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眯眯的一口串一口啤酒,慢慢来!
他是来撸串的。
还不停的从包里,拿出一个个弹匣丢出去。
就像面对一群犬不停丢骨头一样。
因为那帮家伙,已经迫不及待的抓着那支冲锋枪,开始对着周围稍高的树枝射击!
鉴于这一带本来就有喝高了开心打枪庆祝的传统,居然没人惊讶。
这种收起伸缩枪托一尺长都不到的冲锋枪,轻巧得就跟手枪差不多,但打起来就是高精度、高射速、高火力的一片枪林弹雨。
贴身藏在西装内侧根本就不会被注意到。
实在是各种政要保镖的必备佳品。
而且易海舟这种订购一百支的做法,也立刻形成了竞争机制。
在目前拥有五百来人的保安公司内部,成了挂在前方的肉骨头。
第二天集中到湖畔训练营的人手,除了还在岗的,几乎一个都不缺。
易海舟也没那么多废话,直接叫出那几个在欧洲跟他一起去接受过分级暴力保安课程的家伙。
开始给大家演练关于安保工作的各种细节。
五百人的队伍,对比军队的规模,这已经是个加强营的级别。
如果仅仅按照养兵的模式来,光是工资,一个月就得百来万美元!
还不包括车辆油料、吃喝拉撒、装备弹药消耗这些开支大户。
光是这一百支新款冲锋枪,就是一辆阿斯顿马丁DB11的钱。
而训练中弹药的消耗量,可比跑车油耗高多了。
玩车,玩表,甚至玩游艇的都不敢跟这种屯兵的比。
目前有两百人在格罗宁根担任警察,一百人在赌场酒店做巡场保安、司机。
然后才是两百人的机动巡逻作战人员。
所有人现在逐渐开始轮岗,在过去几个月里,不少其他武装势力渗透过来报名卧底的家伙,不是被相互监督发现,就是彻底认同了这种职业化武装承包商的安定工作,主动叛变甚至揭发了同伙。
伊万专门搞了个内务部来肃清队伍!
他好歹也是老一辈特工人员出身,叫他端枪打仗,可能还不如搞这种类似政委指导员的工作在行。
太明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怎么做了。
这才是当年红色浪潮席卷世界的最核心力量。
可以说易海舟他们当初能打胜仗,也跟这方面建设完备有关系。
所以易海舟远在东南亚,看看伊万的做法就知道他在干嘛,根本不操心这些事情,只谈作战细节。
在加强野战训练的同时,培养一批专攻保镖工作的人手。
准备把这些人当中分拆出来一部分去当政要保镖,譬如配给索菲娅、老公爵、潘雪芙,甚至高美雅、野生动物养殖中心、海边小镇叮当岛、环保新城等等岗位。
这百来个职位不但有效分散了薪水支出,更重要的是提供些临时高薪岗位。
让所有人都有盼头,训练好、能力强、素质高、忠诚勇猛的就能得到这种职务,出去体验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回来还多半会升职。
于是成天训练吃闲饭,被关在这里一动不能动的机动部队就下降到几十百来人,而且还多半是半个月一轮换的保持新鲜感,不会压抑厌恶。
一旦有事儿,从格罗宁根各处就能凑齐三四百人,立刻形成超过好几个连队的作战规模。
如果这都抵挡不住,世界各处的百来人也不用回来啦,那基本就是反攻复仇的精锐。
某种意义上,这在外面的一帮人,才是震慑。
这也是易海舟经历了特蕾莎的环球力量那帮人之后,自己天天在南欧逛武器交易市场,参加接触各种安保训练培训机构。
逐渐琢磨出来的套路。
真以为他所有时间都用来炖汤了?
到他这个地步,已经不由自主的会考虑这种高度了。
379、防守永远是被动
要获得战斗胜利,一要靠人,二要靠兵器,人与兵器结合得越好,战斗力就越强。
易海舟无比清楚这条战场法则。
他来格罗宁根肯定不是给波娃炖汤的。
哪有那么多时间秀恩爱玩感情。
每天把波娃送到市政厅,都不陪她去巡视露面,立刻转头到湖畔训练营去锤炼队伍。
利用瓦滋猎人越野车加装钢板以后的简单防护能力,主要是形成高速机动战斗团队,不停的进行各种三五辆车、十来辆车的各种战术组合培训。
甚至还通过彼得洛夫那边搞了几门小型迫击炮,加上各处搜罗的火箭筒,原本就有的七八挺高射机枪,再配搭之前采购的五十支班用机枪。
拆了十来辆车的车顶,分别安装到位后,让这些车辆形成重火力压制。
两百支ak12步枪加上原有的一堆破铜烂铁ak步枪。
只用来打防御战的话,基本能扛住所有的游兵散勇轻武器袭击。
伊万原来能调动的几辆装甲车,基本上都躲在训练营的野战帐篷里,不太需要张扬了。
因为根本不考虑外出作战,所以各个战斗小组依旧按照原来的方式,轮番出去漫山遍野的做野外狙击训练。
这回就有十余架无人机组成的小分队,在这边区域上空巡察这些训练队伍。
目的还是熟悉地形。
要让这些保安队伍,就跟熟悉酒店楼房的每个区域一样熟悉野外丘陵、平原、河流跟林区。
有些方位感比较好的更是被挑选出来作为驾驶员尖兵。
最后等那一百支西格绍尔px冲锋枪到位,又开始对随身保镖队伍进行训练。
这就是尽量西装革履,夹克牛仔裤的平民化打扮,把冲锋枪藏在不起眼的背包、衣襟下。
练习各种安保战术。
这会儿就长期一大堆人跟在波娃周围。
拿女市长做演练范本,两三个人在她身边应该怎么站位,怎么协调方位各种角度,如何保证安全不要有漏洞。
易海舟带着几十号安保组成员在高点观察、揣摩、讨论。
特别是这个月里面,奥琳娜召集展开的“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格罗宁根的矿洞酒店召开。
更让整个安保组成员,有了练习体验的机会。
金融女神的名气还是够大。
欧美地区甚至包括亚洲,一共来了五十多位经济金融界人士,两百多位世界各地媒体记者。
到格罗宁根市区参观游览,体验这座过去十年来都是跟战乱、独立、分裂这些字眼挂上钩的城市。
在短短时间里面蜕变成了什么样。
哪怕之前网上已经把格罗宁根奇迹吹得上了天,但眼见为实,还是让经济学家和媒体感到非常震撼。
因为从国境线那边的机场落地,北联邦那边的州府,都没有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