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1)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年岁 192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24章

  这趟北京之行后,施向南就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

  因为时间算得刚刚好。

  现在正好到了数据齐全、可以跟更多的农户谈合作的时候了。

  当然,这一次她的食品厂不需要再像是上一次那样主动找人了。

  葵花籽和花生南瓜都已经收了一季。

  跟食品厂签了合同的农户们,只要是按照合同规定的交上了足够的量,食品厂都是按时去拉货、付钱,基本没有一天的拖延。

  而一些特别会种地、侍弄庄稼特别用心的人家,多种出来的部分也像是合同附加条款里写的那样,多出来的部分是按照食品厂的收购价格低一毛钱的价格进行收购的。

  倒不是施向南压榨农户们。

  而是农户们的种子、肥料都是食品厂这边提供的。

  就连农作物成熟后的运输问题,也是食品厂这边解决的。

  施向南以低于食品厂收购价格的一毛来进行收购。

  已经是非常厚道的价格了。

  说实话农户们多种出来的这一部分,施向南根本没有赚他们的钱。

  只是保本而已。

  她更多的还是想收了原材料上来进行加工生产后进行批发售卖,市场才是食品厂挣钱的地方。

  这是签合同的时候就让施向东带着人跟各村的村长们说的清楚明白、务必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确定听懂了、能讲给农户们听了的。

  因为村长们在种植期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村子里进行讲解宣传,农户们都搞清楚了这一部分钱的收购价格的原因,大家的接受度都还不错。

  现在合作的全部农户的原材料已经全部收集完毕,一部分收进了食品厂的仓库里。

  西施食品厂的原材料前所未有的宽裕起来。

  农户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打听下一季合同的事情了。

  而原来没有种上的农户们听说好些村子因为给西施食品厂种植瓜果挣了不少钱。

  不说多吧,至少比往年种粮食挣得翻了一倍。

  而且像是南瓜这样好活的东西,种起来可比麦子省事多了。

  又能挣钱、又省事。

  种出来的越多挣得越多。

  那么大一个食品厂就在县城里,也不会跑。

  只要签了合同开始给他们种东西,就不用担心钱到不了手的问题。

  这样的美事儿,谁不想干?

  有地的农村人们都打听清楚了。

  上一回食品厂都是跟镇上的领导、还有村长谈的。

  他们就主动去找村长,要求村长去镇上反应他们的意思。

  他们也要种瓜子!

  要说种别的东西他们还有顾虑,可是种点葵花籽南瓜子,还有花生,这谁不会啊?!

  这几样庄稼对于土里刨食儿的农村人来说一样比一样好侍弄。

  去镇上提这个事情的人多了,各个镇上的领导都到云山县的机关大楼里去反应下头的情况去了。

  施向南这边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本来她这边这一季的农作物收的差不多了,已经在准备明年的事情了。

  今年为了这个稳定原材料供应的事情,他们食品厂扩大规模的计划都暂时往后放了放。

  第一季他们没有找更多的商户合作,除了一个种子不够的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这是第一次搞这种模式。

  食品厂没有十足的把握、庄稼人们对食品厂也没有足够的信任。

  所以才谈下来了那么些村子。

  但现在情况又不同了。

  经过第一季的实验,食品厂这边确定这种模式可行。

  农户们看到第一季合作的农户们挣了钱也愿意跟食品厂签合同。

  一切水到渠成。

  就连领导们那边,也看到了食品厂的实力和潜力。

  如果去年县里那位领导上门,别人还能说一句为时尚早的话。

  现在的西施食品厂是可以担负得起县城领导们的期望了。

  因为食品厂就快要一年了。

  领导那边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食品厂每个月交的税就知道,它每个月的利润都是稳步上涨的。

  去年年底那一个月,因为瓜子花生这些也属于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货。

  十二月一整个月都属于爆发式的售卖。

  光是那一个月食品厂就交了十几万的税。

  1992年的正月销售量有所降低,但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年底那一个月本来就属于特殊情况。

  如果只看1992年这大半年的缴税情况的话,是可以看到整个呈现上升趋势的。

  每个月都比上个月高一点。

  不多,但一直在提高。

  这一点在施向南之前去黄领导的办公室里拿出计划书的时候也有说明。

  因为原材料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所以这已经是食品厂目前为止能做到的极限了。

  等新的原材料供应上来,食品厂就要继续往外扩张的。

  李小明那边、还有阮美香那边早就已经做好了扩大进货量的准备。

  只是他们都是老客户,知道食品厂这边的情况,所以才一直在耐心等待,没有催促。

  因为都知道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催也没用。

  半年的时间,阮美香那边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人手在全国范围内收购葵花籽,到后来这两个月,也已经明显收到的量在下降了。

  全国的瓜子都差不多被收完了,西施食品厂提供不了更大的货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施向南说原材料收上来的时候,食品厂的销售量就要更上一个台阶。

  这绝不是吹牛说大话。

  黄领导对西施食品厂的发展很重视,也去了解过情况。

  他可是在去年年底就注意到了西施食品厂的人。

  这会儿当然对食品厂了解就更多了。

  虽然黄领导表面上没有透露出任何讯息,但他心里对于自己县里头这个西施食品厂,是有很多想法的。

  而现在就是迈出去第二步的时候了。

  施向南也正是差不多的想法。

  不管她跟领导看事情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这一刻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那就是大力发展食品厂、为云山县的人带来更多的岗位、更多的家庭收入。

  当然,第一步还是要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的问题。

  这是食品厂的命脉所在。

  目前现有的农户、以及签下来的一个农场,光是这些还不够。

  施向南在开会的时候提出了这一点。

  施向东立刻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计划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