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落魄,但不大的车间内依旧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门口停着10来辆刚生产出来的农用三轮车,目录上的两轮摩托看不到踪影。
以跟厂长有合作事宜相谈,门卫把韩皓和郝一山两人迎进了厂区办公室。破旧的筒子楼,厂长办公室就在二楼,韩皓进门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
得知韩皓两人从浙海省前来,这位头发花白的厂长先表示了欢迎。
“不行,我们工厂是老一辈工人的心血,出售工厂想也别想。只要有我在一天,厂子就永远属于我们自己工人所有。”
原本以为韩皓他们也是来购买目录贴牌,没想到竟然是准备收购自家工厂。这位脾气耿直的厂长直接一口回绝,并不客气把韩皓和郝一山请出了大门。
“这老古董还真是犟脾气,自己的厂子都快黄了,咱们好心好意救活他们厂,还被人直接赶了出来。”
有些拉不下面子,郝一山忿忿不平说道。
韩皓也没想到对方反应如此剧烈,不过他安慰郝一山道。
“郝工,要是你听到别人想收购我们的工厂,估计你也是同样反应吧。”
查询过资料,这家工厂属于县有国企,归锡北县管理,韩皓两人决定到县政府问问。
来到招商局,表达了想收购“锡北摩托车厂”的意愿,这可惊动了县里的领导。
摩托车产业在全国红红火火,但在锡北却半死不活,这家在60年代建立的工厂,当初靠手工敲打出来一辆仿制两轮摩托红火了一阵,并取名叫“华夏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制约,厂子一直没做大,反而越发困顿。前些年一直靠县里投入资金生产农用三轮摩托车维持着,近两年情况稍微好转,靠倒卖目录有了额外收入不用县里再补贴。
韩耀厂在国内并不出名,但韩皓拿了两张省里、市里报纸关于工厂的报道,还带上了营业执照复印件,以此证实自己的身份实力。
别人老板前来合作投资都是开着小车,哪有像韩皓这般坐大巴过来。幸好这些报纸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帮了大忙,不然锡北县工作人员还以为他俩是骗子。
“收购我们县的摩托车厂?那你们准备出价多少?将来是否还在我们锡北县生产摩托车?现在厂里工人如何安置……”
一连串问题问得韩皓都有些发懵,他原本就是打算把工厂的目录和商标购买带走,至于原工厂到底要如何处置他真没好好考虑过。
目录和“华夏”品牌商标都是无形资产,韩皓主要目的就是冲着这两者来,到底要如何出价他也搞不懂。但他留了心眼,没有说自己是为了目录和商标过来。只说有意和锡北厂合作,如果条件合适他可以考虑在当地投资生产线进行生产。
第一次接触,双方都没能触及自己关心的项目。
但韩皓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如果条件合适的话,锡北县愿意把工厂出售。
到底工厂要卖多少钱,锡北县也无法确定,因为一不小心会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问其到底能够出价多少,韩耀厂方面又含糊其辞,又说要经过评估后才能确定。
像锡北摩托车厂这样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在苏吴省已经开始有试点,一些本省的乡镇企业,开始对经营困难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在韩耀厂属于跨省兼并重组,在当时政治背景下,把虎山县政府拉进来,两地政府出面协调会更加稳妥一些。
不知道虎山县政府愿不愿意为韩耀厂出头,韩皓带着满腹心事返回了浙海省。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八章 驾照圆梦
“这是好事,县里当然会大力支持!小韩厂长,想不到你年纪轻轻,脑子倒挺灵活。只要对虎山经济发展有利,我们县委县政府就全力支持。待会我就让县招商局跟锡北县方面联系,看看大家坐下来如何把事情谈妥。”
韩皓试着到县委找了一把手丘孟桐,没想到书记大人很快会见了他。听完韩皓打算跨省兼并摩托车厂上整车项目,丘书记高兴地拍着大腿表示支持。
“我就知道你们厂肯定会上整车项目,光靠发动机挣不了大钱,整车才能卖高价,这样一来今年产值过亿应该没问题了吧?”
书记大人还惦记着过亿产值,弄得韩皓都不好意思告诉他预付款都已经过亿趴在公司账户上了。现在虎山工业园除了韩耀厂一家发动机拿得出手外,其他都是小零件配套企业,没有整车生产厂。丘书记做梦都想着能有一家大的整车龙头企业,来带动摩托产业一条龙配套企业的落户和发展。
“我们尽力生产,完成丘书记您的指示。之前我们公司申请乡镇企业包税的试点,不知道县里讨论得如何?”
由于中央提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因此出台了一系列税收配套政策,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包税制。每年缴纳定额税费,多出部分政府不管,算是对乡镇企业的政策鼓励。韩皓得知了这个政策,赶紧打了报告要求试点。
“县里会议专门讨论了你们厂的申请,我记得去年你们营业额好像才不到300万,今年情况如何还不好说。因此,我自作主张给你们厂加了个0,以3000万产值计税,算是县里对你们期望。你看如何?”
听到包税制试点已经通过,只以3000万销售额缴税,韩皓连忙点头感谢县里的支持。相比嘉陵、建设、钱江这些国企大厂,韩耀厂从一出生就属于轻装上阵,没有退休人员包袱,在税负上也享受更多的优惠,因此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极强的竞争力。
这一趟苏吴省之行,韩皓感觉厂里应该购买几辆小车,一是方便出行,二是办公需要,彰显实力。
正好1994年初国家发文取消了小轿车控购审批手续,企事业单位等购买小车不再需要向政府部门打报告申请,可以直接到市场上购买。起源于1988年国家由于物价闯关失败导致国家经济混乱,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因此国家开启了对轿车等大额价格商品控制购买,以求压缩开支的政策。此项政策在平抑物价、治理经济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到了1993年底,由于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中央决定废除控购审批轿车的政策。
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轿车行业迎来了春天,据说国家已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