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浮尸再现(1 / 1)

重来1976 北冥虾米 386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五十三章 浮尸再现

林作洲,生于1920年。18岁成为地下党通讯员。1941年潜入日军宪兵队,成为宪兵队的谍报官。1942年,在组织的批准下加入军统,成为双重间谍。

日军投降后,林作洲继续执行潜伏任务,曾担任某地军统工作站副站长。

解放后,林作洲在市武装部担任领导工作。

动乱期间,林作洲多次受到冲击。

落实政策以后,林作洲在烟草专卖局担任领导工作。

1980年在任上退休。

生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儿子名叫林凡,生于1958年,当过侦察兵,后来与连长发生冲突被押送回原籍。1977年因抢劫银行未遂潜逃。

秦咏梅仔细查看林凡的户籍资料,看起来没什么破绽。

由此看来,林凡留在沙洲县的这份户籍档案应该是真实的。

而盘洲的那个户籍档案很有可能是假的。

多半是林作洲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及他当年从事潜伏工作练就的本领硬编造出来的。

秦咏梅再查看林作洲的配偶时突然有些眼熟。

略微想了下立刻恍然大悟。

秦咏梅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市内查看穆荣档案时,记住了与穆荣有血缘关系的相关人。

穆荣的母亲叫魏淑敏,林凡的母亲叫魏淑珍。

也就是说穆荣和林凡是表兄弟!

我去!表兄弟哪有长这么像的!

搞不好林作洲从一开始就给儿子弄了两套身份。

就像他自己当年从事谍报工作一样。

你一个老革命,竟然搞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我看你怎么解释。

晚上回到家后,秦咏梅又把穆荣的照片拿给白宗、白客看。

果然不出秦咏梅所料,白宗一眼就认出来了:“哇!这不林大哥吗?林大哥不是牺牲了吗?怎么穿上警服了?”

白客却在心里叹息:“林大哥啊,林大哥,你跑了就跑了,干嘛还要回来呢?还跑到眼皮底下,还当上了公安。你想搞啥子哟。”

秦咏梅冷笑:“看起来是林大哥吧?”

“是啊,是啊。”白客抢着说。

“可这位林大哥说自己不姓林,说自己姓穆。”

“木头的木吗?”白宗问。

“穆桂英的穆。”

“咦,这明明是林大哥啊?”白宗打量着照片。

白客拿过来看了看:“这眉毛和下巴不太像啊。”

“他那是受伤动过手术了。”

“可林大哥为什么要改名换姓啊?”

白客叹口气:“应该是怕咱妈追究他以前的罪行吧。”

“林大哥已经是战斗英雄了,以前的犯罪不能抵消吗?”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岂能相抵。当然,你们的林大哥要是肯认罪伏法的话,妈妈兴许会向上头申请免予刑事处罚,毕竟他只是预谋犯罪。可他要是一味地顽抗到底,又想耍点小花样。那就别怪妈妈不客气了。”

白宗叹息:“林大哥要是认罪,就干不了公安了。”

“岂能让他这种人混进公安队伍。”

秦咏梅正收起照片时,白客突然说:“妈你不要自己到老林大大家。”

秦咏梅笑了:“小东西,你怎么知道妈妈要到老林大大家?”

“猜的嘛,嘻嘻。”

秦咏梅想了一下觉得白客说得有道理。

她要是一个人到老林大大家的话,未免太正式了,甚至有点兴师问罪的感觉。

领着白客一起去就不一样了,就像老街坊串门子一样,捎带摸一下情况。

第二天,秦咏梅领着白客登门了。

老林大大显然早有准备,热情接待母子俩。

而且他也不掩饰他内心的喜悦。

这种喜悦绝不应该出现在一个丧失了唯一儿子的人的脸上。

“最近有林凡的消息没?”寒暄几句,秦咏梅直接问道。

“怎么会有啊?”老林大大倒着茶水叹息道。

“不过,我最近碰到个人,跟你们家林凡长得很像哦。”

“哦,是吗?”

秦咏梅拿出穆荣的照片放到桌子上。

老林大大拿起老花镜,看了一会儿,面不改色,又放了下来。

长出一口气:“当然像了。”

“怎么?”

