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3 章(1 / 1)

天之下 三弦大天使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明不详道,“弟子想离开少林。”

  ※

  中秋过后,明不详拜访觉见,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拜访觉见。

  “你要离开少林?”

  “是。”

  “你孤身一人,何去何从?”

  “师父们不是常说,依心而去,依佛而从?”

  “你才十六,现在离开少林太早了。”觉见说道,“神通藏还有许多武学宝典,众多经书,你还未学全呢。”

  “比起这天下,文殊院的藏书算少的。”明不详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

  觉见想起觉空曾经召见过明不详,起疑问道:“是觉空首座对你说了什么?”

  明不详道:“首座只问我想不想剃度。”

  “你怎么说?”

  “弟子也说想离开少林。”

  觉见叹道:“我原以为你会留在寺中,剃度出家。”

  明不详道:“弟子自幼在少林生长,少林就是弟子的家。在少林剃度,是在家还是出家?”

  觉见听出明不详话中有话,笑道:“你的意思是,没见过这天下,这出家也没意思。”

  明不详道:“世尊悟道,也要经过天魔扰乱。”

  觉见笑道:“你是要去给天魔试炼试炼吗?”

  明不详道:“说不准是弟子当天魔试炼别人呢。”

  觉见哈哈大笑,他看着眼前这少年,比起三年前初见时更加挺拔秀美。明不详禀性纯良,天资聪慧,于佛法领悟甚深,若能留在寺里,那是正僧的福气。他本想好好磨练磨练他,但如明不详所言,留在少林寺,终究少见了世面,即便出家了,极可能成了认死理的正僧。

  与其如此,不如让他见识江湖险恶、人心难测,若能更通些世故,他日再回少林,或许便能成为之后正僧的栋梁支柱。说到底,少林面临今天这样的窘境,实是正僧缺乏如觉空一般干练精明的人物。

  “外头有许多人情世故,不是寺里可比拟。世途险恶,你要小心。”

  明不详道:“弟子明白。”

  “几时要走?”觉见又问。

  明不详道:“或许是明天,也可能是几年后,依心而去。”

  觉见点点头,算是允诺了,又问:“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明不详又道:“弟子还有一个问题。”

  觉见笑道:“什么问题?”

  “住持认为,如何方能消弥正俗之争?”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明不详这个问题倒使觉见措手不及了。他回道:“正俗各安其分,便能弥平。”

  “正俗的本分是什么?”明不详又问。

  “俗僧协助正僧便是本分,正僧专注修行便是本分。”说到这里,觉见又道,“只是认分两字却不容易。你怎会问这个?”他又问了一次。

  明不详答道:“只是有感于寺内纷争,思之无措,心想住持或有见解。”

  觉见笑道:“我要能有见解,寺内也不会这么多纷扰了。”

  明不详道:“住持说本分,佛经又说众生皆有佛性,既然都有佛性,那便都能修行,为何俗僧不能修行?”

  觉见回道:“不是说俗僧不能修行,觉闻住持便是守分的俗僧,勤于寺务,又不荒废修行。但此等人凤毛麟角,罕见罕得。”

  明不详说道:“修行是人人平等,是否正僧更该助俗僧修行?”

  觉见哈哈大笑道:“他们若肯修行,少林寺还怕没人教吗?子德首座几时问过修行事了?他出家后孩子都不知道生过几个了。他们不愿修行,又怪得了别人吗?”

  明不详道:“是否佛与少林真不能分?名相是虚,少林是虚,佛亦是虚,以虚渡虚,岂不执着痴迷?”

  觉见惊道:“详儿,你这话忒也胡涂。少林以佛起家,是天下释众依归,若因俗僧之故,我等正僧便退出少林,他日衡山亦复如是,更他日,古刹名寺中僧人住持个个退让,天下何来寺宇,又何来僧宝?须知,名相虽虚,僧宝是真,无三宝则佛法灭,佛法灭,众生何时方能解脱?”

  他说得严厉,明不详却未见惊慌,只是伏首于地,说道:“谢住持开释,弟子明白。”

  觉见点头道:“你年纪轻,思虑本有欠缺,这是小事。觉明住持对你甚是器重,你在正见堂洒扫数年,又在他那当过入堂居士,临走前可得知会他一声。”

  明不详答是后行礼告退,径自往正见堂去了。

  觉明得知明不详要离开少林也甚是讶异,问道:“想清楚了吗?你才刚满十六。”

  明不详道:“弟子深思熟虑过了。”

  觉明点头道:“也好,也好,因缘和合,缘来则聚,缘灭则分。你当谨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明不详问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觉明笑道:“以你的聪明,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分别善恶?”

  明不详又问:“以世尊的智慧,如何分别善恶?”

  觉明道:“身作三业,口作四业,意作三业,此十业即为恶报。”

  觉明所说的是佛经所述十恶,分别是杀生、不与取、邪淫,此为身作三业,妄言、两舌、粗语、绮语,此为口作四业,贪伺、嫉恚、邪见,此为意作三业。

  明不详道:“以世尊的智慧看众生,众生与沙尘无异,所谓善恶,不过浮蝣之争。人不在意蜉蝣生死,世尊在意众生善恶吗?”

  觉明道:“世尊若不在意,又怎会遗法于世?佛的慈悲,便是一浮蝣也是在意。”

  明不详又问:“修行需经历无数劫,菩萨成佛,便需三大阿僧只劫,这漫漫长时,人生恍如一弹指,这一弹指的善恶,重要吗?”

  觉明道:“便是一念也重要,何况一生?”

  明不详道:“若是这一念难以把持,也是自业自得?”

  觉明笑道:“这是当然。”

  明不详行礼道:“弟子受教。”

  明不详回到正语堂处理杂务,与往常一般,似乎并不急着离开。

  ※

  正语堂住持了平,不愧石头之号,即便断了一只脚,仍是照常公办,过了两个月,脚伤算是痊愈了,只是心有余悸,杯弓蛇影,时不时便要提防觉观的暗算。可也不知是佛前灭了长明灯,亦或是担心影响方丈病情,这两个月觉观倒是安分。

  中秋过后某日,明不详回报寺内灯油状况,哪处该补,哪处有缺。了平拿了盒月饼道:“这月饼你拿去吧。”

  照往例,重大节庆时,少林四院八堂多收馈赠,这馈赠来自地方名门、江湖大派,亦有富贾之流,当然,不过图交情而已。这馈赠依住持性格,处置方式不同。了平初到正语堂,在人情上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将中秋馈赠尽数发给堂僧,借此笼络人心。

  明不详却不接过,摇头道:“我师父说,礼物是债务,不能收。”

  子平奇道:“怎说?”

  明不详道:“这礼物多半是有求而来,今日不还,明日也要还,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自然是债务,不是礼物。”

  子平哈哈笑道:“人情世故,不就是你帮我一把,我拉你一下,偏生就这么多缘由。听说正业堂的觉见师叔不收礼物,琢磨着也是跟你一样想法。”

  明不详说道:“住持认为不妥吗?”

  子平道:“这礼物里头不只有因果,还有方便法门。拒人于外,人家以后有事不敢找你,你有事也找不着人帮,不是麻烦吗?”

  明不详道:“觉见住持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