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动乱(1 / 1)

年代文里的路人甲[快穿] 悠渡 277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68章 动乱

  随着南洋的战火越演越烈, 夏国底层也开始不稳定起?来。

  这些年夏国的工业发展速度极快,农业方面进展也不慢,许多高产良种以及化肥农药, 都进行了推广, 按理说百姓的日子应该好过了才对?。

  但是贪污腐败的问题一直存在, 一层层的搜刮之后, 农民能剩下的东西真的不多。再加上土地兼并?情况严重,老百姓手?里的良田越来越少,不少人只?能成为佃农长工, 或者背井离乡去打工, 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了。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导致夏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陈昭想了许多办法, 但是都不起?效,她手?里能用的人还是太?少,权利也不够大。最?关键的是, 夏国虽然这些年发展了不少,但是骨子里是腐朽的,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阶级层层相护, 真正办实事的官员太?少了。

  而陈昭教出来的学生, 累计起?来也不超过千人, 其中大半是搞科研的,另外?的便?是在中央六部任职的多些,地方官员少之又少。而且人心善变, 这些年来, 大家的思想也逐渐分化, 有些更坚定了,有些却被官场腐化, 与旧友同窗分道扬镳。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昭终于相信了谢飞的话,腐肉生蛆,唯有刮骨疗伤才能根治。

  一味的求稳求和,只?会?让创口越来越大,最?终病入膏肓。

  所以夫妻俩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还是要革命。

  第一步,便?是借东风。

  趁着周边各国都在动乱,而民间起?义也层出不穷,谢飞联络了一批他从前培养的人手?,也扯起?了起?义的大旗。

  第二步,便?是劫富济贫。

  如今乱起?来的地方,在南方沿海一带,那?处因为濒临港口,所以建起?来许多工厂。

  这里本就人多地少,再加上工厂的工钱高,许多农民为了多赚点钱,便?纷纷进厂打工,更有甚者把家中良田都变卖了,此消彼长之下,农田便?进了地主的手?里。可这些日子东洋、南洋和西洋动乱不休,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了去处纷纷倒闭,厂里的工人们就没有了工作。

  民以食为天,没有工作的工人们填不饱肚子,自然要闹起?来。

  因为离着海城近,所以谢泽领了镇压刁民的旨意?。

  不过在谢飞的暗示下,他倒是没有对?这些老百姓下死手?,只?是象征性地放了些空枪,把人吓跑了就不管了。至于拨下来的枪支弹药,还有军饷粮草,留足基本的量后,都被谢泽暗暗扣下来,悄悄运到?了西南山区。

  那?里地广人稀,丛林广袤,藏着谢飞这些年训练的数万私兵。

  这些兵可都是吃钱的大户,陈昭夫妻俩赚得钱,一多半都投进练兵和组建根据地上去了。如今有了朝廷这个?冤大头,谢飞算是狠狠地薅了一次羊毛,给自己补充了不少物资。

  至于第三步么,便?是占山为王了。

  自从儿子和儿媳出息后,谢飞的父亲为了不挡了他们小夫妻的路,早就卸任不干了。前些年谢泽护驾不利那?事儿发生,谢家上下都处在灭顶之灾的恐慌中,虽然最?后平安渡过,但是老两口提心吊胆之下,索性出海转了一圈,大大开了眼界。

  后来谢飞借着出使的由头,和父母碰了面,废了好大力?气,才说服老两口跟着他“造反”。

  谢父一辈子从县令做起?,卸任之时?已经是正二品的总督,政权兵权都抓在手?里,治理地方的经验十分丰富。谢父便?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直接把父亲忽悠到?了西南,帮他去管理根据地去了。

  事实证明,谢父干得十分不错。

  根据地的基本制度,谢飞直接照搬了他第一世经历的,谢父又因地制宜改动了一些,就更适合当地发展了。至于根据地所属的地方官员,也都是谢飞和陈昭精挑细选的,属于他们组织的第一批骨干成员。

  历经几年的发展,根据地如今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工业体系,完全能实现自给自足,而且防御体系也建的差不多了。

  趁着全国起?义的风,他们也拉起?了革命大旗,宣布从夏国独立。

  夏国到?处都是战火,在这样四面楚歌的时?候,云若华宣了陈昭入宫。

  从前无话不说,引为知己的师☆仙☆女☆整☆理☆徒俩,如今见面却良久不言。

  陈昭在心中暗叹,权利真是腐蚀人心的毒药,如此轻易便?叫人面目全非。

  从前的云若华骨子里有勃勃生机,有不屈的野心,有想要改变世界的壮志。可是现在的她,眼睛里的光彩消失了大半,反而充斥着欲望和蔑视,对?下位者的蔑视。

  如今的陈昭对?于她而言,就是下位者。

  尽管云若华刻意?做出一副和气的样子,陈昭还是能敏锐地察觉到?,和当初柳轻眉给她的感觉一样,这婆媳俩最?终还是走?向?了同一条路。陈昭想着自己和柳轻眉见的最?后一面,觉得对?方真是有先见之明,早早的便?看到?了今日之景。

  “老师,你说为什么百姓要反呢?”

