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1 / 1)

天之下 三弦大天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怎地他能笑得如此好看?”竟似看傻了。

  自那天起,每日午后,明不详便来到卜龟房中教他识字。卜龟问起明不详身世,知道他与自己都是孤儿,师父失踪,不禁有了同病相怜之感,两人渐渐亲近。

  卜龟此后也不练功,专心学识字。他记性与悟性不算上乘,但极有心,每日服完劳役便开始学习,明不详走后又复习,直到深夜才睡,不到一个月,已会了上百个通俗字。

  学字最难是基础,基础一旦有了,此后便能突飞猛进,明不详便要他去借四十二章经。

  卜龟推辞了几次,明不详都是摇头说不,不得已,只好硬起头皮,去般若厅拿了本四十二章经,向看管的僧人说借。

  那掌管租借的僧人见到他,吃了一惊,问道:“难得看你来借经书。”

  卜龟脸红心跳,自觉羞愧,低下头不敢回话。那僧人也未多问,只道:“若在经文里遇到疑难,可来问我,我不会,帮你问经僧。”

  卜龟没想到对方如此友善,连连称谢,拿了书快步离去。

  明不详早在房中等他,卜龟进了房,方才如蒙大赦,不住喘息。

  明不详淡淡道:“也不是很难,对不对?”

  卜龟点点头,将经书交给明不详。明不详却没接过,道:“这书我没两天就能看完,你还得太快,他们也会起疑,不如先用这经书学字。”

  明不详就这样教卜龟识字,又解读经文。卜龟对经文一知半解,渐渐地也能望文生义。

  过了几天,明不详又要他去借书,这是借一本杂书,是启蒙用的千字文。

  “我师父说,千字文学字最快。”明不详道:“这里头有许多字你都学过,应该不难。”

  卜龟学了几天,忽然想到:“他要我帮他借经书,怎地借千字文?”这一想,又想到:“他说要借经书是借口,其实是要我学写字跟让我见人?”

  这一想通,卜龟内心激动,感激不已,看着明不详,讷讷地说不出话来。明不详见他有异,问道:“怎么了?”

  卜龟道:“你……你是为了我才借书的?”

  明不详不置可否,只说:“借书这事不忙,你以后再帮我就好。”又道:“你若有想看的书,也可以自己借来。”

  卜龟感动道:“除了师父,你是第一个待我这么好的人,为什么?”

  明不详想了想,道:“你跟我一样,没父母,没师父,也许,我把你当成朋友了。”

  “朋友?!”卜龟心中一动。他这一生中唯一记得的亲人只有那短短两年时光的师父,从未交过一个朋友。明不详是第一个把他当朋友的人,他不免激动了起来。

  “我……我没交过朋友,你有很多朋友吗?”卜龟问。

  明不详道:“以前在正业堂有个跟我一起挑夜香的,或许算是朋友。不过,他后来帮着本月欺负我,偷了我的佛弟子戒。”明不详说着,又沉思片刻,说道:“朋友,也是有害人的那种。”

  卜龟急忙说道:“我不会是那种!除了你,我没别的朋友。”

  明不详道:“你可以多交几个朋友。”

  卜龟低头道:“我……我这样子,没人想当我朋友。”

  “正见堂的弟子都是好人。”明不详道:“你都试了一次,怎么不多试几次?”

  “怎么做?”卜龟问。

  明不详道:“明天洒扫,你从神通藏走出,跟他们打个招呼。”

  “什么意思?”卜龟问得更细了。

  “就是一个招呼,每天一个就好。”明不详道:“之后你就懂了。”

  隔天,卜龟打扫完毕,眼看时间将尽,想起明不详说的话,却是犹豫不前。

  他想起小时候,与别的孩子亲近时,不是吓哭对方,就是惹来对方父母的打骂。

  他觉得害怕,那种鄙夷的眼神、轻蔑的态度,好似自己就是个不该被生下来的怪物。

  他在少林寺躲了十年,在那间独居的小屋架起他的天地,那里就是他的全部。而他现在要走出那个天地,到另一个曾经对他充满敌意的地方。

  “只是一个招呼。”他心想:“还能损失什么?”

  他吸了口气,觉得脚有点软,一步步慢慢走向那铁铸的小门。

  这铁门难以推动,关上了很难打开,打开了,也很难关上。

  他站在门口,让所有人看见他,很快的,也有人注意到他。未几,打扫的几名弟子都看向他了。

  “大家……”他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最后说了句:“早上好。”

  此时已近中午,众人见他尴尬,都轰笑了起来,卜龟觉得丢脸,正要躲避,又听到众人纷纷回道:“早上好!”“早上好!”

  他分辨得出,这话语中没有敌意,有的顶多只有意外。

  此后,他从每日一句问候,到见面时问候,离去时问候,渐渐到两句三句的简单对话。

  不到三个月,他便打入了弟子圈中。他感觉得到,众人本有些怕他,到最后便与寻常无异,有时也会对他说些笑话。他性格木讷,反应又慢,听不懂时只能跟着傻笑。

  笑话是听不懂,但笑却是真诚的。

  不到半年,他便能识字,又结交了朋友,而且不只一个朋友。

  这一切都是因为明不详。

  他感激明不详,像是感激他师父了因一样感激。

  某日午后,吕长风突然建议,问众人要不要上后山踏青。有的弟子说要回去请示师父,有的当下允诺。吕长风问明不详道:“大伙要到后山走走,你去不去?”又转头问道:“卜龟,你去不去?”

  卜龟没料着这一问,忙看向明不详,明不详点点头,卜龟也跟着点头说好。

  吕长风没注意到这两人间的默契。

  于是一众数十名僧俗在正见堂外集合,浩浩荡荡便往后山踏青去了。

  明不详去过后山几次,自然是了心带去的。一路风光明媚,虫鸣鸟叫,众人嘻嘻哈哈闲聊。到了一处空地,吕长风指挥取柴火,一名弟子拿出茶叶,也有弟子取出糕果,各自分食,席地而坐,说说笑笑,甚是融洽。

  卜龟已十年未离寺中,此回虽然只是到后山,却大有一种重见天日之感,不由得心舒体畅,四处走动,兴奋不已。

  众人聊着,不免聊到了心失踪一案。几个月前,觉见将验尸结果呈上普贤院,觉空首座定了“疑似互殴致死,有疑待查”的结论。

  这在少林寺当中掀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澜,耳语流言不止,而当中唯一的关键人便是失踪的了心。这段时日,不少堂僧皆曾拜访明不详,却是毫无线索。众人也在猜测,只是碍着明不详面子,不好评论。又讲到哪个住持严谨,那个住持放松,也有些流言蜚语。

  一名弟子道:“你们听说过吗?觉空首座原来在山下有家室的?”

  几名弟子哈哈大笑道:“这谁不知道?觉空首座四十岁才剃度出家,没家室才奇怪吧。”

  那弟子道:“我瞧他道貌岸然,还以为他是正僧出身,后来才知道啊……”

  明不详忽问道:“正僧、俗僧,如何分别?”

  众人看向明不详,对他这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