堂,坐在属于自己的大案后,缓缓道:“塘报!”
堂内值夜的官员当即奉上牢牢保管在身边的塘报,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只有几位大学士能拆开。
王首辅取出裁刀,把火漆挑开,纸页哗啦的微响里,他抽出了塘报,展开阅读。
他旋即陷入了死寂。
............
武英殿大学士钱情书,建极殿大学士陈奇,东阁大学士赵庭芳等六名大学士联袂而至,他们进入内阁,来到首辅堂内。
他们错愕的发现,这位内阁首辅,位极人臣的王党魁首,似乎一下苍老了好几岁。
他脸色灰暗,微红的眼眶里,略显浑浊的双眼有些呆滞,似乎沉浸在某种沉痛的氛围里无法挣脱。
明明昨日王首辅还好好的,是什么样的打击,让人一夜之间,精气神凋敝成这般状态?
王首辅抬起头,环顾众学士,低沉的声音缓缓道:“魏渊,牺牲了。”
顿了顿,他补充道:“十万大军,只撤回来一万六千余人。”
轰!
每一个人都仿佛被雷劈了一下,心神俱震,脸色僵凝。
武英殿大学士钱情书喃喃道:“这,这不可能,不可能........”
王首辅语气恢复了一些,沉声道:
“我知道这很难让人相信,但目前来说,这就是事实。诸位大人,请摒弃一切不好的情绪,听我说完,这场战役打的很奇怪,塘报已经传进宫里,在早朝之前,我们先商议一下..........”
黎明将近,众学士神态疲惫,忧心忡忡的离开。
王首辅招手唤来一名心腹,面无表情的吩咐道:“派人去一趟许府,告诉许七安东北战事的情况。”
不给纸条,是为了不留把柄。
待心腹退下后,王首辅踱步到窗边,望着黎明前最黑暗的夜色,久久不语,犹如一尊雕塑。
魏渊,没有了你,今后的朝堂何其寂寞。
..........
天还没亮,“笃笃”的敲门声同时唤醒了房间里的钟璃和许七安。
后者回应道:“谁?”
门房老张的声音传来:“大郎,有人找你,自称是内阁的人。”
内阁?王首辅派人在这个时间找我?!
许七安当即起身,披上袍子,道:“带我去见他。”
出了房间,一路来到外厅,许七安看见一位面生的,穿着官服的中年人,站在厅中。
“许银锣!”
中年官员本能的,下意识的喊出这个称谓。
许七安习惯了京城人的“守旧”观念,直截了当的问道:“这位大人,找我何事?”
中年官员说道:“首辅大人托我来给你带句话。”
果然是王首辅............许七安颔首:“请说。”
中年官员反而犹豫了,酝酿许久,低声道:“魏公,牺牲在东北了。”
............
PS:第二卷正式进入尾声,大概,嗯,还要写一个星期........全程高能的那种。
------------
第两百三十八章 送终
许七安微微一怔后,眼神骤然锐利,盯着中年官员,沉声道:“这个玩笑并不好笑。”
那句话听在他耳里,就仿佛在说:你爸死了。
如果不是了解王首辅的性格,许七安甚至以为王首辅是在故意挑衅他,但正因为知道王首辅不会这么做,他才更加愤怒,更加困惑,更加阴郁。
中年官员微微垂头,声音低沉,木然的说道:
“魏公战死在巫神教总坛靖山城,十万大军,只撤回一万六千余人.........八百里加急,今晚刚到的。”
说完,久久没有得到回应,这位中年官员抬眸看了一眼,看到一张煞白的脸。
“陛下和诸公今日朝会,必会商议此事,后续的塘报也会陆续抵京............话已带到,那,本官先走了。”
他作揖之后,转身离去。
............
“吱.........”
钟璃听到房门推开的声音,迷迷糊糊的翘起头看一眼,见是许七安回来了,便放心的继续睡觉。
钟师姐很注重自己的睡眠,这和女人缺觉会衰老没关系,主要是如果她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一些突发性疾病,比如心肌梗塞、猝死等。
那样的话,生死只在片刻间,司天监的灵丹妙药都未必来得及服用。。
当然,这种情况是少数,但钟师姐经验丰富,懂得如何自保,不会让自己置身如此危险境地。
天很快亮了,小憩片刻的钟璃定时醒来,有些慵懒的坐起身,舒展浮凸有致的成熟娇躯,她忽然愣住了.........
书桌边,坐着一道身影,静谧的像是亘古以来就存在的雕塑。
他回房之后就一直坐在那里了!钟璃恍然,小心翼翼的看着他,这个男人突然展现出了他从未有过的一面,他的神情那么孤单? 那么安静。
像一位漂泊在异乡的旅客。
............
此时的朝堂,金銮殿。
文武百官在沉凝的气氛中穿过午门,过金水桥? 依次停在与自身官职匹配的位置。
诸公走过丹陛? 进入恢弘华丽的金銮殿。
今日的朝会有些晚? 因为是临时有紧急情况,天快亮了,宫里才逐一通知京官上朝? 不许以任何借口请假? 包括生病,只要没死,抬也得抬进宫。
肯定是遇到大事了!
京官们都是老油条子? 立刻意识到情况紧急。
诸公们有条不紊的进了金銮殿? 整齐排列? 寂静无声? 这时? 王首辅缓缓扭头? 看了眼左侧,那里空无一人,那里本该有一袭青衣。
自魏渊出征以来,他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动作。
部分敏锐的官员,若有所思。
一刻钟后? 元景帝从殿后进来? 他不再穿着道袍? 而是一袭明黄龙袍。
看到元景帝的刹那? 诸公都愣住了,这位乌发再生,气色红润修道有成的老皇帝? 此时仿佛一位刚遭受人生中重大打击的老人。
他双眼隐含悲恸黯淡无光,他皮肤干涩缺乏光泽,整个人分外憔悴。
这.......诸公们瞳孔一缩。
老宦官适时出列,高声道:“有事起奏。”
话音落下,王首辅跨步出列,沉声道:
“陛下,东北传来急报,魏渊率军深入敌腹,攻陷巫神教总坛,为国捐躯,十万大军,只撤回一万六千余人..........”
殿内,是一张张呆滞僵硬的脸庞,几秒后,金銮殿沸腾了,哗然声瞬间炸开。
“肃静!”
老太监挥动鞭子,抽打在光洁的地面,啪啪声响亮。
却怎么也压不住诸公的喧哗声。
正如王首辅乍闻噩耗时的失态,诸公亦然,有些事,不是胸有静气,就真的能静下来。
十万大军近乎折损殆尽,这无疑是当头一棒般的打击,甚至动摇了大奉的国本。
而真正让诸公心生动摇,集体失态的原因,是那位大奉军神,那袭青衣的捐躯牺牲。
别看魏渊的政敌们,动不动就高呼:请陛下斩此獠狗头。
但其实不管情不情愿,在诸公心里,包括王党这样的政敌,都承认魏渊其实才是大奉的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