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1 / 1)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年岁 191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6章

  施向南不爱开会,通常都是有要紧事要公布或者是商量才会叫人。

  开会她也从来不说什么套话,都是有事儿说事儿,说完就散了该干嘛干嘛去。

  今天也是一样,她快速地说了接下来跟明星超市合作的事情。

  说起来李小明今天来还说了另一件事。

  当初李唐风最开始是想到明星超市上班的,但不是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联系不上李小明本人嘛。

  最后被施向南在车站那儿的明星超市大门口捡了漏。

  偏偏食品厂又跟李小明的超市是合作关系。

  李小明跟李唐风自然也就认识了,并且还逐渐熟悉起来。

  今天过来他突然就说起李唐风去年想到明星超市应聘的事情,跟他道歉说是他的问题。

  他们小城市,他也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没有考虑过招聘的事情,所以没有面向全社会公布自己的可联系方式。

  导致李唐风想应聘找不到他本人,只能去堵店门。

  然后还被施向南慧眼识英雄把他给抢走了。

  他提起来是致歉,当然就有了夸奖李唐风是真正的人才的意思。

  李唐风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个。

  他老婆孩子都有了,而且孩子都十多岁了。

  大概是因为落叶归根的原因,家里长辈们现在的精神头、身体都还不错。

  他也不需要天天守在家里,所以县城里来工作也没有任何负担。

  可以说,这段时间工作的还是挺开心的。

  因为施向南不是什么苛责、严酷、只会压榨员工的老板。

  相反,她还挺好相处的。

  李小明说起李唐风当初想到明星超市工作的事儿,说了自己的改进后,也稍微解释了一句现在超市的服务等等各方面也有所改进。

  随时欢迎李唐风再去超市应聘。

  说得几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双方的合作关系眼看着就要日益加深,李小明这个大老板在食品厂的地盘开开玩笑倒也没有人不能接受。

  施向南说起这件事,是为了告诉在场的人。

  今年食品厂如果工作计划顺利,年底不光工人们有奖金可拿,他们这些各部门的领导,到时候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分红。

  “大家都好好工作,食品厂不会辜负大家。”

  她又转头看向施向西:“现在其它口味的瓜子有眉目了吗?你预计什么时候能出来?以后要准备每季度交一份新产品研发计划书给我。”

  施向西先是想也不想就要说自己写不出来,但再转念一想,食品厂刚开业他刚来的时候,小妹就说过要让他继续读书的事。

  最重要的是,有大嫂这个榜样在!

  大嫂工作也很忙,可她就是能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

  他说自己不行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这还是在开会的时候。

  所有人都看着。

  施向西就答应了一声——回头私底下再说。

  施向南又强调了一遍今年的食品厂发展大方向后,就让李唐风来继续了。

  这个会就像是以往一样,没有开太长时间,很快就结束了。

  结束后各人该干嘛干嘛去。

  施向南就往县城里去了。

  她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选地址。

  食品厂建造的时候虽然也有包装部门,施向南盘下厂子时,那些工具当然也一起全都打包买下来了。

  可是他们动用的不多。

  现在要准备进行精包装了,外包装设计是一个方面,操作机器设备的人选也得提前准备好。

  再者就是根据计算,食品厂现在的日产量,如果全部精包装的话,食品厂那个小包装厂房里的机器大概率是不够用的。

  也就是说施向南要么就增加厂房,要么就要重新选一个合适的地方专门弄一个包装厂房出来了。

  又或者是直接外包出去,找厂子来做这个。

  不过最后这个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食品厂是不会这样做的。

  因为包装外包,他们这么大的日产量,不可能全部把货物拉到对方厂子里去,

  工作量太大了不说,对方的厂子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地方放。

  好几十万斤的货物啊!

  食品厂生产的又是食物,对存放环境是有严格要求的。

  不达标的地方还都放不了。

  这样做会增加不必要的意外风险。

  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厂房也是势在必行了。

  施向南得去找专业人士来帮忙丈量食品厂现有的土地面积,然后要计算能不能在厂内再盖厂房、怎么合理地把面积最大化……

  同时,她还要继续招聘可以操作器械的员工。

  因为要找专业人士,施向南先去见了一下朱大姐。

  年前厂子还没有放假,施向南就带了很丰厚、但也不会太出格的礼物到朱大姐家来感谢她对自己的帮助。

  施向南当时一口一个大姐,喊得朱大姐不好意思拒绝了。

  送的又都是他们家用得上的、正缺少的东西,尤其是几样零食,送来后施向南就拆开给她的孩子吃了。

  朱大姐就没有说太多推辞的话。

  不过收了年礼后,她也给施向南准备了她家自己做出来的好东西。

  是一种自家做的烟熏的腊肠,味道很不错。

  礼尚往来。

  两人的关系更好了。

  施向南一上门,还没有来得及说自己的事儿,朱大姐就把她拉到了一旁。

  这个时间点朱大姐家里没有别人。

  但她还是谨慎地把施向南拉到里屋,压低了声音跟她说:“妹子你知道不?咱们县城里,这会儿有人也在卖瓜子了!就跟你的瓜子一样,说是煮出来的香瓜子,好吃不上火啥的。”

  施向南并不意外。

  从古至今,我国人的仿造能力一直都是最强的。

  她从不怀疑这一点。

  所以才要尽快占领市场、制造出一个好记又能让人印象深刻、老百姓接受度高的品牌来。

  不过虽然施向南早有预料,但今天朱大姐说的这个消息,她确实不知道。

  所以就这么回答了。

  朱大姐着急地一拍巴掌:“这咋办?他这煮瓜子、不脏手不上火,不全都是跟你学的吗?能不能报警叫公安找他?”

  施向南摇摇头:“那个人的瓜子也叫西施香瓜子吗?”

  “没有,他就是跟你最开始一样,自己弄出来到处散卖,啥牌子都没有!我只听说那个卖瓜子的人叫张老三。不是咱们云山县城的人。”