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如果拿不到轿车生产销售牌照,那么华夏工业就免不了被边缘化。到底贵公司会不会拿到轿车牌照,到底何时才拿到轿车牌照,希望韩总能够回应一二。”
在举手提问环节,底下一名工程师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轿车7字头目录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如果华夏工业拿不到,那必然会被主流消费者抛弃,振兴民资自主汽车工业就变成了一句空谈。
“嗯……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也很专业,果然不愧为世界最顶尖的汽车工程师群体,让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本科的论文答辩现场,在座的都是行业内专家学者。”
韩皓的自嘲,同时捧了一把现场观众,引发底下工程师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轿车牌照是我们在中国造汽车绕不过去的大山,轿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迄今为止,轿车牌照一直掌握在国企手中,没有任何一家私营汽车企业能够冲破这层阻碍。
不过现在时代在变,这种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把民营企业排除在轿车领域的做法将很快得到改变。现在中美正在进行wto谈判,wto规则内对这类行政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也就是说一旦中国加入wto,那么轿车牌照就将对任何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开放。
尽管轿车牌照在历史中曾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过贡献,但许多业内有识之士都明白,现在它已经成为了阻挡中国汽车进步的根源,国内已经有不少声音呼吁废除改革这样的过时条款。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改革开放,我坚信,在加入wto以后,政府将会改革这样不合理的政策!华夏工业将会凭借自己出众的实力成为第一个取得轿车牌照的民营企业!这个时间的期限,我个人认为不会超过3年时间!”
这是韩皓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获得轿车牌照发声,他对国家未来政策的改变还是十分有信心。
“啪啪——”
一个企业的文化跟创始人息息相关,韩皓出众的宣讲,既充分说明了华夏工业的实力,又最大限度展露了自己的才华魅力,得到了现场华人工程师们的掌声和尊敬。许多抱着来看热闹的人,也开始转变思想,思考要不要回国就业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贡献才智。
韩皓的到来,让这些一直为国外汽车巨头打工的华人明白,他们的聪明才智也有机会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出力。
一时之间,韩皓成为了在底特律最炙手可热的华人,他接到许多活动邀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小半个底特律。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扶持政策
“我们的邻居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时,在美国陆续有超过一万名韩裔工程师和研发人员返回自己的母国,为韩国汽车工业起飞贡献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说,这一万名中高级技术人员回国,起码让韩国汽车工业少走了10年弯路。”
坐在韩皓对面的华人联谊会会长周仪如此说道。
周仪退休后因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而被推选为联谊会的会长,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运作。他本人就是一名前发动机工程师,当年韩国喊出发展汽车工业,身边许多韩裔的同事纷纷离职回国,这给了周仪很大的触动。尽管韩国国土面积不大,但是民族凝聚力超强,祖国有召唤他们纷纷舍弃安逸的生活返回家乡。这次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民众纷纷捐出金银首饰,供国家黄金储备度过外汇危机,由此可见其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我相信我们炎黄子孙的觉悟不会比大韩民国差,人活一辈子总希望能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物质条件满足了,就会在精神出面有所追求,将来如果能把中国制造的汽车卖到全世界,那么便有机会青史留名了。”
这次访美,韩皓的收获很多,不少有意回国发展的工程师们都签订了意向书,待回国考察确认情况无误后就会加盟华夏工业集团。
不过韩皓心仪的主角人物还没有出现,华夏汽车研究院院长人选还没有合适人选,他需要一个能够统揽全局的人物坐镇。
“全复,终于等到你出现了,为了你,我们的韩总可是多在底特律呆了三天时间。”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出现在韩皓面前,周仪赶紧上前招手迎接。
“你好,我是韩皓。我是在留恋底特律美丽的风景才没急着回国,周会长真是太会开玩笑了。”
站起来,韩皓主动伸手问候对方并解释道。
“真是不好意思,手中忙着一个项目不断加班,直到现在才挤出点时间。”
中年人一脸歉意地说道。
来人名叫赵全复,是底特律华人中的精英,当前在克莱斯勒公司就任动力研究中心副总监,是一位资深的发动机动力专家。在发动机领域享受盛名,如果说华人谁能第一个冲破在美国汽车公司中高层的天花板,他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之一。
赵全复在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博士毕业后留美工作,在克莱斯勒公司已经工作超过10年时间,曾有单独主持某一型号发动机技术研发的工作经历。
“韩总,你让我推荐底特律最厉害的人,现在他就站在了你的面前,我可算完成你的嘱托了。”
周仪介绍两人认识后,就找借口离开,留下他们单独对话。有些问题,不方便让自己在场倾听。
“赵先生,我的来意想必周会长已经跟你提过,就是我们华夏汽车研究院缺少一位院长,他向我大力推荐了你。”
韩皓主动开启了正题,他看过赵全复的简历,对方确实在专业领域是一位权威人士。如果没有能力,是不可能在克莱斯勒公司做到技术领域的高层人物。
“我很荣幸,坦白而言,我是曾和周仪会长谈过想回国的打算。不过也要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毕竟我离开国内时间太久,有些担心回去后水土不服。而且在平台选择上,我也有自己的标准,待遇条件我倒不那么看重,更看重的是能否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果我继续留在美国,事业依旧处于上升期,要让我回国一定要有能打动我的东西。”
赵全复没有客套,他同样说出了自己的期望,看华夏工业能够给以他足够的筹码。坦白而言,之前他更希望到一汽等这样的大国企工作,因为它们拥有更高的平台。现在的华夏工业,他也通过国内朋友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