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章(1 / 1)

造车 榕之子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是自己赶着出车上市,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测试车辆,就不会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因此韩皓觉得自己当众道歉心服口服。

“咔嚓——”

现场镁光灯一片闪烁,犹如电闪雷鸣般衬托着压在华夏厂上空的滚滚乌云,记者们都抢着把华夏厂负责人低头鞠躬道歉的画面捕捉记录下来。

“经过我们内部调查,此次出现抛锚趴窝现象的车辆为同一批次,是安装了最新一批发动机da465d后出现的问题。至于前两批采用了另外型号发动机da465q的车辆,现在暂时没有发现有故障产生的报告。出问题的车辆现在据各地经销商上报得来的数据是总共165台,还有23台疑似故障,我们都算在一起是188台。有故障隐患的批次一共生产了1500台,交付给消费者是1422台,剩余78台在运输过程中第一时间拦截封存,没有流通到市面上……”

韩皓在台上介绍故障事故经过时,底下人开始把公关通稿发放到每一名在场记者手上。

经过韩皓的简单介绍,大家都开始明白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只是华夏厂某一批次的汽车发生了问题,另外批次暂时没有发现问题。

华夏厂没有推卸责任,全力承担事故后果的态度得到在场大多数记者的赞同,尤其承诺可以包退并保修的政策能极大安抚已经购车的消费者。

介绍完情况,下面就是记者提问时间,大家纷纷举手请求发言。

“我想问华夏厂会因为此次质量事故而中止进入汽车领域的战略吗?如果继续的话,今后如何保证车辆质量,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一名女记者举手提出了上述问题,这是程凯预先打好招呼给好问题的“自己人”。虽然记者会可以随意提问,但大方向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程凯可不想把会议开成了讨伐大会。

“此次事故反而更加坚定了我们进入汽车领域的决心,万事开头难,我们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中国民族汽车业的未来是光明可期,我们有信心在交了这次学费后将来做得更好。这一次事故,来了那么多记者朋友报道,足以让我以及所有华夏人刻苦铭心。我们将会把今天定为华夏厂的厂耻日,让所有华夏人记住今天的教训。同时,我们将科学改进生产流程,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杜绝质量问题产品出厂!”

这些问题都是预先演练过,所以韩皓回答起来毫不费劲。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问到底车辆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动力系统问题,今后华夏厂要如何化解这个难题?还有事故的责任划分如何界定?”

接过话筒,轮到宋卿站起来提问,她一连问了三个关键问题。

“车辆故障问题,我想有请东安动力的林工程师替大家解答,毕竟他是业内的专家。”

提及故障原因,韩皓直接让东安动力的人出来解释。

“额……这……”

顿了两下,林工程师一时无法组织出有效语言。初步论证是465d发动机的电喷系统出了问题,东安采购的电喷设备发生了机械故障,导致发动机熄火无法启动。但厂里打来电话,只说可以配合出席发布会,但绝对不能公开认定故障原因。

“现在我们因为调查时间紧急,所以只是初步怀疑是动力总成方面出了问题。但具体原因我们还在调查中,还要经过专家组论证和实景实验,因此现在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捏了一把汗,终于把该说的话说完,林工程师松了一口气。

果然还是耍滑头,东安动力没有华夏厂应对的勇气,韩皓心里早预备了对方如此说辞,因为这套说辞就是对方一直敷衍华夏厂的答复。

“故障原因确实一时间难以查明,不过我保证我们厂会申请国家质检部门介入,保证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届时把结果及时向公众公布。至于事故责任问题,对消费者来说,我们作为华夏之光的生产厂,自然是承担全部的责任。至于内部追责,我们自然会依合同办事,如果是零部件供应商的责任,那么该他们的就是他们的!”

说完的时候,韩皓看了一眼林工程师,发现他不敢面对自己的目光。这次被东安动力坑惨了,华夏厂只能先把眼前烂摊子处理完,再跟东安动力算账。

“我们厂已经同奥地利的avl公司签署了协议,正式引进对方成熟的1.2l发动机全套技术和生产线。同时,我们还与德国格特拉克刚达成合作,双方合资建立手动变速箱工厂,将来提供给华夏品牌汽车使用。预计,半年时间后,首批产品就会出现在国内,届时可以解决动力总成的问题。我再重复一遍,华夏厂进入汽车领域是重大的企业战略,我们将会拼尽全力为中国人造出自己的国民车!”

除了辟谣公布实情,韩皓还利用此次记者会公布了华夏厂的两大重量级合作项目。avl的发动机和德国格特拉克变速箱都会比现在采购东安动力的总成要先进,也更靠谱,从而打破公众对华夏厂的怀疑印象。旧的东西不好,那就用更好的东西来替代它。

“哦——”

底下记者们纷纷点头,原来还有这一招杀手锏,怪不得华夏厂并未太过慌张。如果真如韩皓所说,那么未来华夏之光改进款还是很值得期待。

接下来,韩皓又回答了几个问题,都是正面向的提问和答复。华夏厂一直来投入的大笔广告费,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有许多媒体替自己说话。

“我是《中国经济报》的记者,我有问题想问华夏厂!”

眼见记者会准备结束,没有得到举手提问机会的《中国经济报》记者急了大声喊道。该报可是和华夏厂结下了梁子,现在他一出声,全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哦,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那就请这位记者朋友问吧。”

此次记者会大局已定,韩皓也不怕对方掀起什么波浪。

“我想请问贵厂是否在事发时有故意隐瞒真相的举动?如果不是我们报纸记者跟进,贵方是否会做出如此积极主动的姿态?最后,我们主编想问,经历这次事故,韩总是否还信守当初的赌约?”

该记者一发问,除了在同行中故意炫耀己方报纸曝出此次事件的功绩外,还大有得寸进尺的姿态。

“我们一向来都很敬重媒体,你们是人民的喉舌代表,很欢迎大家对我们企业进行监督。至于瞒报和冷漠,我们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