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的内容——(1 / 1)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木南斐 426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七章的内容——

  【谦虚柔顺的好女子,一定能和婆家的亲人和睦相处。倘若你是个贤淑谦逊之人,就能依靠道义而和好,推从恩义而互施援手,有些许美德就能彰显出来,而一点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

  【公婆都称赞你,丈夫更会嘉奖赞美你,这样就会好名声传于邻里之间了,父母也会感到光彩。

  如果你是个愚蠢的人,当着兄嫂自恃清高,对着小姑子持宠示骄,这样做,哪还有和睦!】

  【恩义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美誉可传!

  所以说没有了美德,缺点就会显现。】

  【婆婆愤怒则丈夫就会憋屈,使自己名誉受损,羞耻、侮辱都归于一身。继续这样,就会给父母增添羞耻,离开就会增添丈夫的负担。这是荣辱的根本,并且是好坏划分的基本点,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谦顺。“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女的行为准则。这两条做好了,就足以家庭和睦。《诗经》说:“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话听着都没多少问题。

  可是先前经过天幕“犀利扎心”之语,显得为人妻竟地位如此低下,现在在公婆和叔妹面前又是如此,怎么都有种抬不起头,甚至还要跪下来,躬下身的卑微卑弱感觉……

  她们又不是真的奴仆货物,如何没有感觉和想法?

  就算打心底里认为要恭敬孝顺,可某一时刻,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想法过??

  恐怕谁都不敢如此说。

  但她们不敢表现出来,不敢明目张胆的去说什么,毕竟这是不对的,为人妻如此,是要被人拿捏住话柄去说事的!

  可《女诫》,甚至是那“女四书”,在天幕,在后世之人眼中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才是不对也不正确的……

  心中本就有一丝缝隙想法在,这一听下来,岂不是又被撬动了几分?

  【为什么《女诫》听下来,维持家庭和睦,好像最主要是靠女子?】

  【班昭在“训女”的时候,难道就没想想丈夫,公婆和叔妹要怎么做?就一味要求女性要如何如何??】

  【可真是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所以即使和女性无关,是丈夫做的不好,是公婆有失公允,是叔妹刻意针对,身为妻子,媳妇,嫂嫂等,也要打碎牙齿混血吞,逆来顺受,曲意顺从?那这究竟是娶了个正妻过去?还是买了个姬妾过去?怕是连姬妾都不如吧?!】

  【要么就公平一点,既然要求女子如何做,那也出个《男德》,《公婆德行》,《叔妹规矩》好了,这样一来,岂不是家家户户都异常和睦,不会出现半点问题了?!】

  【啧啧,整天要求女子如何如何,却不说其他人如何如何,这究竟是何用意,可真是昭然若揭啊。】

  【无论班昭本意如何,这一个《女诫》,可真是被利用个彻底,甚至连女性思想都荼毒不浅!】

  【而又岂止是荼毒了女性思想行为等,就像先前视频说的“裹小脚”危害,诸如《女诫》之类,禁锢和约束女子的思想篇章等等,其表面看只是给女性上了道层层枷锁,殊不知这层层枷锁之下,是对社会国家更深的危害!】

  东汉邓绥临朝称制期间——

  班昭闻此言,又是狠狠一震,满目惊惧。

  她不过是写了一篇《女诫》,竟是会危害社会与国家?!

  这怎么可能?!

  【不过在讲具体危害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像《女诫》这类对女子的“教导”篇章等,对后世的影响究竟有多离谱,顺便看看那些男人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禁锢和约束女子思想观念的“枷锁”的——】

  【如元朝有一杂剧——《临江驿潇湘夜雨》】

  【其内容讲的是——有一位名叫崔通的书生,在探望伯父崔文远时,和与父失散,然后被崔文远收养为义女的翠鸾相遇,从而对其一见钟情,最后由伯父作主结为夫妻。】

  【紧接着,崔通赴京赶考,幸运的中了状元。】

  【但在这之后,他却背亲忘旧,另攀高门,娶了主考官赵礼部之女为妻,授官秦川县令。】

  【那翠鸾寻夫至秦川,可结果崔通不但不相认,反而诬蔑翠鸾是逃婢。

  而后在将其严刑拷打后,还刺配沙门岛,并吩咐解差于途中将她害死。】

  “负心汉!”

  “这不是负心汉是什么?!竟是还要将翠鸾害死?!”

  “这崔通简直太狠毒了!”

  有众多女子不禁感同身受,怒骂起了崔通,又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会是如何——

  【在发配途中,翠鸾行至潇湘地界,夜宿临江驿站。

  当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于是在这种凄风苦雨中,翠鸾不禁悲从中来,向天哀鸣哭诉着自己的苦处,结果恰是此时,她竟是被歇宿孤馆,现已做了廉访使的父亲张天觉发觉,从而得到了解救。】

  “太好了,翠鸾这是得救了!”

