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1)

造车 榕之子 2000 汉字|12 英文 字 2个月前

伙了。”

庞爱国做出数钞票的动作,一脸向往地说道。

其实他提车价格是22500,多了500元是他为自己加的劳务费,毕竟能弄到一台原装车可不简单。尤其韩皓现在发达了,他雁过拔毛挣下辛苦钱不吃亏。

话是这样说,但动辄500万起步的入股费,庞爱国肯定拿不出来。就算拿得出来,别人也不带他玩,毕竟现在走水路来的货犹如印钞机一样,受市场强烈需求胆大的人挣得盆满钵满。圈子一旦形成,外来的人想进去分一杯羹难上加难。

韩皓没发觉庞爱国的小动作,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多说什么,毕竟对方为他搞来了紧缺的样车。

“突突——”

下午骑着新车韩皓来到虎山车站,一路上行人纷纷转头观看这一辆新玩意,看出来这样的踏板车很能夺人眼球。

“哥们,你这车不错啊,多少钱搞来?”

来车站就是为了接专家余航,长途大巴没到站,韩皓就停车在门口等待。这个时候,几位看上去也在等接车的人围了上来,一边欣赏新车一边问道。

“2万3左右吧,你们觉得这车如何?”

想听一听普通人的想法,韩皓婉拒了他们递过来的香烟,借口不抽烟回应道。

“那么贵!这应该是进口货吧,我第一次见。”

得到韩皓点头肯定回答后,一群人纷纷讨论。

“这车没有档位的啊?”

“要是1万块,老子咬咬牙也搞上一辆。”

“这车适合婆娘开吧,嗨哟,居然还是125cc排量。”

……

“嘟——”

一声长鸣,余航的大巴终于到站,韩皓赶紧上前帮忙提行李。

“哟嚯,短短几天不见,鸟枪换大炮了?”

余航看到踏板车,也仔细转了一圈,用手比划比划,还蹲到地上仔细看了内部结构。

“有轻骑木兰50的影子,应该叫踏板车吧,做工那么好应该是进口货。光阳,这牌子是台湾对岸过来的?”

果然不愧在业内享有盛名,余航一眼就看出来新车底细。

回厂路上,余航抢了驾驶位亲自骑车回去,照他的话就是对国际一流产品进行摸底体验。后座上,韩皓帮忙提着行李,看着余航犹如小孩般对这辆新车进行各种加减速调试。

“余老,这车的原理我搞不明白,它的档位到底在哪里?如何可以轻松实现用油门控制变速?”

韩皓只是半路出家,尤其是面对专业问题的时候更是一知半解。

“这是运用了cvt,也就是无极自动变速系统。它利用离心力控制开闭盘的伸张与收缩,以达到变速的目的。到时我们把离合器拆开,你就会弄明白它的工作原理了。”

得知韩皓准备上马踏板车,余航也觉得这个方向很不错,那么接下来工作方向就是开发出合适踏板车用的发动机。

现在仿制成功的荣耀1号样机是立式发动机,而踏板车很明显用的是卧式发动机,还有两者使用的离合器也大不相同,因此韩皓决定转向踏板车研究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回到工厂,已经回来报道的工人也出来围观这一辆新踏板车,纷纷觉得电启动和无极变速很是神奇,对其方便上手和功能简单也赞不绝口。听到2万3的高价,大家纷纷瞠目结舌,这得白干好几年工资才能买得起。1万块,居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价格底线。

初八,放了一大捆鞭炮后,厂子正式开工。

韩皓召集了厂里的研发团队和骨干,召开了一次新年发展目标的务虚会。在会议上,大家统一认识把90cc发动机作为首要攻克目标,同时并行开启电启动研究,力争半年时间内完成电启动发动机的样品。此外,要对90cc发动机进行符合踏板式车辆装载研发,从立式变为卧式机,并对cvt变速系统进行逆向仿制,打造出踏板车发动机系列。

由于现在发动机生产线都还没有组装,所以厂里要上整车项目,尤其是踏板车项目韩皓只是跟余航、苗振华、郝一山3人小范围通报。生产线没见影,韩皓就惦记上了整车项目,步子迈得有些大啊。

不过韩皓有魄力上马整车项目,还找到踏板车方向,大家对这个战略方向没有意见。就是如何把战略落地,便需要韩皓自己想办法开动脑筋了。毕竟现在发动机生产线还没建成,依照韩皓的看法,整车项目的投资资金得从发动机项目收益中获取,所以看上去就是一环衔接一环,先得把发动机生产线落实到位。

同时开启3大领域研究,以现在的人才储备肯定不够用,毕竟余航也不是超人。针对这点,余航也跟韩皓商量提出要合理化现在研发团队的结构配置,他提议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思路。

老,就是像余航、苗振华这样在业内有多年知识,擅长某一个领域的带头人。中,就如同郝一山这样,年富力强处于人生黄金年龄,积累了多年经验准备出研究成果的人。青,就是想韩皓这样的新人,刚大学毕业一片白纸,但对研究兴趣浓厚,值得下力气培养接班。

韩皓听了立即点头同意这个提议,从发动机研发经历看,人才就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核心竞争力来源。

人选方向有了,得去哪里寻找合适的人选呢?

还是得发动群众,韩皓学习中国革命史还得到了一些管理启示,但凡推荐合适人选入职一律有奖金。

实际上还是得靠私人关系,毕竟一个人在行业中很容易形成对应水平的圈子。例如余航就熟知业内同等资历专家的信息,由他出马寻找老同学、老同事什么的人才。在他的带领下,苗振华、郝一山等纷纷各自行动寻找合适的人选。牛大伟和简兵也不例外,他们纷纷打电话给中专同学,告诉他们这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让大家前来投奔。

韩皓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来之能用,不养闲人,有能力者一律享受高待遇。

不多日,韩皓再次启程前往江州参加2门挂科补考,同时还肩负着另外一个任务。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八方来客

韩皓带着一袋蜜桔来找系主任江昭平,除了感谢他一向来照顾外,还存了另外的心思。网 w≈w≈w≥.≤

“要我帮忙推荐一些毕业生?”

江昭平惊讶地看了一眼韩皓。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敢想,居然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来了。现在国家虽然开始提倡双向自主择业,但从浙海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基本还是国家包分配。其实也不能说是包分配,主要是各种国企、研究所和机关事业单位到学校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