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1)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年岁 1863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第96章

  “这一车货堆得跟山一样,得值多少钱啊?”

  “难怪食品厂工资给的高哪!挣得多,厂长又有良心,可不就给发的工资高!”

  “何止是工资高啊,还包吃住哪!听说食品厂要搞两班倒,早班七点开始,晚班上到晚上十一点,就这都有补贴,你说说!”

  “咱以前上夜班也没啥补贴啊!”

  “话不能这么说,咱厂里效益好的时候也发补贴了。给发发毛巾、搪瓷缸搪瓷盆啥的,你忘啦?”

  “可别提了!屋里存了一大堆那东西,不给亲戚人家背后念叨你抠门,给吧,人家说是你用不上的,拿了你的东西还不念你一声好!”

  “没赶上好时候啊!咱怎么就没遇上西施食品厂这样的?”

  “兰子你就别哭穷了!打量我不知道啊?你娘家侄儿不是也进食品厂了吗?我家才真是一个也没挤进去。”

  “哎哟我娘家侄子进了食品厂你都能知道!你耳朵可真灵……”

  ……

  街上看见大货车的路人们之间,类似的对话比比皆是。

  食品厂无意间就又在县城里出了一次风头、打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不过食品厂的职工们暂时没有因为这个高兴的时间。

  库存全出,接下来他们就要加班加点生产加工了,九河市里现在可是每天固定一万斤瓜子、五千斤花生的。

  有时候生意好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往上加。

  没有了库存,明天人家来提货,厂里拿不出来可怎么办?!

  都不用施向南和李唐风两人去讲话动员,食品厂的职工们都热火朝天地去干活了。

  施向南去厨房看了看。

  厨房现在也招到合适的正式职工了,一个结婚十多年只生了闺女、男人也死了的妇女同志。

  她还只有三十出头岁,已经被婆家人磋磨得看着像四五十了。

  她那个头发枯黄、瘦巴巴的三岁小闺女,连话都还不太会说,只能两个字两个字往外蹦。

  当然,她一般也不说话,见人就躲,老鼠胆子。

  钱秋雁看见就心疼极了。

  施家也没什么钱,但飞飞养的可比这小丫头好多了。

  朱大姐那里推荐了这个女人,钱秋雁心软,一看就愿意了,带着母子俩回来跟李唐风说了说。

  由他把关,确定这位叫郑银娣的女人是干惯了活儿的、做事干净利落,力气也很大,他就拍板决定了录用郑银娣。

  郑银娣生怕厂里不让她带着闺女一起住在这儿了,几乎是拼了命的在干活。

  一天到晚都不闲着。

  她就住在员工宿舍里,一天到晚都不会踏出食品厂大门,几乎从早到晚都在大厨房里待着。

  几乎一个人就能把全厂几十个人的三顿饭都做好了。

  有了正式职工,李唐风跟牛婶谈了谈。,

  恰好她儿媳妇生了孙子,她要回去给儿媳妇坐月子,就拿了钱不做这个兼职了。

  倒是刘芳。

  袁京已经开始学维修技术了,她年轻、又是高中辍学,再在厨房里帮忙也不合适。

  钱秋雁跟她谈了谈后,李唐风跟她接触了一段时间。

  倒是给刘芳安排了个一个出人意料的职务。

  食品厂人事部的部长。

  当然,人事部现在就她一个人,她这个部长只是个光杆司令,没有属下可以指挥。

  但这样一来,钱秋雁这个一人兼顾很多工作的人就解放了许多。

  以前没有人事,她就得做着会计的工作管着食品厂全部财务、连每天的营业额都要她下班后跑去县城里存银行。

  厂里的人要请假、或者是像刘芳这样的工作内容不合适的,也都等着钱秋雁来解决。

  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要分出时间来跟着老会计上课、学习。

  说实话,钱秋雁一个人掰成几瓣用,工作跟施向南、李唐风的忙碌程度差不多。

  要不施向南怎么知道后肃然起敬呢。

  刘芳做了这个人事部长后,钱秋雁身上的担子就分出去一些了。

  她也可以松口气、有时间能坐下来慢慢喝杯热水了。

  当然,这样的时候也不多。

  别看食品厂规模不大,但每天的账务还挺复杂。

  收货、出货,还有厨房那边每天的支出……

  总之钱秋雁也轻松不起来。

  当然,施向南和李唐风就更加轻松不起来了。

  别看招了这么多人,他们两个都有了秘书,好像连保安都可以安排上了。

  但谁也代替不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这不,一车货拉出去,两人就在商量着进军省城的事情了。

  这个事儿也是宜早不宜迟。

  以前没有往省城发展,是因为食品厂人员都还没用配齐,施向南一个人捉襟见肘,哪怕写了工作计划、想起什么就记下来。

  也还是会有遗漏。

  再说按照她的计划,原本也是要等食品厂的商标、外包装确定下来之后,才会让西施瓜子进军省城。

  当然,现在不光是瓜子了,还要加上花生。

  以及一个她出差期间出现的意外。

  西施南瓜子。

  这东西直到现在收上来的也不多,再加上烹煮过程比瓜子花生厂、而且复杂,加工比较慢。

  由于皮薄,不能像瓜子花生那样直接进脱水设备里,要等它自然脱水后进行烘干。

  制作南瓜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瓜子和花生都久。

  食品厂没有加工过的南瓜子、和加工好了的全部加起来数量也就两万斤左右。

  厂里那个长期高价收购的牌子就没有取下来过,还挂的很显眼,生怕别人看不见。

  农户们也想卖,但也得手里有才行啊!

  没有总不能凭空变出来拿来卖。

  所以每天都收上来的数量几乎可以约等于无。

  这么精贵的东西,这一批卖完很可能就要等明年南瓜丰收了。

  这南瓜子显然价格低了不合适,施向南已经不准备把它放在县城、甚至市里卖了。

  恰好开始计划进军省城,用这个拳头产品为西施食品厂打开市场知名度,可不是正好。

  李唐风听了也直点头。

  “这个计划可行!”

  他话锋一转又说:“不过,只有这么多南瓜子,我们不能也装在大塑料袋里搞批发吧?”

  施向南笑说:“当然不,做成精品包装小袋,零售。”

  跟李唐风的眼神一对上,看出了彼此眼神中的野心勃勃与自信,两人不禁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