  “她父亲竟是做了廉访使?那岂不是可以找崔通报仇了?”

  【张天觉的确要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也想要将崔通就地正法。】

  【但是到最后,不止那崔通的伯父崔老汉为其说情,竟是连翠鸾都为其说情,于是张天觉只能赦免了崔通的罪过,不仅让翠鸾与崔通重新团圆,还在那试官之女脸上辞“泼妇”二字,使其沦为了使唤丫头。】

  【嗯,真是好一个“大美满结局”啊。】

  历朝历代下的众人:“……”

  有那正常思维的,都不觉得这是什么大美满结局吧?!

  那崔通可是要杀了翠鸾,还说那翠鸾是逃婢啊!并且还将翠鸾给严刑拷打,发配出去,这是人做的事情?

  还有那翠鸾,最后怎么会……

  【那翠鸾只有一个思想,就是《女诫》中所提到的——“一女不事二夫”,所幸崔通都回心转意了,为什么不原谅?】

  【可我们再来看看崔通是怎么想的——】

  【在试官提出要招崔通为婿时,他思忖道——“我伯父家那个女子,又不是亲养的,知他哪里讨来的?我要他做甚么?能可瞒昧神祇,不可坐失事机。”】

  【而在崔通得知翠鸾是廉访使的女儿时,却又立刻告饶道——“小娘子,可怜见。可不道夫乃妇之天也。”

  然后又后悔想——“我早知道是廉访使大人的小姐,认他做夫人岂不好也。”】

  【再说那崔通也与试官之女有了三年夫妻之情,却仍是央求崔老汉为他求情,说道——“伯父,你与我劝一劝波。我如今情愿休了那媳妇,和小姐重做夫妻也。”】

  【而翠鸾也与自己的父亲说——“这是孩儿终身之事。也曾想来,若杀了崔通,难道好教孩儿又招一个?”

  她这是遵循“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训,所以虽然“伤心切齿,怒气冲天”,可却仍要委曲求全!】

  回心转意?!

  这就是天幕说的回心转意?

  这就是翠鸾说的原谅求情?

  可真是……憋屈死她们!

  为什么听到这里,竟更是憋屈了?!

  【崔通薄情寡义,趋炎附势,狠辣无情,眼中哪里有情义,分明只有权势!】

  【翠鸾可怜吗?可她也可悲可恨!最后竟是因为“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训,于是只能委曲求全,然后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试官之女身上,将其脸上刺字,让其沦为使唤丫头?!】

  【一来对方并不知情,也是受到了蒙骗,二来最可恨的难道不是崔通?】

  【连对方想要杀了自己,命人严刑拷打,发配出去这等行为都能原谅,这已经不是委曲求全了,而是低贱下等!原先有多可怜,现在就有多可笑,将自己的苦楚再负累到另一个女子身上,更是可恨可耻,恶心至极,此才是泼妇之行径!】

  【而说到底,翠鸾能有如此想法,就是因为“一女不事二夫”的训诫!】

  【于是崔通什么事也没有,翠鸾要委曲求全,而那毫不知情的试官之女,却要为此承受最终的苦果和悲惨命运!】

  【殊不知,若是翠鸾没有遇到她父亲,她最后的命运又岂会比那试官之女好到哪里去?!】

  【如此还能原谅负心寡义,无情无义的崔通,只能说,这翠鸾还不如直接死了,否则之后也是被糟践蒙骗的命!】

  从可怜之人到可悲可恨之人,竟是不过如此……

  怎么最后的结局竟是这样的??

  太多人真的不能接受,只觉得如鲠在喉,有种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的憋屈感!

  而且那崔通竟是什么下场也没有,反倒更借着女子攀上了更高的权势与地位?

  如此结果,可真是让人无言以对,满心复杂。

  就因为一个“一女不事二夫”的训诫,其结局竟然就是如此了……

  所以这最终得利享受的,竟果然还是男人?!

