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 / 1)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年岁 1935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第208章

  酒足饭饱,连娃娃们都第一次喝汽水喝了个痛快。

  一群人也不怕热,一窝蜂地往地里跑。

  村子附近有不少地都被村民们种上了葵花籽……

  不,不止,还有以前家家户户习惯性围着自家房屋种葵花籽的,那时候是为了自家有零嘴吃。

  这时候种了有钱拿,那就更要种、多多地种了。

  早一些时候回来能看到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向日葵,整个村子都被掩映在绿意葱葱和黄金灿烂之间,诗意而又美丽。

  现在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很多已经成熟的向日葵的花瓣都脱的差不多、要么就是不是原来那种娇嫩的颜色了。

  只剩下一个大大的黑灰色的盘子最显眼。

  凑近了仔细一看,每一盘上头都是密密麻麻的葵花籽。

  饱满诱人。

  大家都很高兴。

  “这回种葵花籽咱们时时刻刻看着的,没有叫它缺水、也及时追肥了,长得都很好,老人们看了也说是丰收年哪!”

  施向南正在看的这家人在旁边喜滋滋地说道。

  施向南点了点头。

  他倒是也没有说大话,葵花籽长成这样,的确可以说是丰收了。

  “还有一些还没熟是吧?”

  施向南问了一句,周围人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是啊是啊,咱们种下的时间稍微错开了些,温老师不是说了吗,要看那个啥,啥气候对应的成熟时候啥的,我们听不懂,就照着做了,”

  “嗯,我家还有大概两成的还不到割的时候。”

  他们这边的葵花籽都是直接带盘割下来晒干了保存好,要吃的时候剥下来或者是直接吃或者是炒成原味的或者是咸的。

  在施向南家的香瓜子出来之前,没有别的吃法。

  施向南是朝着杨树坪的方向开始看的。

  她只是大致看一看,没打算跟着一起收,看过就去下一家了,所以也没有很耽误时间。

  没有过多久就到了杨树坪。

  村里的人虽然没有去施向南家吃暖房的那顿饭,但也早就听说了这事儿。

  一大群人早早地就迎到村外头了。

  杨树坪也几乎家家户户都给施向南种了葵花籽,只是多少的问题。

  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人来。

  热闹得很。

  幸好他们这儿树荫多,大家伙儿站在树荫下头,就没有那么热了。

  离得老远看见施向南就一起嘴里喊着、手也抬起来挥个不停。

  施向南就近看了几家地,忽然有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家分开人群冲了进来,噗通一声就跪在了施向南面前要给她磕头。

  施向南赶紧抢上前一把把人拦住。

  “奶奶,你有什么事吗?”

  老太太抬起头来,露出一双浑浊的、含着泪的眼睛。

  她紧紧地盯着施向南的脸。

  “我听说啦!你就是食品厂的厂长,就是你给我们村里修了路、还掏钱叫我们给你种瓜子的。“

  她一只手从施向南手中挣脱,擦了擦眼角。

  “大好人啊!要不是你,我们明年春上还得饿肚子哪!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得给你磕个头的!”

  说着头又要往地上碰。

  施向南手上用力把她的动作拦住。

  “我外公外婆就是杨树坪的、舅舅舅妈们也住在这里,你们住在一个村子肯定多少有亲,帮得上忙我就很高兴了,不用这样。”

  老人摇着头,固执地非要给施向南磕头。

  她只好说:“奶奶你都这么大岁数了,给我一个年轻娃娃磕头这不是折我的寿吗?我哪敢受着啊是不是?”

  杨树坪的人生怕惹她生气了,也有人真心地认为,老年人的确不该这样给年轻人磕头,会折寿的。

  “是啊是啊,杨老太,你这一大把年纪的,谁敢叫你磕头啊?”

  “这是折寿的事儿!你说是要报恩的,就别干这糊涂事儿了哦!“

  ……

  施向南又说:“你要是真的觉得感谢,就在地里多用用心就好了,我肯定会收到你的谢意的,但是磕头就真不用了奶奶。“

  老太太这才抹着眼泪,顺着她的力气站了起来。

  这好不容易劝好了一个。

  施向南都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就又冲出来一个抱着娃娃的大嫂子,还有个看着像是她男人的,夫妻俩冲过来就要跪。

  当然也被人给拦住了。

  “施厂长!”

  “谢谢你给村里修了路!上个月我娃半夜里发高烧,要不是这路通了车,我们肯定会耽误去镇上的卫生院。卫生院里的大夫说,再晚去一点,娃娃就可能烧成傻子了!”

  另一个说:“得亏去的及时,娃娃病看好了,今儿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想把我们娃娃抱出来给你看看。”

  施向南点点头:“健康就好。”

  她很给面子地凑近了看了一眼小娃娃:“长得真好。”

  施向南现在算是羊滩镇的名人了,可能镇机关上的领导们都没有她的名气大。

  得了她的夸奖,那年轻夫妻俩都很高兴。

  “施厂长你放心,我们全家肯定好好给你种瓜子,哦还有南瓜!我们家的南瓜是全村种的最好的,村里人都夸哪!”

  施向南这是真的来了兴趣:“为啥?”

  “我妈从当姑娘的时候留恨会侍弄南瓜了,这会儿她当了奶奶,种南瓜的把式更厉害了,整个杨树坪都没人比得上。我们家的南瓜长得最大!最多!”

  施向南去看了看,这年轻人果然没有吹牛。

  他的母亲种的南瓜很多,一根藤上结出来的都明显比别人家的多。

  这时候藤上的南瓜个头已经差不多长到顶了,只是还没有变黄。

  这时候的南瓜已经可以摘着吃了。

  但因为这些南瓜不是种来吃南瓜肉的,而是要里头的南瓜子。

  这时候摘了,里头的南瓜子还嫩的根本不能吃,要不就是南瓜子还没有长出来,反正决不能摘。

  必须等到它们长老才能动手摘。

  还需要再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成熟。

  因为今年的南瓜子不多,施向南并没有像瓜子和花生一样大范围地找人来种,只是在三岔路口和杨树坪这沿途的村子里找人种了。

  当然,施家洼种的最多。

  再有就是从三岔口到云山县城沿途的大路上,有积极主动表示想种了,施向南带着施家洼有经验的农人还有她自己的爸妈一起仔细看过,挑选了土地合适的签了合同。

  最后才是食品厂附近。

  食品厂建在接近县城郊区的地方。

  那附近的人家大多都在郊区那一块有地。

  虽然不多,但只要人家愿意,施向南也很乐意让他们种点。

  离得太近了嘛,不管什么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