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1 / 1)

造车 榕之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个长期跟踪中国汽车行业的高级记者,从改革开放起,他见证了历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决策过程和重大事件。每次他撰写的关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内参都能摆上最高领导层的桌面,据说一次副总理级的领导召集汽车行业官员开会特意询问他到会没有,得知他坐在台下后才令正式开会。如此可见,李国安身为一名高级记者,在中国汽车行业享有特殊的地位。

韩皓没想到自己如此之快又回到东北,来的还是中国汽车长子一汽集团的所在地——新京。

1956年,在苏联技术援助下,第一辆解放牌卡车落地。1958年,经一汽工人不懈努力,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1966年,在国家安排下,一汽又负责援建了二汽,把一大批骨干送给了二汽。就连80年代上汽要和德国大众合资,上汽也从一汽挖了不少人过去。所以说,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点都不过分。

带着朝拜的心态,韩皓带着随行工作人员来到了一汽工厂门口,瞻仰这个中国汽车工业的母亲。

如果说抚舜市是依煤矿而建,那么新京市就是靠一汽而起。东北的城市都是典型的工厂办社会,一个厂长等会就相当于一个市长,工厂有多宽城市就有多广。

一汽是由苏联援助,所以整个工厂建筑都是苏式风格,庄严大气。目光所及之处,韩皓看到了一大片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在兴建,上面还印着醒目的大众标志,应该就是一汽大众的合资工厂,主要生产桑塔纳的亲兄弟捷达小轿车。据说合资时,把一大片苏式旧厂房铲平后,腾出了地方兴建合资工厂厂房。

随着桑塔纳在中国国内占尽风骚,捷达也开始登上舞台,开始了兄弟两人的二人转表演。

如果说一汽是中国所有汽车人目中的圣地,那么韩皓对其当然也充满了朝拜之意,但内心却并未有太多惧怕的地方,反而从心底生出一种要当面挑战对方的蠢蠢欲动。

我尊敬你,但我并不怕你,反而更期待成为你旗鼓相当的对手。

站在一汽大门广场前,看着毛主席挥毫写下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几个鎏金大字,韩皓感到了伟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期待。

他接过随行人员捧来的鲜花,表情庄重朝一尊铜像大步走去。

第六十八章 拼命游说

能让韩皓以如此尊敬的态度缅怀,这尊铜像的主人就是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的饶冰老先生。

当时毛主席去苏联访问,参观了苏联的汽车厂,看看源源不断的卡车从车间开出来。老人家当即大声说道:“我们中国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于是,第一汽车制造厂便在中央立项,选址东北新京市由苏联援助下兴建。当时,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长人选,中央选了好几位,最后由毛主席亲自拍板,决定“白面书生市长”饶冰出任一汽厂长。

从零开始,建起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解放”、“红旗”鼎鼎大名的汽车。其中种种艰辛,饶冰作为厂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国家为备战进行三线建设,1969年考虑在鄂北省堰十市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中央第一个想到的人选依旧是饶冰。于是他顶着当初国内的混乱情况,带领从五湖四海汇集而来的数万名工人开始了建设二汽的第二次创业历程。经过16年的艰苦奋战,第二汽车制造厂傲然屹立在祖国的中部。二汽人因为不想当老二,毕竟老二永远比不过老一,所以后来就改名叫东风汽车。

改革开放后,饶冰作为中国最懂工业的人之一,被任命为机械部部长。于是在他的设计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和外方的合作,利用国际最新的技术把闭关锁国几十年落后的差距补回来。上汽大众的建立,就是他跟德方联系谈判的结果。

80年代中期因年龄问题退居二线,但他依旧奋斗在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第一线。

1987年7月,74岁的饶冰回到一汽参加解放卡车出车30周年纪念大会,他在会上潸然泪下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去实现我们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

赤子之心,天地可昭,对这样的老前辈,韩皓无法不心生敬意,尤其饶老先生在说完这番话后十几天,于沪江市出差途中因病去世。

一辈子都奉献给了中国汽车业,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打下了牢固地基,所以大家都尊称饶冰老先生为中国的汽车之父。

看着饶冰老先生双手放在背后,闲庭信步的模样的铜像,韩皓带领众人深深弯腰90度鞠躬致敬,感谢他为中国汽车行业做出的贡献。

“中国人的轿车梦,我一定会替您实现!”

在中国汽车之父的铜像前,韩皓暗自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依照李国安给的地址,韩皓上门寻找到了当年红旗轿车的设计师之一吕文彦。作为一汽车身设计科首任科长,75岁的吕文彦老先生已经退休多年,但在一汽仍然具备一定影响力。

李国安之前特意打了电话通知有小友要来拜访,所以吕文彦很热情在家里招待了韩皓一行人。

看着简单的室内布置,墙上书架堆满了书,其中许多都是外文关于汽车的著作,可以看出吕文彦对汽车行业的热爱。

简单寒暄过后,韩皓直截了当说出了自己想造微面,现在缺少人手的困境,希望吕老先生能帮忙推荐人才。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都可以接受。

“看报纸上面说南方的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现在看到你这样千里求才,我是知道为何你们能够成功了。但你之前是搞摩托车的,现在想进入汽车领域,前途未卜!要是个大坑,我这个推荐人可吃力不讨好。”

吕文彦故意考一考韩皓,看看他到底对汽车行业有多大决心。

“吕老先生,来之前我刚去看望了饶冰老前辈,他曾说过希望中国后来的汽车人能把轿车搞出来。现在我搞微面,就是为了将来进入轿车领域。国外的汽车巨头都是私营企业,现在中国都是国有企业,依照对比分析理论,谁能保证中国今后的汽车行业不会是私营企业当头?而我就是私营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此我准备了2个亿学费。万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