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老实说,施向南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她真的没有种过地。
可是坐车去了九河市的一大一小两个农场里,尤其是大的那个。
农场已经开了二三十年。
经过很多次的整治。
再加上原本农场选址就在相对平坦的地方。
在九河市要找这样的地方可太简单了。
这个大农场属于官方的,在动荡的岁月里慢慢越来越大。
直到现在的规模。
站在地边上只是看着,就觉得一望无际。
好像能一眼看到地平线似的。
这会儿已经是腊月,没多久就要过年了。
地里的冬小麦都已经冒出了头。
远远地看着,就像是碧油油的地毯,那种深深浅浅的绿让人心旷神怡。
别人是什么感觉不知道,但施向南是这样的感觉。
施向南这边已经有了一回跟农场合作的经历。
西施食品厂有经验的情况下,也根据第一次合作的过程做了一些轻微的更加合适的调整。
拿到大农场这里同样适用。
基本没有怎么谈,对方就接受了西施食品厂这边的合作方式。
因为目前为止,西施食品厂需要跟农户合作种植的,不管是葵花籽还是南瓜子、花生、以及以后会用上的西瓜子。
这些农作物全都是春夏播种,夏秋就能收获的。
也就是说,在七八九月份收获完成之后。
不管农户、农场的土地是要放一放养养地力还是重点什么,西施食品厂这边都不会干涉。
这也是九河市、云山县主管着这方面的领导们重视施向的西施食品厂这一合作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她只是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叫合作的农户们挣上千元的钱。
剩下半年他们的地里再种豆子、玉米什么的都来得及。
管够一家人一年要吃的口粮不说,还能够再多挣一份钱。
基本等于跟西施食品厂合作的农户们,在原来的收入的基础上,又多了上千的收入。
农户们怎么可能不高兴?!
今年消息传出去之后,云山县下头的乡镇,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主动找到了县里头的机关大楼、也找到了西施食品厂打听来年合作的事儿。
要是食品厂用不了那么多地,那就一家只出个三五亩的也行啊!
挣多挣少都比没有好。
而领导们关注的是,要是西施食品厂的需求量可以大到,承包全县、甚至全市的土地,不说一半吧,三分之一的话,那得给农民们增加多少收入?
县里、市里头的GDP不是一下子就搞上去了吗?!
这年头的领导干部都非常纯粹。
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
要大力发展建设自己的辖区。
可全国都在搞改革开放,上头的重点放在南方那边,那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窗口、试点、还有最高领导特批下去的经济特区。
像是他们这样的地方。
风沙大、环境恶劣,交通又不够便利,这里也没有什么大型企业,没啥吸引商人们来搞投资的,这儿的人都穷惯了。
一批一批下来的领导,也不知道能从哪个方面入手。
像是云山县的领导层吧。
本来还只有一个主管经济的黄副县长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快速发展的西施食品厂。
这个农户合作的模式搞成功后,动静直接惊动了市里的领导,县里头的一把手二把手当然也全都关注到了。
领导们从某方面来说也都是专业人士。
尤其是跟为当地人民谋福祉的事情。
他们的嗅觉和头脑也都是一流的。
要不施向南就根本不会有这一次出差了。
农场的负责人早就去机关大楼里领会过了领导的意思,因此跟施向南的见面,好说话的不可思议。
她这边说食品厂有经验,希望农场这边能够配合。
负责人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说会仔细看合同,尽快给她回复。
然后去看了另一个小农场。
说是小农场其实也小不到哪里去。
反正比施向南第一次合作的那个县里的农场大了一倍不止。
这个农场也是属于公家的,但就没有另一个那么受上头重视。
不受重视的地儿日子就自然而然地不好过。
农场工作人员的待遇、福利方面不提。
农场是要种地的。
而种地不管是人手、各种农具、还有种子肥料这些,也都得去上头找人批示。
不受重视,这些程序就会被人拖拖拉拉。
倒不是不给,只是人家有别的事就会随口先敷衍一下你,叫你等一等。
这样的次数多了。
小农场就一步落后,后面就步步落后。
人手不够,地就不可能侍弄的比人家人手足的农场好。
农具啥的更新不及时,那又得再比农具更新及时的农场差一点。
种子、肥料这些再稍微拖一拖……
诸如此类的种种加在一起。
收成怎么可能比得上样样比他们好的农场?
收成不好,就更加不受待见,下一年申请啥农具更新、配备专业人士之类的,就更加有可能被卡住。
恶性循环之下。
这个小农场的负责人这一回,能抢到跟西施食品厂合作的机会,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这还是因为市里头这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云山县跟九河市虽说距离不远,但毕竟不是一个地方。
羊滩镇就更远了。
谁知道那边能成功,他们这里能不能种得成?
成功自然好。
不成功谁来背这个锅?
所以跟西施食品厂的合作在九河市也还属于试验阶段。
这才能轮到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农场。
这个负责人跟那个大农场的负责人又不太一样,那位只是稍微热情了一点。
这个负责人,不夸张地说,简直是把施向南当成甲方来招待的。
来了之后又是亲自陪同一起看农场的里里外外、又是叫人端茶倒水、还来了两三个人给她介绍他们农场的基础情况的。
态度十分殷切。
看到施向南露出合作的意向、要给自己看合同之后,负责人就更加热情了。
机关大楼那边过来陪同一起看进度的年轻人都有点看不过眼了。
喝水之前咳嗽了两声来示意。
要是平时那个农场负责人肯定就发现了,但这会儿他实在太高兴了。
连带一起坐在平房里的两个农场管理人员也都高兴得不行。
根本没有人注意到那位办事员。
还是施向南先发现了。
她也咳嗽了一声,说道:“那就先这样,回头没有问题,找个时间把合同签了?”
负责人一边翻看合同一边干脆利落地答应:“行啊!”
语气里还能听出几分迫不及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