  面对?云若华的询问,陈昭迟疑片刻才回道:“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太?后娘娘早前在学院上课的时?候,咱们学过的。‘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云若华凝视着她,满心不悦地问道:“老师的意?思是本宫无道,所以百姓才纷纷起?义造反?本宫虽然不敢说自己励精图治,但是这些年也算是勤勤恳恳,夙兴夜寐丝毫未曾懈怠,又不将就吃穿用度,不曾叫百姓纳贡增税!”

  她越说越是愤怒,可陈昭的面色却丝毫未变。

  半晌,等到?云若华情绪平复下来,陈昭才说道:“太?后娘娘,您是励精图治了,但是夏国疆土何止千千万,为官者又岂止千千人?您怎么能保证每个?人都如您这般?多得是搜刮民脂民膏,逼得百姓卖儿卖女之人,如此,他们岂能不反?”

  “老师是说,地方官员不作为?这怎么可能,本宫每年派出去那?么多御史钦差,就是提防这些人欺压百姓,难道全不中用吗?”云若华霍然起?身,厉声呵道,“难不成朝廷没有给他们发俸禄吗?这群狗胆包天的败类,误我?大事!”

  “官官相护乃是常态,再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俸禄怎么能满足得了他们的胃口呢。”

  “那?依老师来看,该如何解决此事?”

  陈昭抬头看了云若华一眼,斩钉截铁地说道:“杀!”

  “乱世需用重典,如今这些贪官污吏已经扭成了一团,即便?是派些钦差大臣下去,要么就是同流合污,要么就是死于非命。要想根治,唯有连根拔起?,刮骨疗伤,才有一线生机。早在三年前,乱象初显的时?候,太?傅等人就告诉过太?后您,不可姑息养奸,需得从根子上定好法度,只?可惜……”

  云若华听了这话,却显得十分犹豫。

  这些官员盘根错节她当然知道,一直隐忍也是因为忌惮他们背后的势力?,害怕贸然动手?会?引起?朝堂动乱,反而叫她自己地位不稳。

  但是陈昭却没有这个?顾虑,她都已经决定要反了,何谈什么朝堂震动,时?局不稳。

  如今越是不稳,才越有利于她下一步的规划。

  再说了,杀了一批官员,就得补上一批新的官员,她手?里可还有许多学子摩拳擦掌,等着上位呢。

  云若华犹疑再三,眼看着民间起?义的火越烧越大,她实在无法听之任之。捡着闹得最?凶的地方,云若华下令杀了几个?知府知县,算是给百姓一个?交代,也算是敲山震虎,警告那?些人不要做得太?过分。

  可惜这举动作用不大。

  若是云若华从前听从陈昭等人的建议,防患于未然,如今倒是还有挽救的可能,可是如今早就不成了。

  不过趁着这个?时?机,陈昭暗地里筹谋,总算是把她早就培养好的几个?人,安到?了空出来的位置上。再加上朝廷大出血了一笔,免除了这些动乱之地三年的税款不说,还额外?给了百姓安家银子,让他们好歹能活下去,就更利于陈昭行动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些人背后有陈昭撑腰,到?了地方后第一件事就要开仓放粮。

  可惜衙门的粮库里头空空如也,都被前任官员给贪了个?精光,非但如此,当地的豪绅地主们也都纷纷抵制新官员,让这些人空有满腹豪情,却丝毫没有行动之力?。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其中一个?新官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公示了罪名,又从朝廷借了兵,把这群蛀虫连根拔起?,抄家的抄家,杀头的杀头。

  至于查抄来的金银珠宝,房屋商铺,一部分上交给了国库,另一部分作为灾民救济款,分给了当地的百姓。除此之外?,大片大片收上来的良田更是派上了大用处,按着当地户籍百姓的人头划分,家家户户都能分得到?几亩良田。

  如此一来,百姓手?中有了钱也有了地,就不再嚷嚷着起?义造反,都安安生生地静下心过日子去了,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对?于云若华来说,杀几个?地主豪强就能解决麻烦,还是顺带收一笔财富到?国库,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所以在她的支持下,其他新上任的官员纷纷效仿,居然提前实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