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 章(1 / 1)

造车 榕之子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企业?”

派森没有忘记总部特意交代过的背景调查。

“我们嘛,应该属于民营国有,但你认为是民营企业也合理,虽然其中有部分国家的股份在内。现在我们华晨汽车,依靠的是职业经理人团队高管在管理。好比配备宝马这样豪华的专车,国企汽车企业是绝对不允许,他们干部乘坐汽车的标准都有规定,不允许超过多少排量。但在我们华晨,一切看贡献分配,上不封顶,我们拥有灵活的管理奖励机制。”

华晨汽车是自己一手做大的企业,虽然产权有些地方说不清楚,但金仰勇还是认为华晨大部分属于自己一个人拥有。

民营国有,这个词是派森第一次听到,他示意秘书记录下来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二。

踏破铁鞋无觅处,短时间居然在中国找到了两家比较合适的合作伙伴,派森为自己的工作效率感到高兴,这下子足以跟慕尼黑总部交差了。

华晨汽车进入汽车行业更久,尤其还有在国外上市的子公司,在中国国内还拥有上市公司,看上去比华夏汽车实力更强。它也拥有全新未投入使用过的生产线,可以允许小规模本地化生产宝马轿车,尤其在对宝马文化的理解上比华夏汽车要做得更好。

但在企业文化和工人潜力方面看,华晨汽车没有华夏汽车拥有朝气,这里的工人有些无精打采,没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这点让派森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情况严重,他必须考察各方面情况反馈给总部,由他们来决定到底挑选哪一个合作伙伴。

如果华晨汽车现在拥有7字头轿车目录,那么派森一定举手投票华晨汽车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但现实是华晨汽车也未拥有轿车牌照,和华夏汽车一样,都属于黑户,双方又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虽然金仰勇一再表示牌照不是问题,只要宝马同意,他第二天就能拿下牌照。但是派森见多了中国靠耍嘴皮子的人,在没有实际证据前,派森怀着谨慎态度。

半斤对八两,派森脑海中冒出了这个词,对这两家新冒出的企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毕竟宝马进入中国可是不容有失的布局。

得益于浙海省方面保密,所以金仰勇并未得知宝马刚去考察了华夏汽车。同此相对,韩皓也想不到自己盯上的宝马,又有另一拨实力强大的对手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要不要干脆建议总部在中国选择两个合作伙伴,一南一北,和大众一样正好互补又互相竞争。派森的念头刚冒出就被自己否定,宝马估计进入中国的销量每年在5000台之间,如果又分两个企业那么都得饿死活不下去。如果罗孚汽车不放弃的话,还真有这个可能,但从慕尼黑传来的最新绝密消息,宝马准备断臂求生,放弃罗孚这个黑洞。

一个宝马,一个伙伴,这是宝马未来在中国的态度。

韩皓丝毫不知道自己刚看中两大项目都被人盯上,他正喊来一个老朋友商谈一笔很有商机的生意。

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陆A股

由于来首都天京的次数太多,韩皓一直想为自己置办一套房子,但特意抽空看了一天时间,发现适合自己心意的新房基本没有。

在虎山住惯了独栋房子,韩皓喜欢可以拥有自己空间稍微安静一点的地方,可惜眼下在首都中心地区找不到这样的房子。

自己有这样的需求,会不会其他人也有同样的烦恼呢?市场上没有,干脆自己盖吧,虎山县城许多人就是自己买地皮建楼房。当然,在首都地皮是不会出售给私人,但韩皓可没忘记李树富现在投身了房地产行业,他打算问问对方愿意到天京盖房子不?

李树富近段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在沪江市房地产低迷时进去接手了一大块地皮,经过调研专门建房子卖给浙海这边的中小老板。买房子送蓝印户口本,趁着农改非潮流,许多祖籍农村的中小老板们把自己的子女变成了高大上的沪江人。

而且李树富还留意到了一个普遍状况,就是这些中小老板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子女教育的投入上却非常舍得花钱。不知道这算不算跟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深入到各个阶层。

他正打算找韩皓合计合计,准备在沪江办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甚至可以还想搞大学,找最好的老师建最漂亮的校园,专门做这些有钱人小孩的生意。

以后凡是购买自己公司开发的房子,可以有资格就读私人寄宿学校,不愁这帮中小老板们不动心。大人忙着挣钱做生意,关心子女的时间有限,如果弄成寄宿制学校,那么一定很受欢迎,这可是李树富用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什么人最理解有钱人,当然还是有钱人自己。

听闻韩皓说有事商量,李树富很快找上门来,一直以来两人在房地产公司上合作愉快。说定了公司暂不分红,继续把利润投入到滚动发展中,李树富现在是一门心思就搞房地产了。

“到首都去开发地皮?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听闻韩皓的提议,李树富有些迟疑地说道。现在他在沪江市勉强挤进去,北上的话京城的水可很深呐。

“我觉得商机不错啊,天京和沪江都是大城市,如果你今后在这两个地方站稳脚跟,将来肯定发展不错。就我所见,首都的房地产市场挺落后,还比不上沪江呢,去得早机会多。”

看了一天房子,韩皓倒是对首都房地产有了初步认识。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房地产这行业光有钱不行,还得靠关系,去首都的话我两眼一抹黑,风险太大。如果有朋友带带路,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在沪江轻轻松松挣了一大笔钱,李树富内心也有到首都闯一闯的念头,不过人生地不熟让他心存顾虑。

“我在工商联那边有几个朋友,他们好像有一定关系,到时介绍你们认识,你看看值不值得去。”

这个时候,加入工商联的好处就出来了,作为工商联的新贵韩皓也能随便卖卖面子求人帮个小忙。

有了韩皓的保证后,李树富开始认真思考起进军首都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

“你们公司到底定下上市的日期没有?”

得知华夏工业准备上市,李树富当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