“这是穆荣,跟我们林凡是表兄弟。”

“啊?哈哈哈哈,”秦咏梅大笑,“表兄弟竟然会长得这么像。”

“是啊,我们也觉得很奇怪。他们的生日也差了不到一个月。”

“好吧,您的这位外甥也算是我的同事了,有空我叫他回来看看您。”

“哈哈,谢谢你。”

刚出门,秦咏梅就气哼哼地怒骂:“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白客笑了:“表兄弟长得一模一样也存在一定可能性,陌生人都有长得一模一样的呢。”

“哼!鬼才信呢。多半是两人共用一个身份。早晚有一天把这个鬼揭出来。”

其实,白客觉得还有一种可能。

穆荣这个身份根本就是虚构的,作为林凡的马甲存在。

可不论哪一种可能,老妈要真的追查下去的话,都不可能找不到破绽。

到时候林大哥就遭殃了,他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林大哥回到蓝城市又干上公安,确实够胆大妄为。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钻了眼下没有通缉令,甚至连罪犯照片都没有的空子。

虽然大老黑、老罗他们也都知道林凡这个潜逃分子,但他们都没见过林凡本人,照片也只是林凡青少年时期的。

也就是说,除了秦咏梅,其它公安即便当面见到林凡,也不知道他是潜逃分子。

但这一行为也实在愚蠢。

凭秦咏梅的那股执著的劲头,扒掉他的皮也只是早晚的事儿。

林大哥这么做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希望能经常见到自己的父母。

秦咏梅本来还想抽空到盘洲对穆荣的这个身份深入挖掘。

但北大河再一次出现的男性浮尸,让秦咏梅不得不把全副精力投注到这起重大案件中来。

去现场的路上,坐在跨子里秦咏梅就在心里嘀咕:“难道会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1979年春天,秦咏梅在侦查江希香失踪案时,同时发现了北大河浮尸。

但江希香失踪案侦破以后,北大河浮尸案却失去了线索,变成了一桩悬案。

如果是同一个凶手所为,说不定就会留下重要线索。

当然,如果没留下重要线索的话,这事儿就麻烦了,市局省局恐怕就得接手了,因为它就变成了一桩重特大连环凶杀案。

虽然报案很及时,但现场还是破坏严重。

想要采集到有价值的足迹指纹是不可能了。

不过,当年轻的公安人员将尸体平放在地上时,秦咏梅还是一眼认出了那个熟悉的伤口。

没错,同一把凶器,同一种手法。

就是79年那名凶手所为。

也就是说,这是一桩连环杀人案。

第五十四 接手衬衫厂

在这个缺少娱乐的年代里,哪里有点风吹草动,青少年们便蜂拥而至。

全局手头不忙的公安干警几乎都出来维持秩序了。

但还是无济于事,案发现场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在王越等男公安的大声呵斥下,才算勉强维持住现场秩序。

痛失小严之后,县医院的小汪再次被公安局借用为法医,他粗略检查一番后确认了秦咏梅的判断。

尸体伤口的位置和形状的确与79年那具浮尸大同小异。

而且果然不出秦咏梅所料,下午的时候市局的主要领导就来了,宣布市局将接管这起连环凶杀案。

但同时市局也再三叮嘱,不能像以往那样撒网式地调查了。

为了避免民众的恐慌情绪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掌握的线索本来就有限,这么一来破案难度就更大了。

************************

再世为人,小学和中学的课程白客自然记得大多。

所以小学只需要拿出一成的精力就可以了。

但中学不同,由于上一世初中底子没打好,才招致高中学习成绩一般,高考也因此失利。

所以,即便学过一次了,白客还是得拿出五六成的精力来学习初中的课程。

这样一来,用在照顾生意上的时间就少很多了。

埋头功课中,转眼间才想起有一两个月没过问建筑队的业务了。

这天下午放学早,白客就连忙抽空来到建筑队办事处。

正好老阚正在跟凤君核账。

看见白客过来,老阚连忙打招呼:“哎呀,小白客,你要不过来,我还想去找你呢。”

“怎么了?大叔。”

老阚叹口气:“唉,别提了。有句话怎么说的?歪瓜裂枣人见人咬啊。”

白客心里“咯噔”一下。

虽然他知道东山建筑队效益太好,早晚会引来妖魔鬼怪争食唐僧肉。

但突然到来,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具体是啥事?”

