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袁京是个高中毕业生没错,但没有任何管理经验。
之前的工作经历也就是在他们当地的厂里当过技术员。
施向南跟他不说十几年没见,但也绝不熟悉。
不知道他的能力怎么样。
施向南出差后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回来,厂里的一应事务都要副厂长来做决定、解决问题。
这个人选是一定不能出问题的。
出了问题,可能施向南出差一趟回来发现食品厂整个都没了。
要么就是直接改姓了。
所以她才连路边一个疑似人才的李唐风都拉回厂里来了。
不过袁京这个职位也不好安排就是了。
他的学历跟她一样是事实,是整个西施食品厂最高的。
叫他去做普通职工肯定不合适。
施向南想了又想,今天把袁京的职位也定了下来。
要说整个食品厂最值钱最重要的时候什么?那肯定是放着大型设备的那几个车间了。
机器设备的钱施向南都还没有付清呢。
而且一旦机器出了什么问题,食品厂立刻就得停工。
现在西施食品厂的所有加工产品也就只有两样,就是瓜子和花生,工序当中脱水、烘干的设备必不可少。
万一出了问题,食品厂就得停摆。
施向南已经跟那两个重金请回来的技术员交流过,他们只会操作机器以及最简单的维修工作,稍微复杂一点就做不了。
真要是设备出问题就得抓瞎了。
偏偏那些设备现在使用的都很频繁,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出问题。
袁京可不是今年的高中生,他毕业有两三年了,那时候的高中生比现在的更值钱,也更难考。
他能考得上,就说明脑子很好、学习能力也很不错。
“表哥,我给你找师傅跟着学维修机器设备,你看行不行?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厂里出,你学好了咱们厂里这些机器设备以后就都靠你了。”
袁京当然没什么意见。
他犹豫的点是:“费用厂里出……别人知道了会不会说闲话?”
施向南语气很坚决:“这是为了厂里的未来投资、培养人才,往后咱们厂里的人多起来,只要有想学习、进修的,厂里也都会给予精神和行动上的支持。”
听说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待遇,袁京就不再说什么了。
“什么时候开始?”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施向南叹了口气:“你先在厂里跟着向平哥他们一起工作,等我联系到师傅再跟你说吧。”
虽然说一些机械维修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但差别也不能太大了。
西施食品厂的设备可是整个云山县城独一份的,要在县里找到能维修这些设备的老师傅估计不容易,得往市里、省里去找。
就算要让袁京自学,那也得有相关的专业书籍吧?
云山县城现在可是连个公立的图书馆都没有的。
不过这不能怪县里穷、条件差,因为九河市也还没有哪。
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省里想办法借专业书籍回来看,那还不如直接想办法找老师傅手把手的教,来得更快也更容易上手。
更何况这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时进行。
施向南这也算是给袁京吃了一颗定心丸。
毕竟他原本是打算跟老婆一起去南方搭着顺风车挣大钱的。
现在到县城里的工厂上班。
就算工资不错、亲戚都在这儿,但在一个小县城的食品厂当工人,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眼就看得到头儿了。
现在年轻力壮能搬卸货物,年纪大了没力气了、身上有了伤病了又怎么办?
施向南这么一安排,他以后的发展就有了着落了。
有了一技之长在手里,首先工资一定会比这会儿高,再者也不怕下岗、被辞退之类的问题了。
技术工不管什么时候都吃香的。
解决完了这些事,施向南才在她的办公室里跟李唐风进行单独谈话。
“施厂长,你没有对我藏着掖着,我也就有话直说了。你应该也猜到了,我原本的打算是找个工作攒一些本钱就要辞职自己干的。”
施向南一下就抓住了他话里的关键字:“原本?”
李唐风笑了一下。
他的个头不高,人也有些偏瘦,笑起来并不好看,但却十分淡定。
“对,如果你的食品厂发展够快、我拿到的工资超过了我自己做生意要冒的风险和收益。我自认还算是聪明人,当然也会重新规划未来的。”
这就是丑话说在前头了。
施向南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她的食品厂留不住人才,只要对方是按照正规流程和手续辞职的,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施向南现在也是因为招不到这个合适的副厂长,耽误她出去拓展业务,这才十万火急要赶紧把这个人选定下来的。
只要李唐风让她缓过这口气儿,谁也没有规定她有了一个副厂长就不能再找相同的人才了。
云山县城发展缓慢,或许很多人还抱着一个“铁饭碗”吃一辈子,退休了还可以“世袭”给下一代的心思。
但才从南方回来的李唐风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现在发展迅速的南方来说,“竞争”、“日新月异”这样的词汇才更合适。
施向南站起身来,伸出右手:“那就合作愉快?”
李唐风微微用力握住她的手晃动了一下:“合作愉快!”
施向南整理出了一份合同递给李唐风签下来之后,两人就一起走出了办公室。
施向南给他介绍她隔壁原本空着的一个相同规格的房间:“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办公室。”
李唐风点头,进入状态很快:“厂长,我觉得咱们食品厂还得继续大力招人啊。首先你这个厂长没有个秘书,什么事都要自己来,这在南方,就很容易被一些老板看不起。”
“我不是说必须要什么人看得起,但这样会在无形中耽误你谈下许多生意。”
施向南点头:“我这儿招人就没有停下来过,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招聘难这个问题,从南方回来,在九河市里接连碰壁的李唐风也深有体会。
优秀的人才难以获知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相对应的,许多像是西施食品厂这样急需大量人才的私营企业,也很难快速把招聘信息扩散出去。
只靠个人传播终究还是太慢了。
“厂长你要不要考虑在报纸上买个豆腐块打广告?这样一来可以给食品厂增加一些知名度,二来也能尽快招到你需要的人。”
这个办法施向南不是没想过,是她走不开啊!
“县里没有报纸,可能要在市里、或者是省里的报纸上打广告。这件事交给你去办有没有问题?”
李唐风笑了笑:“我这儿也缺一个秘书。”
两人在食品厂里走了一圈,他又提出不少问题。
个个都是现在食品厂最需要解决的。
施向南深深地觉得昨天在市里厚着脸皮邀请这个人来县里没有做错。
她当时纯粹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思。
没想到这一竿子打的太值了!
大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