  【还有在宋元时期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其主要内容大致也是在讲,一个叫金玉奴的女子,她出身于乞丐团头之家,其丈夫莫稽早年贫困潦倒,入赘于金家,赖贤妻相助连科及第,得授司户之职。】

  【但是莫稽贵显后,不但不念妻德,反而嫌她出身微贱,影响自己的名声以及前途,于是在赴任途中,竟将金玉奴推落江心,而后金玉奴巧遇赴任官员许公相救,这才得以存活。】

  【但是金玉奴虽然深恨丈夫薄情寡义,但她决不愿再嫁他人。】

  【最后在许公的周旋下,金玉奴甚至与丈夫言归于好。】

  【又是一个“大美满结局”,又是由于传统的贞操和女德观念,使得金玉奴选择了委曲求全,维持固有婚姻的道路,于是这最后的“大美满结局”,真可以说是此小说的一大败笔!】

  【而大家发现没有,这出自宋元的故事和杂剧,由男人所写,原来他们也知道女子所受的限制和禁锢!】

  【原来他们也知道如何能拿捏住女子,而女子的无可奈何,甚至是委曲求全等,是出自何处!】

  历朝历代之下的众多女子们:“……”

  尤其是宋之后的女子,更是满心复杂,无法言说。

  这故事中的翠鸾和金玉奴,代入其中,可真是尝到了满嘴的苦涩和愤怒,还有那试官之女,就算不用细细思索,也知晓那试官之女是个无辜的,不知情的,可最后竟是最悲惨可怜的一个!

  她们先前可怜翠鸾,可最后翠鸾却是如此做,可真是犹如一个巴掌打在了她们的脸上,为其错付了一样。

  还有那金玉奴……都是要被迫害致死,最后却只能咬着牙原谅,恨也无奈,不甘也无奈,总而言之竟是无可奈何,只能让薄情寡义的人不付出任何代价,还有恢复从前了?

  可当真能回到从前吗?

  【虽然也不是所有男的都踩着女德压迫女性,可单从这故事和杂剧的结局来看,就连身为男性的作者都无法为其中悲惨的女子寻求另一个出路,于是只能维持原来的情况,然后为这些女子找一个“靠山”所在,让男人来“屈服”。】

  【可这男人最终“屈服”什么了?】

  【不过是现有的再抛弃,再拥抱之前的,哪里有了损失?】

  【更何况之前的妻子还有了“靠山”,岂不是更方便又得利于这些男人们?】

  【所以说到底,在女德之下,女子始终是男人谋利享受的工具罢了,连人都不算是,就是个物件工具!】

  东汉邓绥临朝称制期间——

  班昭呼吸略显急促起来,《女诫》到后面竟会有如此影响之力?

  当真会有女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再有这样的结局吗?!

  当真……会是如此?

  班昭想要否定,可她无法否定,更无法言说。

  可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就因为那些女德思想,因为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强调顺从,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

  【于是由此出发,继而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再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

  【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等关系的体系之中。

  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等等……

  所以女性是工具,是附属物,是低贱下等,卑微卑弱,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存在,是丈夫等可以肆意践踏的存在,哪怕被谋财害命,曾差点就被陷害致死,但只要还活着,就必须原谅那些男人,把所有曾经的苦痛都自己吃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下的女性,人不是人,妻子不是妻子,只是个被牵线拴链,再肆意践踏摆弄的宠物罢了。】

  是了,因为女德,因为《女诫》,因为其中所言明声张的内容!

  班昭身体竟一阵摇晃,深深捂住了双眼。

  所以这都是她之罪过?所以后世才会将她称之为“女子之大贼”?!

  因为她让女子地位逐渐低下,沦为低贱下等,可以肆意践踏的存在?

  因为她让男子可以利用女德思想,训诫和奴化女子,让其委曲求全不能如何,连被害了命,如此糟践都不能有所作为?

  班昭身体不禁更是颤抖起来,无法接受。

  邓绥看得眉头紧蹙,想要安慰,却也不知该如何说起。

  毕竟连她一直听下来,都惊骇于《女诫》对后世影响竟会如此,完全没想到,也完全想象不到会是如此境况!

  而这其中推波助澜者……男子有之,女子更有之,满目之下,竟找不到多少无辜之人?!

  更甚至,天幕提出的,不止是对女子,还有对社会国家更深的危害,这究竟……

  【针对像《女诫》这样的思想和劝诫篇章,从而形成的女子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形成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认知等,让我们再来说说这些于女子身上,从而影响到社会国家的危害——】

  【别的不多说,最重要的一点,就那“女子不事二夫”,从而不改嫁,再守节守寡而死,究竟有什么危害可言!】

  秦王宫。

  嬴政立即点了点头,对,快说说。

  顺便再多提提秦朝的相关法律,让历朝历代见识下,他大秦的律法也不全是严苛之法,也有可借鉴之处。

  再让这秦朝之下众人听听,身处他大秦之下,也是足以挺胸抬头的!

  最好是有更多人来咸阳归心投靠,无论男女,他皆是要来者不拒!

  那所谓的强汉盛唐之称谓,他大秦自当也要拥有才是!

  想到此,嬴政不禁于心中轻哼一声,但绝不承认自己是眼馋羡慕了。

  毕竟如今他还活着,更会好好活着,看谁还能越过了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