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1 / 1)

天之下 三弦大天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名俊秀少年正从居士房里走出。便打了招呼问道:“请问觉观首座在吗?”

  那少年问道:“请问师兄哪位?”

  了平道:“贫僧法号了平。”

  那少年忙行礼道:“弟子明不详,参见住持。”

  了平问道:“你是哪位师父的弟子?”

  明不详道:“家师了心。”

  了心失踪引起轩然大波,了平自然听说过,不由得讶异问道:“了心?他不是正业堂的监僧吗?那你怎么会在这?”

  明不详道:“弟子现为正语堂的入堂居士。”

  了平更是讶异,问道:“你多大年纪?”

  明不详道:“今年八月满十六。”

  了平啧啧称奇,又问道:“你当了多久的入堂居士?干些什么事?”

  明不详道:“我在正见堂当了五个月入堂居士,三天前才转来正语堂公办,负责计算盘查寺内油料供给。”

  了平见他也是新来的,不由得起了亲近之心,又问道:“你现在又要去哪?”

  明不详道:“我住正业堂,正要回去。”

  了平微笑道:“你住正业堂,在正见堂当了入堂居士,现在又来正语堂办公,这经历之丰富,实属难得,可得用心学习。”

  他拍了拍明不详肩膀,问道:“觉观首座在吗?”

  明不详道:“首座还在办公,需要弟子带路吗?”

  了平挥了挥手:“不用了,我认得路。”便往观音院大殿走去。

  了平到了大殿拜谒觉观,出乎意料的,觉观并未刁难,反倒是客客气气地从房里拿出厚厚一叠公文,说道:“觉如赴任早,这些都是他留下的交接事项。这几日你勤劳点,先看过一遍,若有疑问,问我便是。”

  了平忙应承下来,接过公文,觉观笑着嘉勉几句,便送他回去。

  了平心想,看来觉观并不如想象中险恶,“窝里刀”这句话,说得忒重了。

  正语堂负责少林寺所有政务,也包括庶务,是杂事最为繁琐的一堂。举凡寺内所有起居法规、吃穿用度、人丁普查、照顾境内老弱、堂僧俸录升迁,都归正语堂管。在少林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是你在少林有件事不知道找谁管,那就去找正语堂。

  了平于行政上素有长才,只花了一个晚上,便把所有公文卷宗看了一遍,第二天听完早课,到大雄宝殿向方丈学习易筋经。易筋经虽有正本,向不外传。只有口授。方丈有病在身,说话已开始有些吃力,但了平资质甚佳,总能举一反三,不必方丈多费口舌,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将今日进度学得差不多了,方丈对他点头微笑,甚是嘉许。

  一个多月过去,了平想,这个月虽然忙碌,但总得来说还算稳当。觉观首座不仅没刁难他。反倒颇为礼遇。都说正俗之争不可开交,如今看来似乎也没想象中激烈,想来方丈虽然流放觉如,但让俗僧当上正语堂住持,也算处置公平,消弥了双方怨气。

  忽然响起敲门,了平问道:“谁?进来。”

  一名僧人走入说道:“是佛都居民送来的请愿书,关于挖井的事。”

  了平道:“挖井是工事,工事是归地藏院正思堂管的,怎会找上我?”

  那僧人道:“这事不是这么简单,那是佛都居民的请愿。”

  原来这数十年来,佛都日渐兴旺,居民越来越多,规模也越见膨胀。都内水井有限,一些边缘地带便无井可用,得走上一大段路方能取水,甚是不便。这些地方又多是贫困居民,无地可挖井,半年前便向少林寺求助。觉生方丈本着慈悲为怀,允诺为他们挖井,正思堂派人勘查,连地已在觉如离开之前买下。

  了平道:“既然地都买下了,怎么不开工?挖个井是要花多少时日?”

  僧人道:“当初居民上求方丈,这事不知该谁管,便是正语堂接下。地虽买了,还要住持你发个公文通知正思堂开工。”

  了平说道:“这简单,发个公文便是。”他当下写了公文,要正思堂开工。

  隔天,他前往大雄宝殿修习易筋经,临走前,方丈忽然问起佛都水井之事,了平心中一惊,忙道:“已经在处理了。”

  方丈道:“天下之大,贫困老弱者众,少林寺能做的不多,若连近在咫尺的佛都都照顾不好,又怎能恩泽广被,兼善天下。”

  方丈这一催促,了平便急了,回到正语堂,见一封公文,原来是正思堂发来的,他拆开一看,上面写着:“经查前文已覆,谨请以覆文再回,确认无误后,方能照函办理。”

  了平这一看可胡涂了,这事哪曾发过什么公文?他走出堂门,环顾四周,恰好见到明不详,便喊了过来,把公文拿给明不详看,问道:“这什么意思?”

  明不详看了公文,问道:“是水井的事吗?”

  了平道:“就这事,正思堂先前发过文吗?”

  明不详道:“之前正思堂勘完地,送了一封公文过来,上面标示了水井的位置跟外围土地。正思堂的意思,是要住持就着那封有附地图的公文再回复回去,他们才能动工。”

  了平道:“当真岂有此理。”

  他这段时日已将堂中文件都看了个遍,可没看过明不详说的这封公文。便在厅堂中到处翻遍,却始终找不着,于是转头对明不详道:“你进来帮忙找找。”

  明不详进了殿堂,到处翻查,仍是找不着,明不详便道:“何不问问觉观首座?”

  了平觉得有理,于是前往拜见觉观,询问觉如是否交接了这封公文。

  觉观摸着头说道:“这件事我是知道,但这公文……觉如没交给我。唉,你这师叔做事向来粗枝大叶。若是弄丢了也无妨,往正思堂走一趟,你跟了证是同辈,他该会关照你才对,不过一纸公文,有什么不能通融的?”

  了平觉得这也有理,前往正思堂要找住持了证。正思堂的堂僧奉了茶,要他稍等,谁知这一等,便足足等了一个时辰。

  总算了平“石头”的外号不是白取的,他甚有耐心,也不发脾气。一个多时辰后,了证才把他请进。

  了证是位正僧,只比了平大两岁,却早了四年当上住持。实则少林寺当前掌权的觉字辈高僧年事已高,势必渐渐交接给了字辈,了证是第一个,了平则是第二个。

  了证虽然当上住持,但他资历最浅,四院八堂会议,往往只能唯唯诺诺,不敢多提自己意见。了字辈与觉字辈又差了一辈,正思堂负责营建采买,公务上与其他住持交涉也得毕恭毕敬。底下人见了,也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馒头”,意思是软弱可欺,其他哪个堂的住持都能踩踩他。

  然而馒头今天遇到石头,反倒成了更硬的那个。论年纪、资历,这颗石头都比自己短少了些,在他面前,自己反倒是前辈了。

  两颗光头见了面,馒头先是寒暄说道:“唉,今日公务繁忙,劳烦师兄久等了。”

  石头只得说道:“不敢,只是打扰师兄,甚是过意不去。”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