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6 章(1 / 1)

造车 榕之子 2000 汉字|29 英文 字 2个月前

知了suv这个概念,因此跟吉普等于越野车一样,在2002年中华“唐”也成为suv的代名词。

“我打算去卖一辆suv回来。”

此话一出,大家都知道说话的人要去买的是中华“唐”。

厚积薄发,中华“唐”上市后凭借稳定的质量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从纷沓而至的订单上看,随着产能的提升,中华“唐”还有望成为月销量破万的畅销汽车。

预想到中华“唐”可能会成功,但没想到其会如此成功,销量一飞冲天,直接朝着月销万辆而去。

年销量定在5万辆,已经是韩皓非常乐观的估计,没想到照这样阵势,年销量可能突破10万!

不枉费为了让中华“唐”能够打出漂亮的翻身仗,中华集团在其身上投入巨大的资源,除了一整套国际通行测试样车方法外,光是推迟上市日期修改细节就好几次,只要求能造出超越消费者想象的王牌车型。

一份好食材决不能浪费炒糊了,而是要找来最好的厨师烹饪,给品尝者留下过嘴不忘的好滋味。换成汽车领域,中华“唐”好不容易有了好的设计,那么在质量上一定要保证到位,不能让好作品演砸了。

“一分钱一分货还不够,至少要让买了我们汽车的人感受到惊喜,一分钱至少要有两分货的标准!”

这就是中华之道。

到底suv有何魔力让那么多的消费者都趋之若鹜,这样成功的suv市场让许多国内厂家蠢蠢欲动,因此不少厂家开始悄然上马自己的suv产品,尤其是不少皮卡厂家在车后厢套个盖就号称suv准备上市蹭热点圈钱。

可以预见,2003年中国即将迎来suv的元年。

在中华集团正式公布上市首月中华“唐”销量就突破5000辆之际,在首都信息产业部大街上的一处高档饭店包厢内,坐着几位来自电子信息行业的大佬人物。

“估计中华集团这次单凭‘唐’这一款suv就能挣十个亿,汽车才是国内真正的暴利行业。只要一款车型热卖,那么投资的本钱就全部回来了。”

在主座上,信息产业部的一位处长侃侃而谈。

“刚才你们问我,中国还有什么行业值得投资,依我看汽车行业绝对是热门。国际上汽车业平均利润是5%,但在中国汽车业你挣个10%利润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远的如广汽本田,近的像首汽现代,都是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据说他们盈利在30%水准以上。

跟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每万人拥有汽车量不足他们的零头,这表示其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发展,汽车就迟早会成为中国人最热衷的大件消费品之一。所以,有钱到汽车行业赌一把,绝对不会后悔。”

喝了几杯,脸上有些通红,在酒精成绩下,这位处长把自己透过内参得来的结论分享道。

“手机这一行是越来越难做了,国内国外品牌太多,价格战打得太多谁都挣不到钱。说实话,我还真有意趁有资本转行进入其他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行业。”

说话的是波导手机的老总徐华,波导手机近年来异军突起,凭借“手机中的战斗机”广告宣传成为国产手机的代表之一。

“汽车?这一行利润真有那么大吗?跟手机行业相比,到底是汽车竞争激烈,还是手机更惨烈?”

问话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他正是被称为电池大王的比亚迪公司老总王川福。

比亚迪公司年中刚在港股上市成功,凭借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公司击败了韩日台厂家,成为全世界手机电池最大的供货商。

在手机电池行业做到了世界第一,然后上市公司账户上又有一大笔钱,王川福也在思考公司下一步的战略发展方向。

“只要看看汽车和手机行业,分别是哪几家企业在玩就能知道到底谁竞争更激烈!”

处长的一番话,让中国汽车行业又多了几位敲门者。

第四十八章 各显神通

伴随国家领导层的更替,新任总理在经济政策上会有所调整,因此一直禁锢的汽车产业政策可能迎来松动。

尤其是为了符合to规则,国家很可能放开对轿车市场严厉的管控,现在十大外资汽车品牌全部进入中国合资,当前再对汽车目录进行严控其实针对的只是国内民营企业。

“不能再区别对待公有和非公经济,市场要保持良性竞争,必须让各种竞争主体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都是同一个妈所生,不能人为划分亲生和非亲生的标签,兄弟俩要团结一致对外,合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媒体舆论呼吁国家给以非公性质的民营经济更多关爱,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良性竞争,实现资源市场化合理配置。

在这样大背景下,放开汽车行业管控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汽车,这块被国家小心翼翼护在手中的蛋糕,成为许多民营企业战略转移瞄准的香饽饽。

其中,就属王川福胆子最大,说干就干。

他从饭局离开后第二天,就去首都最大的新华书店,一口气把所有关于汽车的书籍都买了回来仔细研读。力求初步对汽车这个行业有一些了解,从而摸清楚比亚迪能否实现战略大转移。

比亚迪虽然手机电池做到了全球第一,但业务也遇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走很难。为此,王川福还尝试进入手机代工领域,跟来自宝岛的富士康正面交火,遭遇了对方强力狙击。

“其实汽车也不是很困难嘛,跟我们造电池一样,都是成本说的算。谁能够造出便宜又好用的汽车,谁就能成为市场的霸主!”

王川福对国内汽车行业当前动辄高达30%的利润率大为心动,造车犹如一颗种子般在他心中不断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什么,王总,你再说一遍?造汽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王川福召开管理层大会,宣布要进入汽车行业时,所有高管都一致反对。

比亚迪现在只是一家造电池的企业,居然要大跳跃进入汽车行业,除了在公司账户上有从股市募集而来的16亿港币外,在汽车行业一丁点基础都没有就是两眼一抹黑。

“现在电池行业已经饱和,我们必须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想找一个玩家少一点、门槛高一点的行业进入,汽车行业就是我认为最大也是最合适的机会所在。

国内现在所谓的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