原来,和东山村紧挨着的东山街道有一个小集体的“东风衬衫厂”。

由于连年亏损,小厂七八十名职工连工资都发不起。

乡里的领导为了讨好县里,就主动要求东山建筑队代管“东风衬衫厂”,为街道也为领导们排忧解难。

白客长出一口气:虽然是个妖怪,但或许能为我所用。

“他们厂房机器怎么样啊。”

“厂区有将近一万平,车间、仓库、机器也都样样不缺。可七八十张嘴等着咱们喂呢。”

白客抑制着内心的激动。

这哪是妖魔鬼怪,简直是白捡的一块儿大肥肉。

现在的时代,工人都是廉价劳动力,就冲这些固定资产白养他们几年都值啊。

“嗯,能行。”

“你的意思咱们可以接过来?”

“嗯,最好能签十年合同。”

“十年?我还指望应付他们一两年,咱们赔点钱算了。”

“哈哈,大叔你放心吧,咱们接手过来,一两年内就可以实现自负盈亏的。不过要是接手时间短了,咱们就不划算了,等于帮别人养孩子了。”

“这个,”老阚有些犹豫,但想想白客一贯正确,再说这是乡里、县里强压下来的任务,老阚只好点头:“好吧,那就十年吧。”

白客巴不得更久呢。

不过十年也够用,到了九十年代这种小集体企业必然转成股份制,到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纳入囊中了。

几天之后,老阚与街道签订合同,正式代管“东风衬衫厂”了,白客也抽空跟老阚到厂子里视察一番。

厂区确实不小,可也很荒凉。

厂子里的工人们都在东游西逛、打打闹闹着。

这些工人基本都是返城知青,能找到这份工作已经算不错了,哪怕发不出工资也都舍不得离开。

厂长是街道和县里委任的,见这里情况不妙,一个月前就脚底抹油溜走了,调到别的单位去了。

只有一个姓景的车间主任陪着白客和老阚四处看看。

车间里的机器都积了厚厚的灰尘,仓库里也堆满了一件件的衬衣。

白客拿起一件衬衣看了看。

料子属于的确良那种。

款式却很老土。

领子又尖又长,而且软塌塌的,一点不挺。

白客心里清楚,从八十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注重穿着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把这些货卖出去,恐怕就烂在手里了。

“一共有多少件?”

“有六千多件吧。”

“5块钱一件,尽快处理掉。”

“啊?还不够成本呢。”

景主任一边说着,一边看看老阚。

言外之意,这小孩儿是不是胡说八道啊。

老阚板起脸:“听小白客的。”

老阚本来就是个不怒自威的人,他这么一发话,景主任也不敢再说什么了,连连点头:“好,我这就让购销员出去跑一跑。”

景主任刚要下去,白客又想起什么:“等一下。”

景主任站住了。

白客想了下:“先把购销员叫来我看看吧。”

“好的,你们到办公室等着吧。”

老阚和白客在办公室等会儿,景主任领着三个油头粉面的购销员进来。

白客知道,这个年月的购销员就这样。

购销员的这份工作是有门路的人才能干的上的,走到哪里都吃香喝辣。

不过那是计划经济时代。

商品经济社会里,购销员必须转变身份叫推销员。

这三名购销员不光油头粉面,而且有两个还穿着衬衣。

可他们的衬衣都不是该厂生产的。

穿着别人厂子生产的衬衣去推销自己的衬衣,你们是来搞笑的吗?

看来这三个人不顶事儿啊。

白客随便跟他们聊了几句,就把他们打发了。

然后把景主任叫到近前:“你让人写个通告,面向全体员工征集销售人才。每卖出100件衬衣奖励10元。”

“这个……”景主任有些犹豫。

因为眼下还没人试过卖货拿提成。

但白客知道这小集体企业财务比较灵活,而且就算这里财务不允许,也可以从建筑队走账,弄出这笔提成来。

老阚皱起眉头:“你尽管办去好了。”

“好吧。”景主任答应着下去了。

老阚和白客又来到财务股。

白客问股长老许:“咱们是几号发工资?”

“十一号。”

“没几天了啊。”

“是啊,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

“告诉大家,这个月准时发工资。”

“啊?”老许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过大家都不许偷懒哦,没事擦擦机器,除一除草。”

“哈哈,好的。”

离开厂子时,老阚说:“咱们给他们打点款过来吧。”

白客笑了:“或许不用哦。”

老阚明白白客的意思,但还是叹口气:“可那点货就算全卖了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啊。”

“所以得抓紧时间开动机器。”

“都卖不出去还生产啊?”

“卖不出去是因为适销不对路。”

老阚叹口气:“可上哪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啊。”

白客胸有成竹地点点头:“能找到,一定能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